易菇网-食用菌产业门户网站
省级分站
分类网
  • 装袋机
  • 当前位置: 首页 » 技术 » 栽培技术 » 正文

    常见的3种竹荪栽培模式


    【发布日期】:2024-01-13  【来源】:安徽省食用菌技术协会
    【核心提示】:常见的3种竹荪栽培模式

    竹荪有极高的营养价值与药用价值,为名贵食用菌,我国人工栽培竹荪始于20世纪70年代,现在人工栽培竹荪的人数不断增多,栽培模式也在不断增加。接下来为大家介绍几种竹荪的主要栽培模式。

    林下栽培模式

    在郁闭度较高的林下栽培竹荪,一般要保障水源充足,栽培土壤质地疏松,无白蚁活动的竹林、林木混交林、阔叶树林、果园等,均可以作为林下栽培竹荪的场所,所用培养料不仅可以是竹屑、竹绒、木屑、刨花等木质素较高的原料,也可选择谷类或作物的秸杆。林下栽培具有应用范围广、成本低、效益高等优点。
    一般选地势较平或缓坡,向阳背风,排水良好的竹林或树林,前期清除杂草,撒上石灰消毒,在春秋两季播种,效果良好。
    林间一般床栽,床宽80~100cm,长度不限,床间预留足够的活动空间,采用层播法,3~4层,播种后盖竹叶、木屑等,最后盖土,土层厚4~5cm,并用清水浇透。如竹林栽培竹荪,可利用毛竹落下的叶子与竹枝做种植竹荪的原料。

    大田栽培模式

    大田栽培模式具有地块更易选择,易管理,产量高,品质优,采收方便等优点,为更多农民所接受和掌握。
    稻田选择交通方便,无污染,不易结块,土壤肥沃,排灌方便,3年内未种植过竹荪的 水稻田。清理杂物,翻土建畦,畦宽60~80cm,沟宽40~60cm。
    培养料的优劣对竹荪产量的高低起着决定性作用,将新鲜的竹屑堆置发酵1~2个月,再将发酵料在田块铺展,料厚约20cm,每亩4.5~5t,过10~15d后播种,块状菌种点播,细泥覆盖,再盖稻草或杂草,若气温低于15℃可再加盖薄膜。

    竹荪既怕旱,又怕渍,从下种到采收都要保持覆土湿润,注意田间排水,菌丝生长和子实体生长发育期做好遮阳、防雨,保持温度、通风换气,出菇前搭盖好阴棚,出菇期若持续干旱,保持沟底浅度蓄水。

    室内栽培模式

    竹荪室内栽培,不仅可以周年生产,而且能增加竹荪的产量,提高其产品的品质。所建菇房应坐北朝南,利于通风换气和冬季调高室温,并可避免西晒。
    菇房内安装多层式菇架,每个菇架以4层较合适,每层相距50cm,最底层离地30cm,菇架宽70cm,菇架之间距离60~70cm,南北向排列,菇架之间安装照明灯。
    泥土或竹叶要分别进行消毒,每m³泥土和竹片用1%~1.5%%的福尔马林和0.3%~0.5%的敌敌畏混合水溶液30L,用喷雾器将药水喷于泥土和竹叶上,最后覆盖薄膜。泥土盖膜5~7d,竹叶盖膜1~2d。菇房先打扫清洗干净,并用1% 的敌敌畏杀虫,菇房内外用福尔马林熏蒸灭菌。
    预先在床铺一层消过毒的麦草或稻草,以防漏土,然后铺一层腐质土,再铺培养料,均匀撒播一层菌种,加一层培养料,再撒一层菌种,用薄膜盖好,经20d后,待菌丝长满后,进行覆土管理。

    总结

    近年来,竹荪因其“短平快”的优势,较显著的经济效益,激发了越来越多农户的种植热情,发展多元化的栽培模式,竹荪产业已成为助推脱贫攻坚的一大产业。本文所述竹荪大田栽培,是目前人工栽培竹荪的最好栽培方式,此法栽培,竹荪产量高,品质好,综合经济效益高。另林地种植竹荪可实现立体综合开发利用,有利于提高种植业对市场风险的防范能力,可增加总收入。目前竹荪发现有8个种类,其中棘托竹荪、长裙竹荪已驯化为人工栽培且大面积生产,各地要根据本地实际情况,就地取材,不断探索符合本地高产稳产的栽培模式和开发产品。



     
     
    [ 技术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违规举报 ]  [ 关闭窗口 ]

     
    0相关评论

     
    推荐图文
    推荐技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本站  |  发展历程  |  顾问团队  |  会员入会  |  招聘信息  |  收款方式  |  联系我们  |  隐私政策  |  使用协议  |  信息规范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  违规举报  |  鄂ICP备20002293号-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