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菇网-食用菌产业门户网站
省级分站
分类网
  • 装袋机
  • 当前位置: 首页 » 技术 » 栽培技术 » 正文

    江苏淮安洪泽区小麦秸秆基料化双孢蘑菇生产技术


    【发布日期】:2025-09-25  【来源】:农业工程技术
    【核心提示】:文章系统阐述洪泽区小麦秸秆基料化生产双孢菇全流程:稻麦轮作55.4万亩提供秸秆,经48h预湿→1:1混牛粪等辅料→隧道一次发酵(80℃、氧8%)→6d二次发酵(56℃/12h巴氏+46–49℃转化)→25℃三次发酵播菌种15–17d→覆土4cm→控温15–18℃、湿85–95%、CO?<0.3%出菇,25–35kg/m?,可收3–4潮,形成“秸秆—菇—有机肥”循环产业链,年利用秸秆10万吨级。

    摘要: 该文介绍了淮安市洪泽区秸秆应用现状,介绍了双孢蘑菇生物特性与秸秆基料化种植工艺,逐一阐述了预湿、配料混合、一次发酵、二次发酵、三次发酵、出菇管理等技术要点,为秸秆综合利用提供参考。

    关键词: 小麦;秸秆;基料化;双孢蘑菇;生产技术

    近年来,秸秆综合利用产业化发展迅猛,以江苏紫山生物股份有限公司为代表的秸秆基料化利用模式,已成为洪泽区秸秆综合利用的主要推广技术之一。

    一. 淮安市洪泽区秸秆应用现状淮安市洪泽区位于江苏省中部,总耕地面积55.4万亩,土壤肥沃,种植模式以稻麦轮作为主,2022年全年粮食种植面积95.9万亩,总产量49.25万吨,境内秸秆资源丰富。

    近年来,洪泽区围绕农业面源污染治理,大力推进农作物秸秆肥料化、饲料化、燃料化、原料化和基料化的“五化”综合利用,形成了“政府引导、镇村服务、企业实施、农户参与”的秸秆离田收储工作机制。通过政策扶持、外引内联、以销促供、规范管理等多项措施,建立健全农作物秸秆收、储、运、销全环节社会化、市场化、产业化综合利用模式,全区拥有秸秆规模化收储利用主体20多个。秸秆基料化即以秸秆为主要原料进行食用菌生产,以江苏紫山生物股份有限公司为代表,利用秸秆基料化生产双孢菇,此技术已成为洪泽区秸秆综合利用的主要推广技术之一。

    二. 双孢蘑菇生物特性双孢蘑菇是蘑菇科,蘑菇属真菌,又名口蘑、白蘑菇、洋蘑菇等,味道鲜美,是栽培规模大、栽培范围较广的食用菌。根据外观颜色可分为4种,即白色、灰白色、淡黄色及褐色双孢蘑菇,其中白色品种产量最大,也最受市场欢迎。双孢蘑菇营养价值高,富含多种氨基酸,还有丰富的维生素和核苷酸,可利用双孢蘑菇的菌丝体生产高品质的蛋白质和菌糖等[1]。双孢蘑菇还具有很高的药用价值,具有消炎[2]、抗氧化[3]、抗肿瘤[4]等作用。此外,其含有的多量酪氨酸酶还具有一定的降血压效果。

    三. 双孢蘑菇秸秆基料化种植工艺双孢蘑菇生产一般以小麦秸秆、畜禽粪便、石膏等经混合、堆肥发酵后的混合物为基质,撒种长出菌丝后运到菇房进一步种植出菇。发酵工艺为好氧堆肥发酵工艺[5],以各种植物残体为主要原料,混合畜禽粪便堆制腐熟,发酵中通过多种微生物共同作用,使植物有机残体矿质化、腐殖化、无害化,有机态养分转化为可溶性养分和腐殖质。小麦秸秆种植双孢蘑菇技术工艺流程详见图1。

    四. 种植技术要点

    1、预湿原材料(小麦秸秆)初次混合后用水喷淋预湿,使秸秆进行充分水分吸收,以满足后续发酵中的水份需求。为确保秸秆吸足水,一般需预湿48 h,期间每隔12~16 h加水1次,以保证秸秆原材料水份均匀、一致。

    2、配料混合设置辅料车间,分区域暂存畜禽粪便、豆粕、石灰、石膏、尿素、过磷酸钙等辅料,紧邻一侧设置拌料间。将畜禽粪便、豆粕、石灰、石膏、尿素、过磷酸钙按80:10:5:2:2:1比例在密闭车间内完成搅拌、混合,送至混料机投料口;然后按1:1比例将小麦秸秆与调配好的辅料用混料机进一步混料,制备成培养基质原料,由输送带送至发酵隧道内进行多次好氧堆肥发酵。

    3、一次发酵

    (1)氧气含量控制一次发酵是在配置了强力通风设备的隧道式发酵槽(库)中进行,会对培养料堆体湿度进行调节。该阶段采取好氧堆肥模式,在嗜热微生物作用下,堆肥温度最高能达80℃。在一次发酵槽地板下,按传统“管道+喷嘴+高压”常规方式设计通风系统。物料在发酵槽中进行第一次发酵时,其填料应均匀、平整,料仓分上下两层,上层装料,下层送风。此阶段会对堆肥氧气含量进行监测,通过控制底部通风喷嘴或墙挂通风扇有序开停,可将培养料中的氧气含量按生产工艺要求稳定在8%左右,避免厌氧。

    (2)通风控制发酵温度低于65℃时,可以控制风机开5 min、停5 min;发酵温度到达70℃时,可以控制风机开5 min、停10 min;发酵温度到达75℃时,控制风机开5 min、停15 min;发酵温度到达80℃时,控制风机开5 min、停20 min。

    (3)翻堆原料在一次发酵隧道中建堆3天后翻堆,由上至下将堆体转移至下一个发酵隧道,完成第一次翻堆。再发酵2天后转到第3个发酵隧道,发酵1天后,拉出堆肥物料。一次发酵中基质料翻堆均由自动装置在密闭隧道内完成。

    (4)喷淋在密闭的一次发酵隧道内堆体上方设置喷淋装置,定期喷水,大部分水会被堆体基质吸收或蒸发消耗,少量水以渗滤液形式经设置在发酵隧道下方的导流槽收集进入地埋式蓄水池,重复用于喷淋,无废水排放。

    4、二次发酵经过一次发酵后,用铲车将基质料置于提料机内由输送带传送至二次发酵料车间,传送过程也是基质料的散热降温过程。二次发酵隧道主要包括进料道、发酵隧道主体以及出料道。隧道内置有盘管热交换器,夏季通冰水、冬季通热水,隧道上端为过滤器。

    (1)种植核心技术双孢蘑菇种植最核心技术在于基质料二次发酵隧道通风系统的精确控制,室外空气经过过滤器和盘管风机交换器作为新风引入。此过程中依据发酵料内的温度、湿度、氧气等参数启动循环风加热或制冷系统,以调节新风补充量和循环风量。用高压风机将新风打入二次发酵隧道地板下预埋的气流管(“高压+气流管+喷嘴”),物料在每间发酵隧道内的发酵全过程都由计算机控制。发酵隧道内,机械散料时为从内向外逐步摆头均匀散料,抛料高度约在2.5 m左右。二次发酵中,计算机随时监控发酵过程是否符合技术要求,并在发酵最后几小时增加通风量,强制降温至25℃以下。

    (2)二次发酵阶段菌料在发酵隧道中第二次发酵,大约需6天左右,主要经历4个阶段。升温阶段。起始(堆肥)温度约45℃,升温速度 为1.0~ 1.5℃/h,升温结束(空气)温度56℃。堆肥最高温度60℃,氧气最低水平10%,升温阶段风量控制为150 m3/(t.h)。巴氏杀菌阶段。菌料温度56~58℃保持12 h,严防料温大于60℃。此阶段主要利用巴氏消毒原理,将培养料内残留的杂菌和虫卵杀死。但温度不能偏高,偏高会影响发酵有益微生物活性,风量控制在120 m3/(t.h)。降温阶段。巴氏灭菌结束后要在4 h内将料温缓慢降到 48℃,降温速度3 ℃/h,空气温度控制在56~46℃,堆肥温度大约为50~48℃。转化阶段。发酵隧道内的肥堆温度一般控制在46~49℃,空气温度控制在 43~44℃。基质料在一次发酵中完成了氮等营养物质的矿化,二次发酵主要目的是为了进行巴氏杀菌及有益菌的繁殖生长,该过程中恶臭废气产生量很低。二次发酵5~6天后,通过氨管测量氨气含量,含量小于5 ppm时培养料腐熟程度达到出料要求。

    5、三次发酵基质料完成二次发酵后进行三次发酵,主要目的是菌丝培养。在完成二次发酵的基质料撒种,保持发酵隧道内温度在25℃左右,菌种需经过15~17天发菌期。二次发酵和三次发酵共用发酵车间,根据基质料内菌丝生长和基质料外运情况进行调配使用。发菌时用草炭土拌土制作覆土材料,草炭土含水率控制在70%~75%,拌土工序无粉尘产生。长满菌丝的培养基质和覆土材料一起外到菇房,利用自动上料机将基质均匀移到菇床架上,上料量约为100 kg/m2,厚度在20 cm左右。然后,用覆土机将覆土材料均匀盖到基质上,厚度约4.0~4.5 cm。

    6、出菇管理上料后,加强菇房内温度、湿度、二氧化碳浓度控制。初期菇房内温度控制在25℃左右,菌丝在土层中大量生长后,每天降低1℃,降至20℃左右,空气相对湿度保持在90%~95%。菇床上长出米粒大小菇蕾时,温度需逐步降至15~18℃,空气相对湿度降低至85%~90%。二氧化碳浓度始终控制在0.3%以下。部分子实体长至采收标准时进入采菇阶段,采大留小,不影响周边小菇生长。第1潮采收毕后清理床面,每潮周期7~8天,一般可采收3~4次,双孢蘑菇总产量按菇床面积计,约为25~35 kg/m2。

    五. 技术应用成效秸秆基料化种植双孢蘑菇模式在洪泽区大力推广,以紫山食用菌硅谷产业园为核心带动区域内多家企业,形成以双孢菇育种、种植、深加工、菇渣制备有机肥为主要生产内容的完整产业链,已成为本地区利用农作物秸秆发展“取之于田,用之于田”的循环经济典型。

    "参考文献

    [1] 吕 宇,闫晓明,刘方志. 双孢菇的营养和药用价值研究进展[J]. 江西农业学报,2022,34(3):64~72.

     [2] 胡亚平,王锦,林玲辉,等.  邢台医学高等专科学校. 几种食用菌活性物质的提取及生物学活性的研究[EB/OL]. (2016-03)[2018-11-20]. https://kns.cnki.net/kcms2/article/abstract?v=2F6201taHdff7zw7CXyZn_h_apj7cJSTFC90_Xku_tkRbLVrjFlekn3s9tCz7qjTpnYaf6gmwDvyXD58CuP1JRdKUBGIERi5O9TMap0W6vqyVbdB9bCVidPiWqcRL7FDuWHXgviOP3B7qAz4vXKfew==&uniplatform=NZKPT&language=CHS.     

    [3] 党仪安. 双孢菇抗氧化肽的制备工艺研究[D]. 泰安:山东农业大学,2020.

    [4] 王文欣. 双孢菇可溶性膳食纤维的提取及其在曲奇中的应用[D]. 上海:上海应用技术大学,2019.

    [5] 任爱民,朱子雄,张 楠,等. 双孢蘑菇培养料隧道发酵技术[J]. 中国蔬菜,2019(5):104~107."作者单位:江苏省淮安市洪泽区农村能源服务站;江苏紫山生物股份有限公司

    作者单位:江苏省淮安市洪泽区农村能源服务站;江苏紫山生物股份有限公司

     
     
    [ 技术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违规举报 ]  [ 关闭窗口 ]

     
    0相关评论

     
    推荐图文
    推荐技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本站  |  发展历程  |  顾问团队  |  会员入会  |  招聘信息  |  收款方式  |  联系我们  |  隐私政策  |  使用协议  |  信息规范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  违规举报  |  鄂ICP备20002293号-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