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菇网-食用菌产业门户网站
省级分站
分类网
  • 装袋机
  • 当前位置: 首页 » 动态 » 产业动态 » 正文

    福建省“食用菌新品种选育及安全生产技术研究与示范”取得多项重要研究成果


    【发布日期】:2012-03-21  【来源】:福建省科技厅
           日前,由福建农林大学等单位承担的福建省科技重大专项专题“食用菌新品种选育及安全生产技术研究与示范”通过省内外专家验收取得多项重要研究成果。
         一是推动品种创新。育成15个食用菌新品种,14个获较大面积示范推广,有3个新品种已通过省级品种认定、获得品种认定证书;9个新品种通过省作物品种审(认)定委员会专业组的评审,近期内可获得省级认定;2个新品种已申请国家级认定,其中的蘑菇和香菇新品种可替代使用了近二十年的主栽品种,金针菇F.0303、F.0306和闽金1号正逐步成为工厂化生产的主栽品种。根据各示范与种植基地统计,专项累计示范推广新品种14684万袋,创产值15006万元。
         二是提高菌种质量。完成菌种生产质量控制技术和菌种质量检测检验技术研究,建立了种性鉴别、纯度与活力的检测技术,制定《食用菌品种鉴别技术规范-DNA指纹法》、《食用菌菌种纯度检测方法》和《食用菌菌种活力检测检验技术规程》,形成了菌种质量控制技术体系,为提高菌种质量提供了技术支撑。在福州、三明、漳州和古田建设了食用菌一级良种繁育基地各1个,并取得母种生产经营许可证。一级种良种覆盖能力可达到全省用种量的85%左右,成为全省食用菌良种供应的主渠道。
         三是提升产品质量。完成对疣孢霉、木霉、菇蚊、菇蝇的分布与发生规律研究,探讨了疣孢霉、木霉的种群分化规律。筛选出一批高效低毒的化学农药、植物源农药和生物农药,开发多种物理防治技术,为食用菌病虫害的无公害防控提供新技术。对10种主栽食用菌栽培过程中的铅、镉、汞、砷4种重金属和敌敌畏、毒死蜱等9种农药的残留及控制技术进行了研究。探明了吸收与富集规律,提出了控制农药残留与重金属富集的有效、可行的技术措施,制定了《木生食用菌安全生产技术规范》(DB35/T 1200-2011)和 《草生食用菌安全生产技术规范》(DB35/T 1201-2011)。建设11个安全生产示范基地,通过实施技术规范,产品质量能同时达到(符合)《国际食品法典》、日本的《肯定列表》和我国的《绿色食品》要求,有6个基地的产品获得无公害农产品认证、3个基地的产品获得绿色食品认证、3个基地的产品获得福建省名牌农产品或福建名牌产品的认定,促进了全省食用菌品牌建设。据11个示范基地统计,累计示范生产4516万袋,直接经济效益2314.9万元。基地举办了形式多样的安全生产技术培训167期,培训1.1万人次,发放各种技术资料16100多份,辐射推广11265万袋。
         四是建立服务平台。建设福建省食用菌科技信息平台,整合食用菌种质资源库信息,收入了31264 份科技文献、专利技术和标准,是我国食用菌信息最为全面的信息平台。进一步完善了“省食药用菌种质资源库”和“省食用菌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建设,在软件和硬件建设上都上了一个新台阶。
         食用菌生产是福建省农业九大优势主导产业之一。本项目实施前的2007年,全省食用菌产量为186万吨(鲜重),产值80.8亿元,至2010年全省食用菌产量达到203万吨,产值102.67亿元,分别增长9.3%和27%,产值超亿元的县(市)由20个增加到24个,增加20%。
     
     
    [ 动态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违规举报 ]  [ 关闭窗口 ]

     
    0相关评论

     
    推荐图文
    推荐动态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本站  |  发展历程  |  顾问团队  |  会员入会  |  招聘信息  |  收款方式  |  联系我们  |  隐私政策  |  使用协议  |  信息规范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  违规举报  |  鄂ICP备20002293号-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