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菇网-食用菌产业门户网站
省级分站
分类网
  • 装袋机
  • 当前位置: 首页 » 动态 » 产业动态 » 正文

    MuMuCoCo菌棒:咖啡渣种蘑菇


    【发布日期】:2012-07-18  【来源】:文汇报  【作者】:钱蓓
      高温天之前,沪上不少白领都在办公室里种起了蘑菇。48元买回菌棒,适时喷水,几周后就能收获瓷白光洁的平菇,不爱平菇的可以种猴头菇、鸡腿菇或者金针菇。这些都是欣耕工坊推出的名叫“MuMuCoCo”的产品。作为一家社会企业,欣耕不是为了进军菌菇市场,MuMuCoCo是为了处理咖啡渣而生——咖啡渣可以加工成培育菌菇的有机肥料,MuMuCoCo菌棒就是这么来的。
      咖啡连锁店和外资企业喜欢这个创意,他们把咖啡渣送给欣耕工坊。制作MuMuCoCo用不了这么多咖啡渣,剩余的部分,连同正在改进中的有机转化技术,一起被送到农村,用于面向农民的生态试验。
      大手笔投入研发试验
      MuMuCoCo是一个长方体纸盒,沿盒子侧面的虚线剪出窗口,在菌棒的塑料膜上划开“V”形口子,菌菇的种植就开始了。只要室温在13℃到26℃之间,每天喷水3到4次,最快几天后就有收成。每根菌棒至少可以长出2茬蘑菇。
      “‘傻瓜型’操作,不需要任何种植技术。”欣耕工坊创始人、新加坡籍华人朱柄肇说,想把一个公益产品推销给白领,生态、有趣固然是卖点,操作便捷也同样重要。
      咖啡渣种蘑菇的技术,欣耕用了1年多来解决。2010年,一个做咖啡的客户和朱柄肇聊起咖啡渣的处置,最常见的丢弃、填埋、焚烧三类办法,成本高又不环保。朱柄肇想到“变废为宝”的思路,开始了解咖啡渣的循环再利用,并相中了已在国外出现的咖啡渣种蘑菇技术。
      “菌棒配方并不复杂,主要就是咖啡渣、米糠、棉籽壳等几类成分,难度在于配比和发菌工艺,这些需要通过一次次实验来调整。”欣耕找到上海农科院和菌菇厂,请对方帮忙做试验,“我们希望种出来的蘑菇在卫生和安全方面可以达到出口标准;所以,为了确定最佳配比,耗费了一整年做试验。”
      为MuMuCoCo所投入的“研发经费”,就占了欣耕支出的30%左右。
      今年1月份,1000个MuMuCoCo被运到浦东新区塘桥街道的6个居委会无偿派发给居民;网店上则以48元一个的价格出售,逐渐地,其他街道和企业下了批量订购单。
      推广到农村的生态种植中
      在上海拥有40家分店的香啡缤是欣耕最早的合作者。香啡缤在每家门店都有专门回收咖啡渣的垃圾桶。欣耕每周一次到其总部收取。按朱柄肇的“保守估计”,欣耕一年可从香啡缤回收近30吨咖啡渣。
      对MuMuCoCo感兴趣的还有外资企业,它们习惯在办公区为员工提供现磨咖啡,总有或多或少的咖啡渣处置需求。SAP、毕马威把咖啡渣给了欣耕,康明斯不仅提供咖啡渣,还派出员工参与志愿者活动,甚至向康明斯美国总部全球基金会申请资金赞助MuMuCoCo项目。
      “MuMuCoCo所用的咖啡渣只是很小一部分,剩下的那些运到了我们在青浦的生态农业基地,用于制作堆肥。”朱柄肇说,以倡导生态环保理念为主要目标的公益产品适合在城市推广;但咖啡渣作为有机肥的前景,对农村来说更有现实意义。
      朱柄肇到上海农村调研,现实让他感到沉重:“土壤盐碱化程度严重。”
      “恢复土地活力是提高土地产量、帮助农民增收的根本,有机肥料的使用有助于活化土地。把多余的咖啡渣送到农村,在农田上研究种植技术,想办法提高农民收入。”于是,欣耕在青浦租下了30亩地用作生态农业试验。
      “咖啡渣或许也能种植瓜果、蔬菜、花卉。”朱柄肇希望在MuMuCoCo的技术基础上做更多尝试,研究最有效益的生态农业种植技术,并免费向农民推广,“我们要帮农民种出符合食品安全标准、能被市场接受的农产品,甚至教他们进行初级的农产品加工,比如用大白菜做泡菜,用水果酿水果醋等等。”
      这个试验的花销,同样来自欣耕的“研发经费”。
      不靠同情心卖公益产品
      2007年成立的欣耕工坊,这样介绍自己:致力于扶贫的民间公益机构,通过为贫困中的人们创造机会,改善其在物质和心灵上的贫瘠。
      “创造机会”是指通过策划公益项目,为弱势群体培训技能,生产并销售他们制作的手工艺品,推动“公益消费”,“使制作者改善生计,树立自信”。
      2006年,朱柄肇在河南艾滋病村发展手工作坊,为村民培训缝纫和手工艺品制作技能,并帮他们销售产品,成立欣耕工坊的念头从当时就开始了;2009年,欣耕和上海社区的“阳光之家”合作,给残障人士做类似的培训。
      “可以说,欣耕是以销售公益产品起家的。MuMuCoCo和过去项目的共同点就是‘卖产品’。”朱柄肇说,“我们帮助残障人士等销售他们的手工艺品,但卖公益产品靠的不是人们的同情,而是产品本身。”
      比较欣耕和大部分公益组织的支出结构,最显眼的区别莫过于那30%的研发投入。“要让产品符合人们的需求,必须在设计、研发上有所投入。”朱柄肇介绍,即便是做最简单的手工环保袋也需要前期投入,“我们请设计师志愿者帮忙画图纸,然后针对不同的款型、色彩、面料、尺寸做样品,一改再改,直到可以被消费者接受。”
      在咖啡渣项目上的时间、人力和费用投入,也是出于同样的目标。MuMuCoCo的受欢迎程度证明了研发的价值;而在青浦的生态农业试验,需要的时间则远不止1年。
     
     
    [ 动态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违规举报 ]  [ 关闭窗口 ]

     
    0相关评论

     
    推荐图文
    推荐动态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本站  |  发展历程  |  顾问团队  |  会员入会  |  招聘信息  |  收款方式  |  联系我们  |  隐私政策  |  使用协议  |  信息规范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  违规举报  |  鄂ICP备20002293号-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