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菇网-食用菌产业门户网站
省级分站
分类网
  • 装袋机
  • 当前位置: 首页 » 动态 » 产业动态 » 正文

    陕西宁陕:发展特色产业,促进农民增收


    【发布日期】:2013-01-17  【来源】:易菇网  【作者】:宁陕县经贸局
       宁陕县地处秦岭南麓中段,总面积3678平方公里,属国家重点扶贫县,境内山地占96.4%,耕地占2.73%,水域占0.86%,地貌特征是“九山半水半分田”。全县12个镇,人口74465人,其中农业人口17176户58385人;耕地63069亩,农业人均1.08亩,农业生产基础设施差,对自然环境依赖性强。森林覆盖率90.2%,森林资源丰富,居省、市之首,是南水北调重要水源涵养林区,有“自然生态大观园”之称,地形北高南底,秦岭东梁最高,全县最高海拔2965米,最低海拔540米,年平均气温12.3℃,无霜期215天,年平均降雨量921毫米,气候垂直差异大,“高一丈、不一样”的气候特征。农作物多数地区一年一熟,少数地方一年两熟。

      一、我县农业主导产业持续发展

      (一)食用菌产业稳步发展

      食用菌是宁陕传统产业。成为省内最早从事食用菌生产的县。上世纪70年代末到90年代中期,曾是西北五省最大的椴木香菇黑木耳的生产县,曾有“食用菌王国”、“香菇集散地”之美称。

      近年来,我县坚持草木并举的方针,按照“合理布局、适度规模、科学管理、提高品质、保护资源、持续发展”的总体要求。通过出台规范食用菌生产管理、加大技术培训指导、整顿规范菌种市场、积极培育食用菌龙头企业等有效措施,有力地促进了食用菌产业健康、持续发展。2011年食用菌产业已覆盖全县12个镇,全县有70%的村、4560余农户、12500余人从事袋料食用菌产业,发展袋料食用菌1680万袋(草腐菌180万袋),产量达到3355吨,占全市食用菌总产量的60%以上。综合产值达到1.2个亿,仅此一项为全县农民人均提供纯收入1200元以上,生产户均纯收入3万元以上,生产农户人均纯收入超过了5000元,目前食用菌产业实现了覆盖农户、农业总产值、农民人均纯收入的三个三分之一,资源消耗没增加,经济效益大幅度增加,且成为农民当家致富项目。

      (二)道地中药材产业稳步发展

      近年来,我县坚持走仿生态种植路子,适应市场,路子越走越宽。以猪苓、天麻为主的秦岭优质道地中药材地存总量已达到150万窝,每平方米可收入200元以上, 2011年林下药材产量达到余900吨,收入7500万元,产值3.1亿元以上,实现农民增收300元以上,城关镇旬阳坝村、七里村,2011年年新种猪苓5万窝,累计地存达到8万窝。当年开挖3万窝,实现产值750万元,此项产业全村人均收入达2038元,猪苓产业已成为镇旬阳坝村、七里村农民收入的主要来源。群众形象的把猪苓称为“黑色乌金”。尝到甜头的药农流传着一句顺口溜:“一窝一头猪、十窝一头牛、百窝万元户、千窝小洋楼”。丰富镇北沟村全村110户344人,95%的农户发展天麻,2011年发展天麻12万窝,收入70万元。

      (三)特色水产养殖快速发展。近年来,大鲵、鳟鱼养殖给我县农民带来了很大的收益,农民养殖的积极性越来越高。2011年全县鳟鱼养殖面积2000平方米,销售成品鱼6500公斤,实现销售收入52万元,全县人均收入11元。

      2011年大鲵养殖面积达20000平方米,现存产品鱼7500公斤,销售价每公斤2000元。全县人均增收30元。

      (四)种植和畜牧产业优化发展。加强华严等村的设施蔬菜建设,使无公害蔬菜、大棚蔬菜优化发展。全县计划2011年新增大棚300亩,每亩纯收入1万元,人均可增收65元;发展生猪出8万余头,肉类总产量4000余吨。

      (五)干果产业迅速发展。目前,全县累计建成标准化板栗园21万亩,优质黑桃园10万亩,其中标准化质黑桃园5万亩,2011年全县板栗产量达3320吨,实现产值1660万元;黑桃产量1166吨,产值2332万元,板栗黑桃为主的干果产业提供农民人均收入684元。

      (六)园区建设进展顺利。截止目前,宁陕县秦南食用菌现代农业示范园区已完成投资260万元。核心区集中流转土地125亩,其中,基地指挥部流转土地15亩,土地已平整,彩钢活动办公房、钢架厂房已搭建,围墙、附属设施、绿化带等正在施工和完善,新建10亩钢结构食用菌培养棚已投入使用,生产新品种香菇30万袋,占今年70万袋生产计划的43%。核心区生产基地流转土地110亩,建设采用一网一膜双层钢结构大棚,目前已建大棚40亩,预计今年年底完成已流转土地设施建设任务,计划用2年时间实现核心区钢结构食用菌大棚全覆盖。

      二、我县农业产业主导产业存在的问题

      我县的特色优势产业经过多年探索发展起来的一项比较成熟的产业,该项目在推动农村科技进步,引领农民增收,促进地方经济发展中发挥着主力军的作用,但在产业发展中,也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

      (一)基地建设比较滞后。一是基地规模不够大。全县除食用菌产业外,其它特色产业还没有形成较大规模。潜力较大的猪苓产业处于起步阶段。板栗园虽有21万亩,但标准化程度低。二是产业覆盖面较窄。天麻、黑桃、冷水鱼养殖宜全县推广,目前也只是部分区域发展,部分镇尚没有形成产业基地,少数村还没有主导产业。三是产业基地标准低。由于县级财力弱、项目少、加之现代农业基地建设投入较大,制约了我县标准化产业基地大发展。如猪苓发展潜力很大,但种植成本高,一平方米成本在150元左右,产生效益需四年。

      (二)龙头企业薄弱。一方面,全县工业化程度低,对农业反哺能力弱,工业反哺农业、城镇支持农村还停留在政治口号层面上,没有形成机制。另一方面,县内缺乏以农副产品为主的大型骨干企业,现有的涉农企业以食用菌、腊肉、豆腐干加工等传统产业为主,大多企业加工是初级产品,附加值低,经济效益不高。特别是生产、养殖环节、全县仅有3有一定规模的企业,“菌、药、果、鱼”四大主导产业至今还没有一个深加工企业。

      (三)服务体系不健全。一科技推广力量薄弱。四大产业涉及农业、林业、水利、药材和食用菌办公室四部门,全县四部门专业人才只有51人,目前还没有中药材和食用菌方面的专业人才,很难承担全县主导产业发展科技推广任务。二是产业环节关联度松散、农户与龙头企业、龙头企业与中介组织之间利益连接机制不完善,还没形成的产业化经营体制和技术服务体系。三是专业合作组织不发达。全县目前登记在册的农民专业合作组织有15家,其中发展较成熟且发挥作用的只有旬宝猪苓专业合作社、汇诚食用菌合作社和龙泉大鲵养殖合作社3个。

      三、发展我县主导产业的建议

      (一)加强产业领导,推动产业升级。经过全县上下的多年努力,我县的农业产业化初步形成了以林业资源为依托的药菌、干果产业,以冷水养殖为主的特色水产养殖和传统的畜牧养殖产业,食用菌和以天麻、猪苓为主的药材产业产值分别突破亿元。为此,各级各部门要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农村工作会议精神,进一步加强农业产业突破发展的领导,全面推动我县农业产业化升级,一要加强领导,搞好服务,把发展优势特色产业,促进农民增收,摆到重要议事日程来抓,加强对农业结构调整的组织领导、协调指导。要坚定发展信心,坚持发展“菌、药、果、鱼”四大主导产业思路不动摇,一届接着一届干,把四大主导产业做强做大。力争“十二五”末,食用菌、药材产值各达2亿以上,干果、冷水鱼养殖、畜牧养殖产值各达1.5亿以上,使农业主导产业增加农民人均收入2000以上。二要加强协调,搞好配合。各镇、各部门之间要相互协调配合,整合涉农各个要素,集中人力、物力和财力,支持和扶持农村各个产业突破发展。三要齐抓共管,形成合力。由于农村产业由县政府三位副县长具体分管,资源分散,县委常委会议和政府常务会议应不定期专题研究产业发展,解决产业发展中存在的突出问题,为产业发展理清思路,指明方向。

      (二)加大产业扶持,助力产业发展。

      一要争项目扶持。结合国家惠农政策,深入调查,选好项目、搞好论证,积极争取省、市的扶持。借鉴外地成功经验,按照“渠道不乱、用途不变、部门互动、资金捆绑”的方针,集中财力抓农业产业园区,推行核心示范—周边带动—广泛辐射的发展模式,全力打造农业精品工程。

      二要加强科技扶持。现代农业以科技为支持,我县农业各产业都存在专业技术人员少,科技宣传不到位,新品种、新技术推广慢,对产业技术指导不力等问题,建议借今年中央一号文件东风,结合“农业科技年”建设,进一步加强农业科技队伍建设,按照发展现代农业的要求,整合农业科技推广队伍,选派二分之一的人员,采取走出去,请进来等办法,重点进行特色产业科技知识的培训、学习,并从事特色产业推广服务。有效缓解我县农业特色产业科技人员少的局面。

      三要加大金融扶持。加大信贷资金支持,扩大民间资金的投入的比重,下功夫招商引资,多措并举、齐心协力解决我县农业产业发展资金匮乏的问题。

      (三)加快体系建设,提高产业质量。

      一要强力推进产业基地建设。因地制宜,科学规划,强力打造一批特色产业专业村、培育一批产业大户,真正建成一批产业基础扎实、效益较好,辐射带动明显的产业基地,实现农业产业集约化、规模化、标准化经营,以基地建设促进全县农业产业建设取得实质性进展。二要壮大龙头企业。要按照发展现代农业的要求,解放思想,集中精力,认真解决产业无龙头、龙头少、龙头弱的问题,以促进产业持续快速发展。

      三要加强社会服务体系建设。进一步巩固发展壮大旬宝专业合作社和秦南菌业等有一定影响和基础的农业产业专业合作社,积极引导扶持新建一批专业合作社,拓宽干果、特色养殖、蔬菜等产业社会化服务专业社空间。大力组建多种形式的农业服务组织,为产业提供信息、技术、资金等服务,从科、工、贸等方面不断完善农业综合服务功能,提高农业产业化水平

      (四)发展生态农业,走可持续发展之路。良好的生态环境是特色农业健康发展的基础。食用菌、猪苓、天麻生产离不开木材。要正确处理好经济发展与生态保护的关系,产业发展应有控有扩,按资源承载能力科学配置,决不能以牺牲环境为代价。通过采用新技术、新产品、减少产业对资源的依赖,要以林权制度配套改革为契机,大力实施退耕还林、荒山造林和天然林保护工程,引导农户栽植白杨、刺槐等速生林,积极培植后备资源,继续推广“沼菌结合”模式,大力发展水电和农村沼气。积极做好羊肚菌、牛肝菌的野外促繁工作。建立珍稀食用菌试验,示范、推广基地,使农业走可持续健康发展之路。

     
     
    [ 动态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违规举报 ]  [ 关闭窗口 ]

     
    0相关评论

     
    推荐图文
    推荐动态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本站  |  发展历程  |  顾问团队  |  会员入会  |  招聘信息  |  收款方式  |  联系我们  |  隐私政策  |  使用协议  |  信息规范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  违规举报  |  鄂ICP备20002293号-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