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菇网-食用菌产业门户网站
省级分站
分类网
  • 装袋机
  • 当前位置: 首页 » 动态 » 产业动态 » 正文

    福建食用菌产业为何持续领先?


    【发布日期】:2005-06-03  【来源】:中国食用菌
    【核心提示】:福建省生产食用菌历史悠久。改革开放以来,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与普及,尤其是通过一大批星火科技项目的实施,其产量、产值、出口

    福建省生产食用菌历史悠久。改革开放以来,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与普及,尤其是通过一大批星火科技项目的实施,其产量、产值、出口创汇连续十七年位居全国首位。
         记者最近深入福建省食用菌科研生产第一线采访时,福建省科技厅主管副厅长丛林说,福建省食用菌产业已连续17年在全国领先,取决于三方面的综合因素,缺一不可。一是科研所起的关键性的作用;二是政府的组织工作及时到位;三是该省具有悠久的历史积淀,以及福建农民的勤劳和聪明才智。
         山珍变成大众食品
         要了解福建的食用菌,不能不去古田县。
         古田地处山区。一般山区由于自然条件有限,加之交通又不便利,比较贫穷。但群山环绕的古田县城,竟是一派现代城市模样,整洁繁华,让人不由得产生一种世外桃源之感。这里已有新旧两条道路,据说还会有国道通过此地。
         给这片山区带来富饶的就是食用菌产业。
         食用菌产业是古田县的支柱产业、优势产业、特色产业,其生产历史悠久。据《古田县志》记载,早在隋大业年间(公元609年),境内就有人从事香菇生产。上世纪70年代中后期,该县先后试验成功银耳瓶栽和银耳袋栽技术,在全球首创食用菌袋栽技术。1980年以来,该县又成功开发了香菇室外袋栽和竹荪生料栽培技术,从而在全国率先掀起了银耳、香菇、竹荪发展的三大浪潮。随着食用菌生产技术的不断提高,科技等配套服务体系的不断完善,食用菌产量大幅度提高,使过去的山珍变成了大众食品。该县也成为了闻名全国的“中国食用菌之乡”。
         福建省有三位食用菌“新三星”:戴维浩、彭兆旺、姚淑先。记者采访了省人大代表、食用菌土专家戴维浩。他是袋栽银耳栽培法的创始人,目前主要从事菌种培育研究和推广工作。我们在他的工作室见到,瓶栽银耳每瓶只能生长一朵银耳,而长筒型的银耳培养袋,每袋可生长3~4朵。从而使产量大为提高,成本大幅度下降。
         戴维浩目前还从事纯白色银耳的研究和推广工作,他的工作得到科技管理部门的支持和农业专家的指导和帮助。在工作室,他拿出了两个试管介绍道,纯白色银耳在市场上受欢迎,但培养所需技术含量较高。同时,他带我们参观了他的白色金针菇栽培室,这是一处位于郊区不起眼的平房,用厚约半尺的泡沫塑料块搭建而成。室内一排排的木架上摆满了袋栽金针菇,纯白色的如花朵般的金针菇非常美丽。室内温度很低,冷风来自两台冷风机,通过缠绕在每排木架上的塑料薄膜管道,向周围均匀地散发着冷气。“因陋就简,土法上马”,这种似乎有点过时的语言,用在他们身上却是多么恰当。戴维浩和其他古田农民,就是凭借着聪明才智,在这样的条件下生产着世界上最优质和绝对数量的银耳、金针菇等食用菌,从而使其成本降到了最低。
         记者还看到,古田县与食用菌生产的配套设施建设很完备,该县拥有品种最齐全的制菌机械制造厂、一座充满文化气息的食用菌博物馆、以及全国最大的食用菌交易市场。
         科技创新使食用菌产业生生不息
         科技创新对福建省的食用菌产业可持续发展、以及占领国际领先位置起到了非常关键的作用。表现在几个方面,一是菌种的引进和改良:二是栽培技术的研究和推广;三是适时不断地推出新品种。
         记者首先来到了福建省农科院植保所,该所占志雄所长和食用菌研究室主任林衍铨向记者介绍了他们多年来不断引进、改良、保存和推广新品种的情况和意义。所书记唐建阳说,“各领风骚三五年”,珍稀品种一般5年后就普及了,必须有后续品种不断跟上,才能在市场中始终处于领先地位。他们目前主要是推出姬松茸,这是一种药食两用菌,研究证实其抗癌作用甚至优于灵芝
         在福建农林大学菌草研究所,罗光湖副研究员介绍了有关食用菌的栽培和研究情况。最早食用菌的栽培是用段木,即把菌种点在用木头段钻出的小眼上。这不仅耗费林木资源,且产量低,价格昂贵。后来以木屑取代了段木,成本降低了,但消耗林木资源问题并没有得到解决。1996年,由所长林占禧等人研究出用草本植物粉碎栽培食用菌技术,从而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栽培食用菌和消耗林木资源的矛盾。目前可用于食用菌栽培的菌草资源在当地很丰富,菌草研究所的后山上有一大片茂盛的菌草教学基地,这里长满各种各样的草类,供培训学员之用。据介绍,其中有一些是外国学生栽种留做纪念的。有一种香草掰来闻闻,有如鲜花般馥郁,沁人心脾,菌草所正试验用这种香草做原料,试着能否培育出香草味道的食用菌,那将是多么美妙的菌类!除了用菌草栽种食用菌,还可利用棉籽壳、秸秆等农业废料栽培食用菌,效果还相当不错。
         记者还走访了福建农林大学生命科学学院菌物研究中心,该中心谢宝贵博士正在带领课题组实施省级星火计划“食用菌种资源库的建设”项目,这是保护我国食用菌资源的一项具有重要的意义工作。日本于2003年制定了“日本种苗修正案”和“海关关税定率法案”。他们将日本现有的食用菌菌种进行了DNA鉴定,并认定是日本的知识产权。该项目正是根据这一情况,对我国的食用菌资源进行保护。福建省科技厅先后安排了省级星火计划和省级自然科学基金项目扶持该中心开展这项研究。菌物研究中心的另一项工作是开展食用菌品种保种研究。菌类有比较容易出现变异的特点,要使好的品种延续下去,就需要特殊的技术,该所建有完备的短、中、长期保存优良品种的专门设施。
         福建省科技厅星火办的同志告诉记者,在福建还有一大批专门从事食用菌研究的科研院所,如三明市真菌研究所、福建省轻工研究所等等,正是有了这些研究部门科技人员的不懈努力,才使得福建食用菌产业不断向前发展。
         科技体系建设是产业的助推器
         国家科技部星火计划10多年来坚持不懈地支持福建省培育食用菌这一特色产业,先后将福建省食用菌项目列入“八五”国家重中之重星火计划和“十五”国家星火计划重大项目,并予以资金支持。福建省科技厅自1986年以来,安排了700多万元科技经费,先后组织实施了一大批星火计划重大、重点项目,推动食用菌技术的不断创新发展。“八五”期间,星火计划主要是推广木屑栽培法,从而提高食用菌的产量;“九五”期间,重点是提高食用菌的质量;现在是根据国际市场的需要,制定食用菌的标准并建立标准化栽培示范基地,通过示范,带动菇农提高食用菌品质。近年来,福建省食用菌生产模式逐步从一家一户的分散栽培向集约化、工厂化设施规模栽培发展。已出现多家栽培规模达上百万袋的大型企业;仅福州等地已涌现出工厂化设施周年生产企业15家。同时,出现了一批集生产、加工、销售于一体的龙头企业。
         这些龙头企业的发展壮大,带动了周边地 区食用菌生产的发展,较好地解决了生产订单落实和产品回收难的问题,促进了“公司加基地,基地带农户,科技市场服务一体化”等组织经营形式的发展与完善。
         为做大做强食用菌产业,福建省成立了食用菌行政管理机构―――省食用菌工作办公室。在办公室的协调下,全省建立起庞大的技术推广网络,抓好产前、产中技术服务以及新技术、新品种引进、试验、示范,及时解决菇农生产中遇到的有关技术难题。在主产区从县、乡镇、村都有食用菌辅导员,常年组织食用菌科技工作者和专家教授,深入生产第一线,为菇农解决生产中实际遇到的难点和疑点,深受菇农的欢迎。食用菌行业协会如雨后春笋,食用菌产业信息化建设步伐加快。
         为提升食用菌安全质量水平,保障消费者健康,突破国外“技术壁垒”,扩大出口,增加菇农收入,省科技厅将“金福菇等珍稀食用菌新品种引进、筛选、标准化栽培及保鲜加工技术研究”等一批星火计划重大项目列入省级重大星火科技项目,大力实施标准战略,开展食用菌有关标准的制定和示范基地的建立。
         目前,福建省和宁夏回族自治区还开展了东西对口帮贫工作,组织科技人员赴宁夏包户包片传授技术。在宁夏九区县累计建设草菇棚9000栋,菌草种植农户达5700户,年总产量达3500万元。一大批贫困户走上了脱贫之路。
        
         ■新闻背景
         目前福建省出产的食用菌种类繁多,主要品种有灵芝、银耳、香菇、竹荪、猴头菇、茶薪菇、毛木耳、金针菇等十多个菌类,已形成规模生产;姬松茸、白灵菇、杏鲍菇、阿魏蘑、鸡腿蘑、长根菇、鲍鱼菇、黄伞等珍稀品种也已开始大量生产;真姬菇、金福菇、虎奶菇、大杯蕈等一大批食用菌优良品种正在不断培育。二○○四年福建省食用菌总产量一百五十九万吨(鲜品),总产值五十六亿元,约占全省农业产值百分之十二,从事与食用菌产业相关行业的人员已超过二百万。今年预计食用菌总产量可达一百七十多万吨。
         (转载自:科技日报电子版)
        

     
     
    [ 动态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违规举报 ]  [ 关闭窗口 ]

     
    0相关评论

     
    推荐图文
    推荐动态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本站  |  发展历程  |  顾问团队  |  会员入会  |  招聘信息  |  收款方式  |  联系我们  |  隐私政策  |  使用协议  |  信息规范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  违规举报  |  鄂ICP备20002293号-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