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菇网-食用菌产业门户网站
省级分站
分类网
  • 装袋机
  • 当前位置: 首页 » 动态 » 产业动态 » 正文

    宿迁市食用菌产业化发展的思考


    【发布日期】:2006-10-18  【来源】:宿迁新闻网
    【核心提示】:食用菌以其“天然、营养、保健、味道鲜美”而著称,自古以来就被誉为“山珍”,是二十一世纪人类继植物性食物、动物性食物之后的

    食用菌以其“天然、营养、保健、味道鲜美”而著称,自古以来就被誉为“山珍”,是二十一世纪人类继植物性食物、动物性食物之后的第三大食物来源。食用菌生产具有“不与农争时、不与人争粮、不与粮争地、不与地争肥、占地少、用水少、投资小、见效快”等特点,能把大量废弃的农作物秸秆转化成为可供人类食用的优质蛋白与健康食品,其培养废料(菌糠)又是良好的农业有机肥料,是延长农业产业链和生态的重要组成部分,并可安置大量的农村剩余劳动力。下面我报据本人近年来从事组织食用菌生产工作的实践,谈谈我对全市食用菌产业化发展的思考。

    一、我市食用菌产业发展的现状

    2005年,全市食用菌面积达到3亿平方尺,产量达到25万吨,产值近10亿元,全市从事食用菌菌种生产的企业10多家,具有一定规模的食用菌加工企业7家,食用菌专业交易市场4家,食用菌营销经纪人100多个,在一些地方,食用菌已成为农民增收的重要来源和农村经济新的增长点。

    目前,我市食用菌的发展已完全与市场接轨,与三年前比已经有了质的飞跃,主要体现在:

    一是由注重扩面向注重提质增效转变,增长方式由粗放经营向集约化经营转变。从2002年开始,市委、市政府开始动员全市群众在林地里种植食用苗,县、乡、村三级组织积极响应,迅速行动,带领广大群众开始大面积种植,全市杨树林地里到处都可以看见蘑菇地棚,食用菌的种植面积一下子上来了,到2004年,全市食用菌面积由2000年400万平方尺,增加到2.2亿平方尺,翻了近倍,成为全国最大的林套双孢蘑菇基地。

    二是市场竞争主体由千家万户向规模经营大户转变。

    前几年,食用菌的生产者主要是千家万户,一家种植1个或2-3个地棚,每个地棚面积在1000平方尺左右,一家种10个棚子的就是大户了;现在不同了,一家种几万平方尺的很多,有的达到几十万平方尺,如泗阳爱园的张宗广一人种有50万平方尺;沭阳刘集的单春,一个人种了20多万平方尺;陇集的李明中搞了食用菌科技示范园等等。

    三是生产设施,由竹木结构菇棚向砖混结构菇房转变。我市食用菌的生产设施演变可分为三个阶段,一是2002年主要以地棚为主,即我们平常说的弓形棚,面积小,成本低,产出效益也低;二是2004年开始推广建设高架棚,一般4-5层,每尾1000平方尺,可进行二次发酵,但温控能力差,比起地棚是一大进步;三是从2005年起,有条件的生产大户开始建设砖混结构的食用菌生产专用房,特别是在林地里建设专用房,生产环境更佳,成本底,菇质好。专用房的出现,说明我市的食用菌生产硬件水平已达到了发达地区的水平,为我市食用菌产业的可持续发展和做大做强食用菌产业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四是生产周期由季节性生产向周年生产转变。菇种由单一向多个和珍稀菇种转变。过去主要是三个品种:春秋生产蘑菇,夏季草菇,冬季平菇,并且生产蘑菇不生产草菇,都很单一,没有循环利用原料。现在不同了,一是品种多,不仅有蘑菇、草菇、平菇,还有茶树菇金针菇杏鲍菇、鸡腿菇等珍稀菇种;二是一年四季都可以生产,并且可以提前或延迟产品的上市期,增加产品的附加值。如去年秋季很多生产大户利用先进的生产设施,提前生产出蘑菇,市场价达到6-7元/斤,效益显著。

    五是由全市遍地开花向重点区域集聚。全市食用菌的主要生产地,目前已集聚在新老宿沭路两侧和北丁集到泗阳道路沿线。

    六是初步建立了公司+基地+农户的产业化经营模式。今年,在我们市农业局的牵头组织下,罐头食品公司和生产大户坐到了一起,签订了产销合同,农民的利益得到有力的保证。食品公司和全市几十名生产大户分别签订了最低保护价收购合同,最低保护价1.0元/斤,而菇农的生产成本约为1.2元/斤,公司+基地+农户的产业化经营模式初步建立。

    二、食用菌产业化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是高标准食用菌生产基地还较少、规模还不大。目前,全市上规模的生产基地还不多,主要集中在爱园、王集、刘集、陇集、耿圩、七雄,小店等乡镇;上标准的食用菌生产专用房只有1000多栋,发展的空间还很大。

    二是单产产量不高,效益潜力较大。去年,我市蘑菇平均产量不到2斤/平方尺,福建是4斤/平方尺,河南夏邑3斤/平方尺。

    三是生产技术有待进一步提高。主要是:生产者技术不高;技术人员奇缺,尤其是各级农业主管部门同样缺技术人员,指导力不从心;技术储备不足。试验、示范工作不广泛,综合配套技术不完善。对产业发展没有提供强有力的技术支撑。

    四是龙头企业带动作用不明显。产业的发展离不开龙头企业的带动,而目前,我市既没有生产龙头企业,也没有大的加工龙头企业。因此,食用菌作为一个产业的发展还很难。让我们有点欣慰的是,宿迁市罐头食品厂已经挑了这副重担,但愿它能为我市食用菌产业的发展作出巨大的贡献。

    五是地方财政投入较少。

    三、我市食用菌产业化发展的对策

    我认为,我市食用菌发展的总体思路应该是:紧紧抓住当前发展高效农业的机遇,充分利用我市大量的林地资源,以建设高标准食用菌生产专用房为抓手,以提高广大菇农生产技术为重点,以实现食用菌生产高效为目标,加强龙头企业建设,加大组织力度,增加资金投入,完善服务体系,加快食用菌产业的发展步伐,力争早日做大做强,为我市新农村建设作出积极的贡献。

    食用菌产业尽管它潜力巨大,前景广阔,但在我市还属于一个新兴的产业,它的发展还处于起步阶段,对此,我们必须有清醒的认识。针对目前的发展现状,我认为工作的重心应放在以下三个方面:

    (一)切实加强市场竞争主体的培育,为产业化的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1、进一步扩大规模。目前,我市食用菌生产规模还不够大,放大规模仍是目前首要的工作任务。规模的增大:一是可以提高抗御风险的能力。二是通过扩大规模,能够实行集约化生产,降低成本,增加效益。三是规模效应必然带来市场效应,通俗地讲,叫少了卖不掉,多了不多卖,就是说规模越大,产品越多,市场销售越火。

    2、精心培养种植大户。从我们实际工作中看,种植大户对农民的带动作用、对产业的发展推动作用非常明显。培植大户对产业的发展起到了事半功倍的作用。今年我们提出在“十一五”期间,实行“十百千万工程”,即培养十家专业食用菌生产企业、一百名种植食用菌超10万千方尺的大户、一千名种植食用菌超1万平方尺的大户、一万家农户种植食用菌。形成企业带大户,大户带动农户的生动局面。

    3、重点培育食用菌加工龙头企业。

    4、加强经纪人队伍建设。充分发挥各县、乡食用菌协会的作用,把食用菌经纪人组织起来,让他们一头连接千家万户,一头连接国内外市场,推销宿迁食用菌。

    5、高度重视品牌建设。充分利用我市生态优势,积极组织无公害产品、绿色食品、有机食品生产。规范菌用物资市场,严把投入品入口关,利用目前现有的“瑞盛”牌、“瑞春”牌等具有一定知名度的食用菌品牌,加大宣传和引导力度,提高我市食用菌产品的质量,叫响宿迁食用菌的品牌。

    (二)切实加强技术培训工作,全面提高生产者技术水平。

    一是要开展菌种生产知识培训。要根据农业部新颁布的《菌种管理办法》,组织生产,为广大食用菌生产者提供优质的栽培种。二是开展食用菌栽培知识培训,对广大食用菌种植户,特别是新建设食用菌专用房的生产者,优先进行技术培训,指导他们开展无公害食用菌生产。三是要专题开展食用菌病虫害防治知识培训。从近几年实践看,菇农对病虫害防治知识非常缺乏,也造成了一定的损失,我们多次请专家为菇农答疑解难,大多是病虫害方面。四是要组织大户开展食用菌栽培技术的研讨交流,不断充实完善食用菌栽培技术体系,促进技术普及率进一步提高。

    (三)切实加强组织领导,为产业发展提供组织保证。

    食用菌产业,作为我市农业上一个新兴的产业,能否发展下去,它发展的环境无疑是十分重要的。作为一个欠发达地区,充分发挥各级行政职能部门的作用,推动产业的发展是非常必要的。一是有关的县区、乡镇要制定一个中期的产业规划,明确产业发展的思路和目标任务,从菌种的研发、生产,一直到产品的加工、销售,都要有具体的内容。制定规划促发展,围绕规划抓落实。二是成立产业发展协调领导小组,理顺食用菌管理体制。食用菌产业分布在广大农村,涉及到千家万户,面广量大,生产销售中必然出现许许多多的问题。因此,各地乡镇非常有必要成立协调领导小组,帮助处理产业发展中出现的问题。如生产用地问题,用水、用电问题,好多问题不是菇农自己能够解决的问题,必须请地方组织帮助协调。三是制定一套优惠政策,促进产业发展。每年地方财政要设立一定扶持资金,扶持食用菌产业发展。

     
     
    [ 动态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违规举报 ]  [ 关闭窗口 ]

     
    0相关评论

     
    推荐图文
    推荐动态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本站  |  发展历程  |  顾问团队  |  会员入会  |  招聘信息  |  收款方式  |  联系我们  |  隐私政策  |  使用协议  |  信息规范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  违规举报  |  鄂ICP备20002293号-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