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菇网-食用菌产业门户网站
省级分站
分类网
  • 装袋机
  • 当前位置: 首页 » 动态 » 专题资讯 » 易菇网会客厅 » 正文

    李玉:未来10-30年我国有望从食用菌大国发展为食用菌强国


    【发布日期】:2014-09-24  【来源】:易菇网  【作者】:余姣
    【核心提示】:从食用菌产量的区域分布看,我国食用菌年产2827.99万吨,占世界总产量的75%以上,食用菌产品出口126个国家和地区,食用菌出口量约占亚洲出口总量的80%,占全球贸易量的40%。中国已成为世界食用菌生产的第一大国。李玉教授预言,未来10-30年,我国有望从食用菌大国发展为食用菌强国。
    IMG_3744

    IMG_3853
      易菇网讯:2014年9月14日至17日,以“研判大势、预见未来”为主题的2014中国食用菌产业年会在武汉科技会展中心隆重召开,在15日下午的“主题报告”环节,中国工程院院士、吉林农业大学李玉教授作《未来三十年的中国食用菌产业》精彩演讲。
      据李玉教授介绍,食用菌产业一直以来受到国家领导人的高度重视,2012年我国食用菌产值达到2827.99万吨,2000年到2012年食用菌产业毛利润不断增长,年度增长率超过19%,虽然年度总产值一直直线上升,但纵贯形势,食用菌产业年度的发展并不太均衡,产量和产值存在矛盾。在目前的发展大环境下,水资源十分紧张,食用菌产业是一个十分好的选择,而且“不与人争地,不与地争粮,不与粮争肥”的本质特征表现了食用菌产业的发展潜力和真正的朝阳产业的属性。针对《未来三十年的中国食用菌产业》这个主题,李玉教授从十七个方面提出了预测:
      一是人工驯化的栽培种质资源将大幅度上升。我国现有食用菌大概有967种,占世界总数的 50%,目前药用菌大概是540种,占世界的70%。常见的菌类作物大概是240种左右,商业化栽培的种类大约是60种。未来三十年人工驯化的栽培种质资源能提高到100-150种。
      二是以食用菌为主题的保育区不断增加,目前我国食用菌类的保育区还不到十个,未来30年食用菌保育区有望超过30个。
      三是现有主栽品种核心种质遗传背景将更加清晰,可供培育品种更加丰富。目前我国自有高产、优质食用菌品种少,菌种混杂、退化污染问题严重,优良性状的丢失和遗传背景的均一化,菌种单一、来源不清、性状特征不明显,功能基因不明确、缺少DNA指纹图谱,育种工作盲目、遗传背景不清晰。未来食用菌的发展趋势上,遗传背景将逐渐明确,种质资源的原始资料、特征描述资料和评价资料齐全,菌株来源、生物学特性、拮抗试验和同工酶试验分析信息等全面,分子标记技术在遗传多样性上的应用增加(IRAP、SCAR、REMAP、SSR TRAP、RAPD、AFLP、RFLP、SRAP、PAPD),供育种选择的品种更丰富、种质高效利用,解决育种工作的盲目性和菌种混乱现象,构建食用菌品种DNA指纹图谱。分子辅助育种出现、功能基因组挖掘。分子标记育种、分子设计育种将进入实用阶段,功能基因组发掘进入快速发展阶段(基因功能的发现、基因组的表达及时空调控及蛋白质组等),差减杂交技术、cdna芯片、高通量测序和蛋白质双向电泳术等用于全面系统地解析基因的功能,完善的体系构建成为分子育种的重要途径,规模化的分子育种成为育种的发展方向,知识产权与分子育种的关系越来越密切。  
      四是栽培中的食用菌生理学研究将大推进。李玉教授提出要研究从环境条件对食用菌生长速度及产量的影响,发展为环境条件对食用菌胞外多糖、胞内凝集素、麦角醇等活性物质及抗氧化酶活性等的影响研究。
      五是栽培方法上方式增多,全机械化栽培模式不断增加。按照机械化程度可分为手工操作、小型机械化生产、中型机械化生产、大型机械化生产规模化栽培。
     
     
    [ 动态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违规举报 ]  [ 关闭窗口 ]

     
    0相关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