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菇网-食用菌产业门户网站
省级分站
分类网
  • 装袋机
  • 当前位置: 首页 » 动态 » 产业动态 » 正文

    陕西宁陕县:科学引领食用菌产业转型升级发展


    【发布日期】:2014-09-30  【来源】:新农网
    【核心提示】:2011年开始建设宁陕县秦南食用菌现代农业示范园区。目前园区已投资2000万元,流转土地500亩,建成钢结构标准大棚300亩,辐射带动周边发展地栽黑木耳200亩、白灵菇100亩、双孢菇100亩及稀有品种羊肚菌、鸡油菌试验示范基地100亩,建成1个食用菌园区加工企业、1个菌种研发中心、1个产品配送(冷链)中心区及1个废料回收中心,实现产业的第三次升级。
      在人类发展的历史长河中,科技是生产力发展的助推器,她始终不断地引领着产业转型升级发展,在宁陕食用菌产业的发展就是一个小小的缩影。该产业在宁陕的发展史上经历了三个阶段实现了三次转型,促进三次升级。
      一、食用菌由自然生长向椴木栽培的转型 实现第一次升级
      我县适宜的气候,丰富的资源,自古就是野生蘑菇、黑木耳最佳生长地,山里的人们自然就有了采集的习惯,例如新场镇群众采集“蒲木耳”还是当地村民一笔不菲的收入,在上世纪80年代初期,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开始了大规模的东菇西移,1986年由我县供销社牵头从福建古田县邀请技术员来宁举办食用菌栽培技术培训班,培训食用菌栽培技术骨干,从此拉开了我县人工栽培食用菌的帷幕,并成功实现了食用菌靠自然生长向菌椴木人工栽培转型。到1988年,全县共栽培香菇7100架,木耳61430架,食用菌达到产量35.78万斤,产值600万元。1990年至1997年,宁陕县年接种菌架高峰期达14万架,食用菌产业占据了我县主导产业地位,我县成为当时西北五省最大的椴木香菇和黑木耳的生产县,获得了“食用菌王国”、“香菇集散地”之美誉。
      二、食用菌由椴木栽培向袋料栽培的转型 实现第二次升级
      1998年,随着国家林业政策和生态立县产业布局的调整,我县全面禁止了椴木食用菌生产。失去椴木食用菌支撑,农民收入锐减。如何既保住青山绿水,又实现农民增收?通过大量研究、探索实践,1999年1月,城关镇石沟村村民引进浙江丽水的坑栽袋料香菇喜获成功,次年袋料香菇发展到30万袋;2004年,城关的贾营、旱坝、寨沟村及汤坪、四亩地、太山庙、龙王等镇纷纷引进石沟模式发展袋料食用菌,达320万袋;广货街张富东运用工厂化集约生产模式生产珍稀菌25万袋、旬阳坝利用反季节生产模式生产夏菇63万袋。全县袋料食用菌发展到580万袋,产值达2000万元。我县再次将农民增收的发展重点转向食用菌产业,并成功实现了由食用菌椴木栽培向袋料栽培的转型。特别是近年来,我县坚持把袋料食用菌产业作为农民增收的主导产业来抓,按照控规扩面、提质增效、沼菌结合、科学发展的总体思路,通过规范食用菌生产管理、加大技术培训指导、整顿规范菌种市场、培育扶持食用菌龙头企业等一系列措施,有力地促进了食用菌产业健康持续发展,实现了经济效益与生态效益的双赢。目前,袋料食用菌产业已覆盖全县12个镇、70%的村,有5000余户15000余人常年从事该项产业。2012年,全县发展各类食用菌2250万袋,产量5000吨,实现综合产值达1.5亿元,仅此一项为全县农民人均提供纯收入1500元以上,袋料食用菌生产收入已占全县农业总产值、农民人均纯收入和产业覆盖率三个三分之一。
     
     
    [ 动态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违规举报 ]  [ 关闭窗口 ]

     
    0相关评论

     
    推荐图文
    推荐动态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本站  |  发展历程  |  顾问团队  |  会员入会  |  招聘信息  |  收款方式  |  联系我们  |  隐私政策  |  使用协议  |  信息规范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  违规举报  |  鄂ICP备20002293号-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