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菇网-食用菌产业门户网站
省级分站
分类网
  • 装袋机
  • 当前位置: 首页 » 动态 » 产业动态 » 正文

    太和城关镇食用菌种出红火事业


    【发布日期】:2015-01-12  【来源】:阜阳日报  【作者】:通讯员 薛建邦
    【核心提示】:经过两年多的栽培实践,如今的王飞鸿俨然成了行家里手。他所种的蘑菇,由于个大肉厚品相好,成为当地商贩的抢手货,产品供不应求。“去年赚了近10万元,今年粗略算了一下,至少赚20万元,能把欠的账还清,到明年就是净赚的了。”说到这里,王飞鸿两眼抿成了一条缝。

    时值冬季,太和县城关镇居民王飞鸿的蘑菇大棚里温暖如春。笔者采访时,王飞鸿正和妻子一道采摘蘑菇,一会儿工夫,新鲜的蘑菇盛满了一篮子。“赶到凌晨四点,我们要把蘑菇送到十里开外的三角元批发市场,眼下市场行情看好,一趟下来稳赚1000多块钱。”王飞鸿喜滋滋地说。

    王飞鸿今年34岁,10年前就读于安徽科技大学食品专业。毕业后,他最初到全国最大的食用菌基地上海雪榕集团,一边打工,一边学习蘑菇栽培技术;三年后,他和别人一起来到阜南县合伙经营一家食用菌实验基地;在那里,他结识了现在的妻子、毕业于安徽教育学院的陈小娟,共同的爱好和志向使他俩最终走到了一起。2013年,两人怀揣着辛苦积攒的5万余元回到家乡太和县,在城郊租了10亩地,开始了自己的创业之旅。

    “创业遇到的第一个难题是缺乏资金,建三个钢架大棚就需要30多万元。”王飞鸿说,为了筹钱,小两口把所有的亲戚都借遍了,还贷了10万元,总算建起了大棚。“大棚就是我的命,为了方便,俺两口子干脆就把家搬到大棚里。当看到蘑菇从菌棒露出小脑袋,就像看到刚出生的婴儿,心里别提多高兴啦。”

    正当王飞鸿踌躇满志准备大干一场的时候,差一点又被一次变故击垮了。由于部分菌棒质量较差、配方也不合理,导致蘑菇生病,损失了上万元。“当时我真想不干了,是妻子及时从外地请来了技术员,才没造成更大的损失。”王飞鸿说。

    从此以后,王飞鸿潜心钻研栽培技术,不断总结经验,逐渐掌握了蘑菇栽培技术。近日,笔者在他的大棚里看到,码放整齐的菌棒上长满了翠绿的蘑菇,还有几名当地的妇女在为菌棒喷水。“控温和用水是栽培蘑菇的重要技术环节,夏季不能超过38℃,冬季不能低于8℃,菇棚内保持较高的空气湿度,达到85%至90%。” 说起栽培方法,王飞鸿自有一套理论。

    经过两年多的栽培实践,如今的王飞鸿俨然成了行家里手。他所种的蘑菇,由于个大肉厚品相好,成为当地商贩的抢手货,产品供不应求。“去年赚了近10万元,今年粗略算了一下,至少赚20万元,能把欠的账还清,到明年就是净赚的了。”说到这里,王飞鸿两眼抿成了一条缝。

     
     
    [ 动态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违规举报 ]  [ 关闭窗口 ]

     
    0相关评论

     
    推荐图文
    推荐动态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本站  |  发展历程  |  顾问团队  |  会员入会  |  招聘信息  |  收款方式  |  联系我们  |  隐私政策  |  使用协议  |  信息规范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  违规举报  |  鄂ICP备20002293号-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