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菇网-食用菌产业门户网站
省级分站
分类网
  • 装袋机
  • 当前位置: 首页 » 动态 » 产业动态 » 正文

    科研让我国走上食用菌“强国”之路


    【发布日期】:2017-07-06  【来源】:中国财经报  【作者】:惠梦
    【核心提示】:“在世界上,我国食用菌产业可以说是规模最大,但质量不高。”作为我国研究“蘑菇”的院士,中国工程院院士、吉林农业大学教授李玉认为,我国的食药用菌亟需加大科研力度,提升产业的科技含量和竞争力。
       经过十余年的快速发展,我国食用菌产业已悄然成为继粮食粮食、蔬菜、果树、油料之后的农业第五大产业。
      金针菇杏鲍菇、蟹味菇、滑子菇……近几年,人们能明显感觉到餐桌上见到的菌类品种愈发丰富,而灵芝、猴头菇、虫草等菌类的保健养生广告,也越来越多地走入视线。事实上,经过十余年的快速发展,我国食用菌产业已悄然成为继粮食粮食、蔬菜、果树、油料之后的农业第五大产业。
      “在世界上,我国食用菌产业可以说是规模最大,但质量不高。”作为我国研究“蘑菇”的院士,中国工程院院士、吉林农业大学教授李玉认为,我国的食药用菌亟需加大科研力度,提升产业的科技含量和竞争力。
      吉林农业大学从上个世纪50年代开始开展菌类研究,是国内首个拥有完整菌类教学体系的院校。2007年,国家级的“食药用菌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应运而生,李玉和团队搭建了产学研一体化的全产业链科研平台,在科研助推产业发展方面取得了丰硕成果。
      小小蘑菇大有可为 
      “不要小看这小小的蘑菇,实际上它已经成为中国农业产业的重要支撑。”李玉介绍说,食用菌产业是近十年才发展起来的产业,但发展速度非常快,2015年的产值超过2500多亿元,棉花、茶叶、糖类都排在其后。
      目前,我国的食用菌栽培品种日益多元化,达到80多种,形成商品规模生产的超过了50种、规模化栽培30多种,形成了大宗品种的稳步发展、珍稀菇类较快发展、药用菌异军突起的百菌争艳的局面。
      “药用菌方面,仅灵芝这一项,年产量就超过5000多万吨,产值达到100多亿元。”李玉说,根据中医的传统理论,未病人群、已病人群和健康人群的健康状况,都可以通过药用菌得到改善。
      “菌类作物含有19%-22%的蛋白质,目前用菌类制作的面条已经投放市场。”在李玉看来,菌类还有望成为支撑国家粮食粮食安全的生力军。
      与此同时,李玉也指出,我国的食用菌产业规模巨大,占全世界的70%-75%,但却面临着质量不高的问题,绝大部分产品是引进国外的品种,缺乏自主知识产权。“比如在中国广泛种植的香菇,基本上是从日本引进的最早的香菇品种繁衍下来的。”
      科研团队砥砺前行 
      吉林省农业大学是我国首个拥有完整教学体系的院校,可以进行从专科到博士后的菌类科研人才的培养。在此基础上,2013年国家在吉林农业大学设立的“食药用菌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正式挂牌,我国菌类研究迈上了新台阶,李玉和团队砥砺前行,成果丰硕。
      工程中心拥有实验室面积5000平方米,菌菜基地面积9000平方米,仪器价值总计6000余万元,可以开展包括菌物资源与保育、食药用菌遗传育种、食药用菌规范化栽培、食药用菌成分于精深加工等四个研究方向,搭建了从产品开发到成果转化的全产业链科研平台。
      工程中心的研究团队获得了“长江学者和创新团队发展计划”创新团队称号,依托工程中心形成了从专科、本科、硕士至博士及博士后流动站的教育体系,成为省部级重点学科、国家重点实验室,承担着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等国家级、省部级和与企业合作的多项研究课题。
      李玉介绍说,近年来工程中心收集保存菌物标本和菌株3万份,形成了国内前列水平的菌类种质资源库;在食用菌领域,筛选培育出玉木耳、玉珊瑚等45个品种;创新改进了全日光栽培黑木耳等8项关键技术,改变了传统栽培模式;创新继承了无公害木耳、香菇、灵芝等栽培上的9个标准技术体系,两棚制花菇生产等3种生产工艺,米菇间作等6项生产模式。
      在工程中心的深加工实验室,由菌类演绎出来的花样繁多的产品让人大开眼界——菌类面条浇上菌类肉酱,营养健康;还有菌类提取的蛋白质、脂肪制作出的各种冰激凌、香菇酒、食用菌面包、菇松……“我们对菌类作物已经实现了由最早的粗加工,到现在的精加工和深加工,正在由传统产品向新型食品转变,推出了众多品质优良、营养丰富的新产品。”李玉说。
      助推产业发展 
      在新一轮产业结构调整背景下,东三省玉米种植面积大幅减少,农民不种玉米种什么?在吉林省和龙市八家子镇,工程中心和当地林业局合作,为他们送去了新菌种,组织农民开始进行玉木耳、黑木耳、天麻种植。“虽然菌类技术含量较高,但是农民很容易跟进,在种植过程中还可以消化秸秆、减少污染。”李玉说。
      “食用菌种植的经济效益是大产作物的10倍以上,有‘一亩菌十亩田’的说法。从2016年开始,很多地方政府把食用菌产业当作精准扶贫的新抓手。”李玉说,在吉林省洮南市那金公社好田村,工程中心实施了精准扶贫项目,建设了总面积1600平方米的玉木耳大棚,去年部分农民的玉木耳价格最高卖到了100元一斤,当年就脱了贫。
      为响应国家“一带一路”建设倡议,工程中心还积极开展对外合作,先后与美、日、韩、俄罗斯、赞比亚、坦桑尼亚等地区开展合作。“我们在赞比亚建立的农业实验站,提取当地资源回国研究,再指导他们进行粮食粮食生产。过去赞比亚人一年就吃两季蘑菇,通过我们的技术投入,实现了蘑菇的全年生产。”李玉说,除供应赞比亚市场外,还出口至南非、坦桑尼亚、马拉维等国。
      李玉认为,当前正是食药用菌发展的大好时机,希望通过中西融合、品种多样化和管理标准化等手段,走出一条中国特色的菇业发展之路,实现食药用菌强国之梦。
     
     
    关键词: 食用菌 科研 强国路
     
    [ 动态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违规举报 ]  [ 关闭窗口 ]

     
    0相关评论

     
    推荐图文
    推荐动态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本站  |  发展历程  |  顾问团队  |  会员入会  |  招聘信息  |  收款方式  |  联系我们  |  隐私政策  |  使用协议  |  信息规范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  违规举报  |  鄂ICP备20002293号-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