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菇网-食用菌产业门户网站
省级分站
分类网
  • 装袋机
  • 当前位置: 首页 » 动态 » 产业动态 » 正文

    北京市大兴试种珍稀食用菌白灵菇获得成功


    【发布日期】:2008-01-21  【来源】:北京城乡经济信息网
    【核心提示】:一钻进菜农刘跃武的温室大棚,暖暖的气息扑面而来,翠绿的芹菜已经有一尺多高,长势喜人。刘跃武现在有两个大棚,一个种芹菜,一

    一钻进菜农刘跃武的温室大棚,暖暖的气息扑面而来,翠绿的芹菜已经有一尺多高,长势喜人。刘跃武现在有两个大棚,一个种芹菜,一个种黄瓜。

    刘跃武是赤峰市阿鲁科尔沁旗天山镇继贤村最早搞蔬菜大棚的菜农之一。1984年他的第一个温室大棚是用细长的竹板拱起来的,长度也只有15米左右,如今他的两个大棚长度达到了160米。

    20多年来,随着农业现代化的发展,他家的大棚经历了一系列变迁:从圆棚到坡棚、从手动卷帘到自动化卷帘机、从生炉子取暖到自动控温、从每分地年收入1000元到现在2000元,这些变化让年过半百、脸色黝黑的刘跃武感慨不已:“农业科技就像给大棚插上了翅膀,大棚越来越现代化了。”

    1984年,刘跃武开始建第一个大棚。那时没有经验,就是自己摸索着弄。老刘介绍,先买回长条的竹板子,把竹板接起来,再折成半圆形插在地里,用铁丝把每个半圆的竹板连接起来,上面罩上塑料布,再把棚子固定好就可以了。“最高的地方也就1米多,人进去莳弄直不起腰来,现在坡棚少说也有4米高,进去心里也豁亮,莳弄起来比原来舒服多了。”在温室大棚不断生长的同时,支撑的竹板和木头柱子也逐渐被钢架结构所代替。“现在的温室比房子建得都好。”刘跃武说。

    “现在黄瓜已经开花了,再有20多天就可以采摘了,正好赶上春节旺季,一定能卖个好价钱。”刘跃武说,以前一到数九天,大棚里就结冰,只能靠生炉子增加温度,每个棚一冬天就要烧掉两三吨煤,即使这样,春节前黄瓜也下不来,现在是用高温棚膜,就是下大雪,温度也比那时高。

    农田机械化让刘跃武种菜越来越轻松,而随着品种改良和技术提升,蔬菜产量也是芝麻开花节节高。“以前一年种两茬,一茬秋后,一茬早春,黄瓜产量最多也就300多公斤。现在只种一茬,一天采摘量比以前一年的产量还多。”

    尝到了甜头,刘跃武对改良蔬菜品质更加上心。“现在蔬菜讲究吃的质量和安全,我们种的无公害蔬菜只使用了农家肥和一点儿低残留农药,就是因为这个,我们的蔬菜投放到市场就被抢购一空,天山镇市民就是奔着安全和质量来的。”

    具有阿旗天山镇菜篮子之称的继贤村,靠1021栋冬暖式蔬菜大棚,结束了阿旗天山镇周边地区吃不到新鲜蔬菜的历史,目前这里的蔬菜大棚已经发展到450多亩,和刘跃武一样,这里的菜农个个对“捕获”新技术和新品种特别敏锐。每年在北方地区蔬菜科技博览会上展出的新品种和新技术,很快就会出现在他们的大棚里。

    新品种和新技术在开阔菜农视野的同时,也增加了他们的收入。目前,仅蔬菜一项,继贤村菜农人均纯收入就达到2000元,占年人均纯收入的2/3还多。

    2007年继贤村又新增了88栋大棚。“党的政策一年比一年好,不但免收农业税,各级政府还给钱扶持这项产业,2007年旗政府拨给我们村20万元,每户补贴3000元到1000元不等都补给了新建大棚的农户,我们老百姓的日子越过越红火,越过越好。”

     
     
    [ 动态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违规举报 ]  [ 关闭窗口 ]

     
    0相关评论

     
    推荐图文
    推荐动态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本站  |  发展历程  |  顾问团队  |  会员入会  |  招聘信息  |  收款方式  |  联系我们  |  隐私政策  |  使用协议  |  信息规范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  违规举报  |  鄂ICP备20002293号-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