诸城市良工机械有限公司
易菇网-食用菌产业门户网站
省级分站
分类网
  • 装袋机
  • 当前位置: 首页 » 动态 » 产业动态 » 正文

    河南清丰:“党建+食用菌+扶贫”的县域发展“菇”事发展模式引关注


    【发布日期】:2018-09-20  【来源】:易菇网
    【核心提示】:清丰县“党建+扶贫+食用菌”的实践表明,产业扶贫必须立足区域产业优势,找准自身定位,形成规模优势,做足特色文章,这样才能保证县域经济的长远健康发展,脱贫攻坚才能有长效。
      9月19日,《新华每日电讯》刊载题为《“菇农”“菇书记”“菇奶奶”——河南清丰:“党建+食用菌+扶贫”的县域发展“菇”事》的报道。
      “到清丰,看大棚。”豫北农业大县清丰,历史上因为“孝乡”出名,而今发展食用菌产业越来越形成气候,远近闻名。2016年以来,清丰县里按照“党建作保障、政府作引导、公司作龙头、基地作示范、贫困户作股东、种植户作产业”的思路,大力发展食用菌产业。“党建+食用菌+扶贫”牵住了精准扶贫的牛鼻子,走出了一条富民强县的县域经济发展道路。
      仲秋时节访清丰,田野间不时可见排列整齐的各种大棚,里面种着类别繁多的食用菌;县城的产业园区里,系列“丰”字号食用菌企业的工厂化生产也是颇具规模。人们仿佛置身食用菌的王国。
      而比眼前景象更令人动容的却是,一串有关“菇农”“菇书记”和“菇奶奶”的故事。
      贫困户化身食用菌“小老板”“股东”
      马庄桥镇赵家村食用菌基地,260余个白色塑料大棚排列整齐。随意走进一间大棚,身材瘦小的村妇卢利伟,正麻利地搬运刚刚采摘的黑皮鸡枞菌。收菇忙时,她还得雇上七八位村民帮忙。
      她瘦削的手臂上戴着的一只玉手镯很显眼。这是今年春节前,她给自己买的礼物:“花了2000多块,结婚时都没舍得买。”
      众人七嘴八舌地估算着她承包的几个大棚一年下来的收入,40出头的卢利伟光笑不吱声。她忽然指着旁边的一辆黑色汽车说:“买个它不成问题”。
      就在两年前,卢利伟根本不敢想象能有这样的生活。“老公几年前摔伤,三个孩子连上学都得借钱,天天愁眉苦脸。”
      2016年7月,清丰县开始实施“党建+食用菌+扶贫”工程,党员干部扎根一线,引导、扶持群众发展食用菌产业。凭借食用菌种植,卢利伟不仅摆脱贫困,还成了“小老板”。
      清丰县食用菌产业的发展,为当地村民提供了家门口就业的机会。
      已是傍晚时分,离卢利伟的大棚不远处,一个蓝顶板房内人声鼎沸,几十位村妇正忙得热火朝天,她们争分夺秒地将一朵朵顶着“小伞”的黑皮鸡枞菌削尖根部,按照标准分级、装箱。
      刚刚在削菇大赛中获得二等奖的村民张瑞霞说;“七十多岁的老太太一天都能削几十斤、挣上百元,大伙儿都铆足了劲,要比谁削得快、削得好。”
      与卢利伟不同,村民史培振则利用5万元扶贫贴息贷款入股食用菌龙头企业做了“股东”,企业每个月分红500元。“单是入股企业这一项,每年保底收益6000元。如果经营得好,年底公司还能再次分红1000元。”
      “蘑菇书记”撑起“致富伞”
      “这个黑皮鸡枞菌对地温、湿度要求比较高,得像照顾孩子一样管理。”赵家村村支书赵玉甫皮肤黝黑,拿着温度计蹲在卢利伟的大棚里。
      “多亏了蘑菇书记,让俺摘掉了贫困的帽子”,同样因食用菌种植收益的村民闫彩玲乐呵呵地说。刚开始时,村里搭起免费大棚,动员贫困户用到户增收资金买菌棒种植,闫彩玲却不敢报名。赵玉甫多次登门劝说,闫彩玲才“开窍”。
      “党建+食用菌+扶贫”工程实施以来,赵玉甫一头扎进食用菌大棚里,把党支部也搬了过来,村里的每一个党员都负责联系一个贫困户的大棚。
      马庄桥镇党委书记师敬川从见到记者的第一刻,话题就没离开过食用菌,乡里的几百个大棚也走了不止一遍,长势、价格之类情况都“门儿清”。“食用菌分哪些种类,木腐菌和草腐菌的区别,每个棚放多少菌棒,温度该控制在多少度……这些咱们党员都得掌握,有两把刷子才能带领群众脱贫致富。”
      在食用菌产业发展中,清丰县坚持县委引领带动、乡党委凝聚调动、村党支部执行落实,三级党组织上下联动,三级书记齐抓共管,农民脱贫致富路上“有人领、有人带、有人干”。
      清丰县食用菌办公室主任安社蕊是食用菌方面的行家里手,被村民戏称为“菇奶奶”。从毕业回县工作起,就一直与食用菌打交道。哪一个乡镇种什么菌类、哪一个季节发展什么食用菌、遇到病虫害了该怎么应对,这些都由食用菌办统筹。这两年,随着县里上下都对食用菌发展高度重视,这位“菇奶奶”也迎来了事业的高峰,每天工作日程都排得很满。“有专家来指导的,有企业来投资的,还有各地来学习考察的,”安社蕊颇有些骄傲地说,清丰的食用菌已经出大名了。
      截至目前,清丰县共新建食用菌示范基地70个、标准大棚8500座,食用菌合作社45家,辐射带动1.5万名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实现稳定增收。
      富民强县,探索乡村振兴新路径
      一些县在脱贫攻坚过程中,对自身定位不清晰,看到周边靠某个项目脱贫致富了,不考虑自身特点就一哄而上。因为没有找准主导产业,东一榔头西一棒子,脱贫致富缺乏抓手和后劲。更有一些地方在资源配置中出现逆市场化倾向,行政手段干预过多,产业选择不切合当地实际,造成资源错配,扶贫车间或基地建成后很快成烂尾。
      产业是区域经济发展的发动机,也是精准扶贫的抓手,产业兴则县域兴。在这方面,清丰有自己清醒的认识。
      近年来,清丰县通过政府引导、产业招商等措施,积极推进食用菌产业由传统种植模式向工业化生产转化,先后引进、培育出龙丰、瑞丰、科丰等一批食用菌工厂化生产企业,工厂化品种有杏鲍菇金针菇、海鲜菇、白玉菇等,是国内品种比较齐全的食用菌生产大县。
      “清丰县以县城既有的几个食用菌工业化企业为龙头,推进农村食用菌示范基地建设,让食用菌成为全县的主导产业之一,企业带领农户闯市场,风险共担,形成规模优势,路越走越宽。”清丰县委书记冯向军说。
      产业兴旺是乡村振兴的首要要求。随着食用菌产业的深入发展,“统一原料供应、统一菌种生产、统一技术指导、统一产品质量、统一市场销售”模式的优势逐渐显现,产业集聚效益凸显。清丰县农村不仅吸引了外地客商前来投资,也吸引了本地能人返乡创业。
      福建蘑菇商人钱志忠在双庙乡刚刚承包了200个食用菌大棚,并投了一条菌棒生产线,给农民提供食用菌种植技术指导。在北京开超市的清丰人聂志刚2017年回乡承包大棚种植平菇,并负责对接北京新发地农贸市场,为清丰食用菌开拓销路。
      清丰县“党建+扶贫+食用菌”的实践表明,产业扶贫必须立足区域产业优势,找准自身定位,形成规模优势,做足特色文章,这样才能保证县域经济的长远健康发展,脱贫攻坚才能有长效。
     
     
    [ 动态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违规举报 ]  [ 关闭窗口 ]

     
    0相关评论

     
    推荐图文
    推荐动态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本站  |  发展历程  |  顾问团队  |  会员入会  |  招聘信息  |  收款方式  |  联系我们  |  隐私政策  |  使用协议  |  信息规范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  违规举报  |  鄂ICP备20002293号-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