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菇网-食用菌产业门户网站
省级分站
分类网
  • 装袋机
  • 当前位置: 首页 » 动态 » 产业动态 » 正文

    小香菇 大民生 ——随州香菇产业的壮大与裂变之一


    【发布日期】:2019-11-25  【来源】:随州日报  【作者】:吴财荣 鲍亚忠 汪启明
    【核心提示】:如今,随州已经形成了以三里岗为中心的随南地区,以殷店、草店为中心的随北地区,以广水吴店为中心的广水北部地区的香菇种植格局。据不完全统计,全市有10多万户农民直接从事香菇种植,香菇及相关产业创造的就业岗位超过30万个,有3100多个贫困户靠种植香菇脱贫致富。
           初冬时节,来到位于随县三里岗镇吉祥寺村的宏盛食用菌种植专业合作社,但见一个个香菇大棚紧密整齐地镶在道路两侧的田地里。掀开一个大棚,菌棒上一朵朵香菇长势喜人。冬日的山间寒风阵阵,这里却透着红火的生机。
          宏盛食用菌种植专业合作社理事长蔡述宏告诉记者:“今年,合作社集中制棒80万棒,自种35万棒、出售45万棒,预计年总收入可突破850万元。”
          近两年,随州市农业农村局积极推广“集中制棒、分散出菇”新模式,香菇种植走上标准化生产之路,产业不断发展壮大。
          提篮小卖华丽转身市场新宠
          香菇是菌类中的“灵芝草”,素有“蘑菇皇后”之称。随州地处长江流域和淮河流域的交汇地带,跨北纬31度到32度之间的桐柏山腹地,植被茂密,四季分明,昼夜温差大,是生产优质香菇的黄金区域。
          据相关史料记载,随州香菇由来已有数千年历史。它生长在山间腐朽的阔叶树木上,产量小。到唐宋时期,香菇作为“八大山珍”之一,走上大户人家的餐桌。
          进入上世纪七十年代,少数村民从山上砍回栎木,尝试着种植香菇。但由于缺少种植技术,产量低、品相差,形成不了规模。菇农将少量的香菇装在篮子里拿到集市上坐地叫卖,只能换回一些油盐钱。
          计划经济时代,香菇只能由外贸局进行出口,收购价格低,但直接运到广州,一斤可以多赚8元。
          1981年,有“胆大”的三里岗人收购了16斤香菇,用蛇皮袋提到广州,一下赚了100多元,相当于一个普通国家工作人员近4个月的收入。
          此事一传十、十传百,三里岗提袋下广州卖香菇的人与日俱增。随着香菇经济的快速发展,仅从三里岗市场上购买香菇已满足不了香菇经销者们的需求。他们深入全国香菇主产区购买香菇,运回三里岗,经剪脚、整装后运至广州市场销售。催生了一批香菇“经纪人”、香菇经销大户,随州常年从事食用菌交易的经纪人有3.4万人,活跃在全国各大食用菌市场有5000余人,常驻境外的经销大户60多个。
          40年后,谁都不曾想到随州成为全国最大的香菇集散地,被誉为“中国香菇之乡”。
          点木成金铺就村民致富之路
          走进随县三里岗镇吉祥寺村,最引人注目的是一尊老人半身铜像,戴着眼镜,深情地望着这片土地。褚红色大理石上镌刻着随州香菇产业“开山鼻祖”杨新美的“随州故事”。
          1978年,杨新美教授在三里岗镇杨家棚村木瓜园播下了人工栽培段木香菇的星星之火,从此香菇致富的种子撒遍随州。
          “40年前,我们这里还是‘三里一道岗,连年闹饥荒’的贫困乡镇。如今富裕了,得多亏杨新美教授。”说起杨新美,杨家棚村党支部书记蔡建明满怀感恩。
          1978年,华中农业大学杨新美教授看中了三里岗良好的种植条件,带领弟子罗信昌、吕作舟等人到杨家棚村木瓜园,将其作为全国第一个香菇良种选育及人工栽培段木香菇生产基地,选育出适合随州生长的优良菌“7925”“7929”。1980年,杨家棚村种植香菇2万棒,收入20多万元,是以往农业总收入的5倍多。当年,杨家棚村人均香菇纯收入过千元,名不见经传的穷山村成了全市首富村,声名远扬。当地至今还流传着“一年种菇建新房,二年种菇娶新娘,三年种菇存银行,四年种菇奔小康”的谚语。
          科技创新香菇产业迅猛发展
          随着段木香菇种植的风起云涌,对栎木需求量越来越大的同时,栎木资源开始逐渐紧张起来。一时间,原料缺乏和生态破坏,严重威胁到香菇产业的生存和发展。
          为解决破坏生态和资源问题,1996年,随州从浙江庆元、河南泌阳引进袋料栽培技术,大大节约了林木资源,迅速扩大了香菇生产规模,壮大了香菇从业人员队伍。
          这些年,在随州从事食用菌种植的人都尝到了甜头。
          “从没想过我们这穷山沟,能种出袋料香菇!”在殷店镇大东岭村村民眼里,一个个小香菇长得十分可爱,像盛开的小伞,“这就是我们农民的‘致富伞’!”说这话的是该村菇农万祥成,他三年前买下了2万个菌棒,为他带来了近20万元的收益,在家门口实现了种菇脱贫。
          素有穷山沟之称的大东岭村,昔日连照明电费都交不起。为了帮助他们脱贫,县里专门派了技术人员到该村蹲点,手把手地给老百姓传授香菇栽培技术,现在该村有90%以上的农户完全掌握了香菇栽培技术,今年全村生产香菇220万棒,预计纯收入可突破2000万元。
          火车跑得快,还需车头带。随州近年香菇产业发展迅猛,离不开一批香菇产业示范带头人。他们是宣传队、播种机,让香菇这小小的“致富花”开遍随州的每个角落。“带领贫困户致富,这不只是我眼下的任务,更是我终生奋斗的梦想。”宏盛食用菌种植专业合作社理事长蔡述宏对记者说,他用了5年时间,带动三里岗镇35户建档立卡贫困户种植香菇,现在这些贫困户都成为种植大户或小老板。
          如今,随州已经形成了以三里岗为中心的随南地区,以殷店、草店为中心的随北地区,以广水吴店为中心的广水北部地区的香菇种植格局。据不完全统计,全市有10多万户农民直接从事香菇种植,香菇及相关产业创造的就业岗位超过30万个,有3100多个贫困户靠种植香菇脱贫致富。
          “香菇种植生产周期短、见效快、效益高。”三里岗镇八一桥村党支部书记张大新给记者算了一笔账,香菇每袋投入4块多,刨去成本,行情好时每袋可赚10元左右,一户菇农利用闲暇时间种菇5000袋,7个月就可获利5万多元。
          为培植香菇产业发展壮大,随州市多次召开香菇产业基地建设座谈会,对随州香菇产业基地建设及香菇产业发展进行研讨。并立足香菇产业发展实际,提出了到2021年,随州计划建成香菇标准化生产大棚4万个,集中制棒基地250个,种植规模达到4.5亿棒(袋),年干鲜香菇产量10万吨,产值达到200亿以上,出口创汇达到6亿美元以上。
     
    关键词: 食用菌 脱贫 香菇 随州
     
    [ 动态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违规举报 ]  [ 关闭窗口 ]

     
    0相关评论

     
    推荐图文
    推荐动态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本站  |  发展历程  |  顾问团队  |  会员入会  |  招聘信息  |  收款方式  |  联系我们  |  隐私政策  |  使用协议  |  信息规范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  违规举报  |  鄂ICP备20002293号-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