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菇网-食用菌产业门户网站
省级分站
分类网
  • 装袋机
  • 当前位置: 首页 » 动态 » 产业动态 » 正文

    北京食用菌回归“原生态”


    【发布日期】:2009-08-07  【来源】:中国农业信息网
    【核心提示】: 在林地里种蘑菇,一年一亩地的纯收入1万多元,不仅省去了建大棚的成本,而且菌棒还可以就地还

        “在林地里种蘑菇,一年一亩地的纯收入1万多元,不仅省去了建大棚的成本,而且菌棒还可以就地还田,树木也长得快了。”房山区琉璃河镇兴礼村的王学增兴奋地说。2007年,市科委农村科技服务港将大面积推广“林地食用菌栽培技术”,示范农户购买菌种时还可获得30%的补贴。
       大有可为
       2006年,农村科技服务港联合北京市农林科学院等相关单位在通州、顺义、房山等区县300多亩的林下完成了木耳、平菇香菇、白灵菇、杏鲍菇食用菌的种植试验示范。通过试验示范,这些区县的林地食用菌种植已经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
       农村科技服务港的许奕华副主任介绍说,目前,北京全市林地总面积已达1500多万亩,其中速生林面积150万亩左右。经过3至4年的生长,速生林就会基本郁蔽,许多作物不能套作,但这却是食用菌生产的天堂。食用菌具有耐荫、耐湿的特点,林间郁蔽正好对食用菌生产起到遮阳、降温作用,克服了夏季大棚内气温高、温度不易调节,不适合多数食用菌栽培的问题,有利食用菌的提早栽培与超前上市,成为市民餐桌上的美味佳肴。
       据了解,林地食用菌生产是反季节上市,一般为4月份出菇,6月至8月达到高峰期,延续期可达到10月,上市期与设施食用菌上市期相反,使林地食用菌种植具有更广阔的生存空间和销售市场。因此,今年许多区县将进一步大力发展林地食用菌种植,顺义区将从2006年的100亩发展到400-500亩,通州区也将继续发展到5000亩。
       “一举三得”
       把市民的菜篮子装满、把农民腰包塞鼓、让资源循环利用。市科委农村科技服务港为林区农民提供的“林地食用菌栽培技术”让木耳、平菇、香菇、白灵菇、杏鲍菇等食用菌回归自然,实现了“一举三得”。
       市农科院副研究员刘宇介绍说,林间种植食用菌可以说是让食用菌回到了原生态。树木光合生成的氧气满足食用菌所需,食用菌生长过程中排出的二氧化碳又可促进树木的生长,可以实现林菌互相促进生长。而生产食用菌的“下脚料”还是树木的天然肥料。
       据专家测算:一般食用菌大棚投资在7000元以上,而利用林下种植投资不足3000元,亩纯收入达6000元以上。在逐渐扩大规模、延伸产业链的过程中,进行加工或观光采摘都很适合。
       房山区琉璃河镇兴礼村的王学增以前在外面搞建筑,今年与村里的几个村民组成了合作社,在70亩林地里种蘑菇。他们3月12日下种,目前已采摘了5批蘑菇,都被附近的度假村买走了。村支部书记赵双良说,今年先找几个经济基础好的带个头,做个示范,明年再推广。全村有640户、1300亩林地,每户种一亩,一年就可以有1万元的收入,还解决了农民就业的问题,比到外面打工都强。
       加强培训
       许奕华说,林地食用菌的栽培技术已经成熟,但种植户们对于食用菌的贮藏技术等还缺乏认识。鉴于此,农村科技服务港将针对农民生产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全方位的开展培训,并及时导入相关技术。同时,还将充分调动农村科技协调员的队伍,让这些根植于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农业企业等的科技二传手,在技术上成为农村的“土专家”,帮助种植户解决日常的技术问题并在贮运、销售等环节帮助种植户咨询、协调。
       今年,农村科技服务港还将以林地食用菌栽培技术为基础,集成食用菌深加工技术和以食用菌为特色的观光农业技术,进一步完善林-菌模式。通过在食用菌林地栽培过程中全程应用食用菌高效栽培技术体系,建立还菌于林的高效生态农林业立体栽培模式的示范基地,带动京郊林地食用菌栽培技术的示范推广。

     
     
    [ 动态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违规举报 ]  [ 关闭窗口 ]

     
    0相关评论

     
    推荐图文
    推荐动态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本站  |  发展历程  |  顾问团队  |  会员入会  |  招聘信息  |  收款方式  |  联系我们  |  隐私政策  |  使用协议  |  信息规范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  违规举报  |  鄂ICP备20002293号-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