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大众报临清讯 (记者郑希平 通讯员申亚云 杨晓燕)在临清市先锋路街道塔东村智慧云舱金耳共富示范基地里,一个个集装箱整齐有序地坐落着。这些配套了空调、新风系统、自动加湿系统的集装箱,可以智能化控制舱内环境,在最短的生长周期生产出高品质的菌菇。
金耳,因其颜色金黄,又称黄木耳;因其形似人脑,又称脑耳。原生长于南方的金耳,如今通过智能化方舱种植,在临清形成了新的生产基地。据负责智慧云舱的临清清源正本生物医药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王荣祥介绍,每座方舱面积为35平方米,内部空间长11.9米、宽2.34米、高2.56米。舱内设有10层网架,可容纳金耳菌包4200个。菌包入舱后,温度控制在19℃至23℃之间,并保持适宜湿度。经过约27天培育即可采摘,一年可以生长10茬,每个菌包可产出金耳0.7斤。方舱采用循环入舱模式,每日稳定产出成品金耳。
通过精密的温湿度控制系统,智慧云舱模拟并优化了金耳生长的环境,于有限空间内实现了产量最大化。先锋路街道党工委副书记李维升告诉记者:“采用集装箱种植模式可充分利用垂直空间,大幅提升单位面积产出。智慧云舱项目采用二层集装箱的设计,进一步提高了空间利用效率,有效突破了传统农业对土地资源的依赖。”据介绍,基地除了提供就业岗位288个,还向农户提供种植技术,带动更多群众增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