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5万袋菌棒一齐出菇,日产鹿茸菇鲜菇80吨,销往华南、华中、西南地区。每一天,从晨曦初露到黄昏日暮,贵州顺诚生物科技有限公司都会交出一张标准“成绩单”。
“靠的就是工厂化生产带来的稳定产量与品质。”8月18日,贵州顺诚生物科技有限公司人力行政部部长卓玉珍道出其中“诀窍”。
位于剑河县岑松镇食用菌产业园的贵州顺诚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成立于2022年8月,2022年11月24日投产。旗下还经营管理剑河县绿丰实业有限公司,主要从事鹿茸菇工厂化栽培、产品研发、生产及销售。这里,从菌种研发、菌棒制造、培养出菇每一个环节都有一套标准化流程。257个菇房实现一键操控,24小时智能化管理。
装袋车间里,拌料组、制袋组和灭菌组各司其职,拌料组根据当日生产量按照公司配方比例和工艺标准进行配料拌料。制袋组除部分开机人员、运筐人员和上架人员外,实现全自动化生产,自动装袋机每小时生产菌棒3500-4000棒。灭菌组入炉人员负责将生产好的菌棒移至可容纳11088棒的灭菌柜灭菌4-4.5小时,再由出炉人员负责将灭好菌的菌棒移至冷却室。
“我们的菌棒全部实现自产自销。”卓玉珍说,这一步也是公司保持稳定日产量的前提条件。
从装袋车间一路到净化车间、入库培养车间、出菇车间,记者看到,每一个车间依靠科技力量,都像在工厂里生产零部件一样“生产”蘑菇,环环相扣。
在出菇车间,紧闭的菇房门一拉开,凉意裹着湿气扑面而来,密密麻麻形似鹿茸、色泽温润的鹿茸菇长势喜人。
“鹿茸菇帽子要扣得好,单产要高,品质要好,才有市场竞争力。”卓玉珍说,公司生产的菌棒1袋能产菇520至530克,要达到这一标准“讲究”不少,公司通过技术提升,将菌棒前期培养周期从30天缩至了22天,后期培养周期从32天拉长到了40天,培养好的菌棒通过搔菌后进入恒温恒湿出菇房养育27-28天即可采菇。
自落户剑河县以来,贵州顺诚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先后立项实施了《剑河县食用菌良种引进及高效栽培技术的研究》《剑河县绿丰实业有限公司生产技术研究及流程优化试点项目》《鹿茸菇鲜切部位高附加值精深加工技术研究与应用》等一批科技项目,有效解决工厂化鹿茸菇节本增效生产关键技术、本地栽培料筛选技术、配方优化技术等一批公司发展的技术瓶颈,立项资金达1590万余元。
深耕一种菇,贵州顺诚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去年实现产值3亿元,今年预计达到4亿元,带动地方就业510人,剑河鹿茸菇成功进入全国名特优新农产品名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