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赤松茸+电商”的生态答卷
熊福林的名气渐显,涴市镇月堤村三峡移民刘建平找到了他。刘建平幼时跟随父母从三峡移民至涴市镇,对这片土地有着特殊的感情。当时,回乡创业的她正在寻找转型出路,敏锐地发现了防护林下种植赤松茸的商机。“这里简直就是赤松茸的‘五星级酒店’!”刘建平兴奋地说。她和熊福林一拍即合,决定合伙开发林下经济。
两人的携手合作很快取得了显著成效。熊福林负责提供资金和技术支持,刘建平则充分发挥其早年积累的电商经验,并结合对林间环境的深刻理解,共同开创了林下种植的新模式。在防护林湿润阴凉的环境中,试种的20亩赤松茸长势格外喜人。更妙的是,种植过程中使用的稻壳、秸秆等养料在分解后,又转化成为防护林的优质肥料,由此形成了“林菌共生”的良性生态循环。
“你看这些杨树,比去年又粗了一圈。”刘建平轻抚着树干,脸上洋溢着自豪的笑容。与此同时,熊福林也毫无保留地分享自己在农业经营方面的丰富经验,全力协助这位新伙伴开拓电商销售渠道。
这种优势互补的合作模式很快显现成效。刘建平的手机成了新农具,直播间里订单纷飞,赤松茸年销售额的70%来自电商。“现在每天来打工的村民有近60人。”她抹去额头的汗水说道。更令人惊喜的是,他们探索出的“赤松茸+蔬菜”套种模式,让土地利用率提高了一倍。熊福林也从中获得启发,在自己的农场尝试新的种植组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