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菇网-食用菌产业门户网站
省级分站
分类网
  • 装袋机
  • 当前位置: 首页 » 动态 » 产业动态 » 正文

    南华野生菌产业蓬勃发展


    【发布日期】:2011-06-22  【来源】:昆明日报
    南华
    南华正在谋划滇中地区的野生菌集散中心。鲁江摄
    南华
    南华
    南华
    南华 天生“菌”才

      6月的楚雄市南华县树木葱郁,连片的山林是大自然赐予的无穷宝藏。每年雨季,为当地带来巨大经济效益的野生菌便开始萌发。
      3个具有一定规模的交易市场,年上市交易量达到6000多吨,全年产值达到2.58亿元,野生菌产业正在成为楚雄州南华县最具发展潜力的产业之一。
      2010年,南华县地区生产总值为22.2亿元,野生菌产值达到2.58亿元,全年第三产业增加值达到了7.97亿元,年均增长14.2%。通过野生菌产业带动的乡村旅游、生态美食、现代物流等产业也迅速发展。
      小小的野生菌撬动了南华县新的经济增长。
      依托丰富的野生菌资源,南华县建立了3个具有一定规模的交易市场,年上市交易量6000多吨,产品出口日本、韩国、欧洲等国家。
      连续举办七届的中国—南华野生菌美食文化节,已成为滇中地区的文化盛宴,而南华也正在朝滇中与滇西经济圈交汇地带上的野生菌集散中心目标迈进。

      200个野生菌品种
      楚雄南华县地处滇中,地形地貌、土壤结构、植被、气候等自然条件,孕育了丰富的野生食用菌资源。主产松茸、牛肝菌、香菇、干巴菌、鸡枞、鸡油菌、虎掌菌、变色菌、青头菌等200余个品种。其中松茸、牛肝菌质优量大,远销日本、韩国。
      目前,南华县内适宜野生食用菌生长区域170多万亩,境内已知有野生菌2纲9目26科200余种,块菌、松茸、牛肝菌、鸡油菌等世界名菌在南华都有生长。
      “松茸分布在南华县的10个乡镇61个村委会,面积达70多万亩,出菇期从5月开始到11月才结束,生产周期超过中甸、丽江,是云南松茸主产区之一。”说起本县的野生菌资源优势,南华县林业局林业产业办公室主任自正权如数家珍。
      正因为具有得天独厚的野生菌资源,每年都有众多国内外客商云集南华交易松茸,一度成为西南最大的松茸集散地之一,带动了一批以经营野生菌为主的企业发展。
      特别是在野生食用菌生产季节,南华县约有10万人参与野生菌的管理、采集、经营活动,是除烤烟、农作物外投入人员最多的一项生产活动,“拾野生菌”也成为当地村民季节性增收的捷径之一。
      南华县雨露乡洒披武村村民何成华就是其中的受益者,“每年野生菌上市的时候,能捡到3000多元。 ”
      来自南华县相关部门的资料显示,2010年,全县野生菌食用菌集散交易量达5158吨,交易额2.58亿元,其中县内野生食用菌产量达3120吨,产值达1.5亿元。

      野生菌养出14家企业
      2006年以来,南华县委、县政府成立了林业产业办公室,制定下发了《关于加快野生食用菌产业发展意见》,把野生食用菌产业纳入全县特色产业重点培育。
      为做大野生菌产业,南华县通过封山育菌、承包经营、规范采收、市场建设、培植龙头等措施,以及举办野生菌美食节,促进了野生菌产业的蓬勃发展。
      自正权介绍,南华县自1995年开始探索“封山育菌”。2010年实施23万亩,使全县“封山育菌”面积达到140万亩。并与科研院校合作建设保育促繁基地,进行采收技术培训,为野生菌产业快速健康地发展打下基础。
      “比如对野生食用菌进行划片专管,实行持证采菌,正确引导松茸主产区农户采用竹笼、纱布或其他覆盖方法进行保护,减少鸟类、病虫害造成的损失,提高单位面积产量和产值。”自正权告诉记者,几年下来效果很明显,不仅增强了群众的环保意识,而且有效地提高了野生菌的商品价值。
      截至去年,南华县已经培育了南华宏怡野生菌开发有限公司、南华云华绿色食品有限责任公司、南华佳雄商贸有限公司、南华嘉懋绿色食品有限公司等具有一定规模的14家野生加工企业,其中具有出口资质企业2家,鲜菌速冻、干片、盐渍、油炸制品、甜品等加工产品的产值达到1.8亿元。
      下一步,南华县将继续加大龙头企业扶持力度,鼓励企业研发精深加工产品,延伸产业链,加快快菌酒、松茸茶以及野生菌成分开发高端食品、药品、保健品、化妆品等系列新产品的研发,推进野生食用菌产业向深度和广度发展。

      采摘一年“捡来”100多万
      天蒙蒙亮,洒披武村村民何成华就要到村子周边的山上捡菌子,如果运气好的话,一天下来红葱菌可以收入100元左右。
      其实不止何成华,每年野生菌大量上市的季节,洒披武村几乎全村出动,家家上山,8万多亩的山林里可以捡来100多万元的野生菌。
      与其他村民相比,何成华家因为劳动力较少,一年下来捡野生菌的收入将近3000元,还种烤烟、养猪来贴补家用,“家里有2-3个劳动力的,就可以捡6000多元,甚至上万元。”
      洒披武村隶属南华县雨露白族乡,虽然也种烤烟,但全村433户农户、 1830多人的主要经济来源就是周边山林里的野生菌,很大一部分村民靠此发家致富,过上小康生活。
      “村民到山上捡野生菌比种烤烟的收入还高,有些比较有经验一年能捡1.3万元左右,户均收入都在3000元。”雨露乡洒披武村委会主任何孔贵说。
      何孔贵告诉记者,2008年,宏怡野生菌开发有限公司在洒披武村建立了2万亩的牛肝菌保育促繁示范基地,并对周边大部分村民进行野生菌保育促繁、采摘、基地管护等多方面的培训,通过“公司+基地+农户”的发展模式,每亩牛肝菌的产量也提高了2斤左右,极大地带动周边村民致富增收。

      流通少赚3元也在南华卖
      下月中旬,家住南华县南街的邓永刚就要开始今年收牛肝菌的工作了。从早上6点多到太阳下山,南华菌子交易市场、周边盛产菌子的山上、农户家里……都能看到他的身影,有时候甚至天黑还没有吃上热饭,这种状态要一直持续两三个月。
      “我们早上主要收菌子干片,下午就收刚捡回来的新鲜菌子,每天南华交易市场的买卖双方都有300多人。”早在1994年,邓永刚就开始接触了野生菌行业。在他的印象里,这一行业的生意越来越顺手了。
      “南华这几年做野生菌的人很多,但这一行发展也很规范,加上当地就有宏怡公司收购我们从农户手里买来的野生菌,所以宁愿少赚3元也要在南华卖。”邓永刚坦承,虽然野生菌在昆明的市场价更高,可以赚更多的钱,但风险也很大。
      “以牛肝菌为例,可能在昆明的市场价是100元一斤,南华可以卖到96-97元左右,但运到昆明会增加运输、人力成本及其他不可预见的风险,最终还是在南华划算。”邓永刚告诉记者,前几年,因为收购野生菌的企业倒闭了,他销往昆明的野生菌曾损失了10多万元。
      有了前车之鉴,从2006年开始,邓永刚收购的牛肝菌及其他杂菌主要卖给南华当地的宏怡野生菌开发有限公司,一年下来的纯收入也在3-4万元,“只要是好菌子,企业一般不会压价。”
      目前,在邓永刚周围有200多人从事野生菌交易行业,有些人的年均纯收入甚至达到10多万元。 记者缪亚平 特约记者吴宏毅报道

      加工小菌子博大市场
      由于目前野生菌还没有大量上市,宏怡野生菌开发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宏怡公司)速冻保鲜、干制品、盐渍品加工车间稍显冷清,还没有开始大规模生产。

      基地让原料可追溯
      野生菌原料的安全问题是生产企业难以回避的话题,宏怡野生菌开发有限公司总经理廖为民认为,整个野生菌产业的营销,就是原料安全的营销。
      从2006年宏怡公司建厂至今,每年投入技改资金达近千万元,同时积极建立自己的生产基地,让原料做到可追溯性,这也成为关乎整个企业构建食品安全体系工程的源头。
      目前,宏怡公司投资200多万元,在南华县五街、雨露2个乡镇建设5万亩野生菌封山育林育菌示范基地;同时还在雨露乡洒披武村委会投资50多万元建设野生菌保育促繁示范基地,并对基地管护及周边大部分村民进行了多次野生菌保育促繁、采摘等方面培训,通过“公司+基地+农户”的发展模式,使企业的效益与当地农民的增收联系在一起,并率先在云南取得了野生菌基地备案。
      “该项目基地已逐渐发挥作用,收购的野生菌原料占公司原料收购的20%以上,” 廖为民说,“带动了周边近1.5万户、涉及4万多农民采摘野生菌, 使当地农户户均增收1200元。”

      变季节性为全年生产
      “为了避免菌子生产的季节性,公司积极探索酒类、野生菌小包装和白芸豆的生产,作为淡季生产的补充。只有这样我们才敢大规模的招兵买马,才留得留住核心人才。” 廖为民说。
      开发、精加工野生菌资源正成为宏怡公司的头等大事,也成为克服季节性生产短板的一个尝试。
      “松露(块菌)作为名贵奢侈食品在西方有几百年消费历史。”轻轻打开包装松露劲酒(块菌酒)的廖为民,揭开了一个原生态营养健康产业的话题。“块菌产量在我国不会超过300吨,云南省有100—200吨。”实际上,宏怡公司看到的不只是资源的稀缺,更是看好野生菌精深加工的一种市场前景。
      目前,宏怡公司申请的“一种块菌泡酒”、“一种松茸酒”、“一种松露劲酒”三个专利,均已获得国家知识产权局的受理。其采用“临界萃取”等专利工艺的块菌酒已标出每瓶280元的价格。
      倾注了宏怡公司心血的松露劲酒,通过试制品和团购品尝的形式已经试水市场5年多,期间不断从香味的提取、营养和口感等方面进行改进,也不断的调整配方,将于今年年底前正式推出市场。
      很明显,以专利产品为堡垒的宏怡公司,正成为野生菌精深加工企业的代表。

      初尝品牌建设甜头
      去年初,宏怡公司通过了股份制改革,这次改革让企业进入了品牌元年。
      而在一年多的商标品牌打造中,宏怡公司初尝甜头。
      如今,针对国内超市销售的野生菌小包装产品,已经进驻了上海西郊国际农产品交易中心,这种产品的包装盒上,“宏怡”的Logo很是显眼。
      这是宏怡公司在云南省政府和云南省农业厅的支持下,在上海打造的营销平台,印有“宏怡”商标的野生菌小包装制品正源源不断的通过这个交易中心,摆上了国内各大超市的货架。
      目前,公司的出口主要以速冻、干制牛肝菌等为主。宏怡公司将用两年的时候,和欧洲优秀野生食用菌企业建立长期、密切合作。随着企业品牌建设力度的加强,企业定下了这样的目标:2015年前,年出口销售额突破千万美元大关,而今年公司将冲刺600万美元出口额。
      “没有注册商标之前,企业出口野生菌只是靠个人的信誉来做,但往往由于市场的不规范和混乱造成很多无谓的损失,” 廖为民说,如今公司已成立专门部门,负责系列产品的商标策划、设计、注册、管理、合作等事宜,通过商标注册带动的公司品牌战略才刚刚起步,今后专利的申请和商标保护都是公司未来发展战略中不容忽视的组成部分。 首席记者杨世玥 记者缪亚平报道

      产业“野生菌王国”修建详规敲定
      在南华县南端,云南南华野生菌王国·物流加工出口基地项目正在悄然崛起。
      这是一个投资达到6.5亿元的项目。
      来自南华县旅游局的刘汉福,作为政府部门的相关协调人员,参与项目推进工作已经一年半,和他一起进驻项目建设指挥部办公室的还有来自县国土局和建设局的两名工作人员。“该项目的修建性详细规划终于在几天前通过了评审,对于一个投资上亿元的综合性项目,仅项目规划就修改了10多个版本,力求在规划上尽量的完善。”刘汉福表示,随着规划的最终敲定,南华野生菌王国·物流加工出口基地项目将得以最终开工建设。预计今年可以完成20万平方米建筑面积,一期工程将在明年完工。
      野生菌王国·物流加工出口基地定位为集旅游服务、特色商业、文化休闲、生态居住于一体的综合体,目标是建设成为全国最大的野生菌交易集散中心、全国最大的野生菌物流加工出口中心、全国乃至世界著名的以野生菌资源为支撑的旅游中心。
      该项目将分两期建设,一期为交易市场及相关商贸配套功能区,二期主要是物流配送服务。分为集散广场游客接待区、主题公园区、商业区、住宅区、生产区(蘑菇加工、商储、物流配送管理)“五个片区”和野生菌主题广场、民族服饰及工艺品商业区、野生菌干货及土特产区、野生菌公园、野生菌博物馆区、物流配送区、滇中文化风情商业区等14个功能分区。
      作为南华县最大的一个招商引资项目,野生菌王国·物流加工出口基地新规划希望打造出一个既能满足野生菌加工出口批发销售的需要,又能满足人居商务休闲旅游的需要的大型综合体,而项目西南面紧邻楚大高速公路,西靠G320国道,北面有S217省道的地理位置也将为其致力于野生菌加工出口、批发销售、冷链物流助了一臂之力。吴宏毅报道 本版图片由鲁江
     
     
    [ 动态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违规举报 ]  [ 关闭窗口 ]

     
    0相关评论

     
    推荐图文
    推荐动态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本站  |  发展历程  |  顾问团队  |  会员入会  |  招聘信息  |  收款方式  |  联系我们  |  隐私政策  |  使用协议  |  信息规范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  违规举报  |  鄂ICP备20002293号-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