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菇网-食用菌产业门户网站
省级分站
分类网
  • 装袋机
  • 当前位置: 首页 » 动态 » 产业动态 » 正文

    浅谈台州食用菌的发展方向


    【发布日期】:2004-10-11  【来源】:中国食用菌
    【核心提示】:编者按  本文作者系台州药用真菌研究所所长。作为台州市第一、二届人大

    编者按
        
           本文作者系台州药用真菌研究所所长。作为台州市第一、二届人大代表,多年前他就倡导“庭院经济”,辅导群众在自家院子里、阳台上种植食用菌,既作观赏,又可食用。本报《衣食住行》专栏曾对此进行报道,并引起较大反响。为了群众的“菜篮子”更加丰盛,近年来他四处奔走,为发展我市食用菌产业广作宣传,广传技术,不懈努力。本文是他近阶段的调研成果,对广大菇农和有关管理部门来说尤其值得一读。
        
        
         甘连法
        
           我国加入世贸组织给食用菌产业带来了新的机遇和挑战,同时,国内外市场消费理念正在变化,人们向往绿色保健、无公害。在这新形势下,如何审时度势科学稳妥地发展我市食用菌生产?笔者长期从事食用菌研究,在此作些分析。
        
         -优化产业结构,深挖资源潜力
        
           发展人工栽培食用菌在我市虽有较长的历史,产地遍布9县(市、区)农村,但大部分都是老品种,老传统栽培,产品上市大多集中在秋春季节,这给市场带来产销不均的弊病。气温适宜时,食用菌旺产,菇价暴跌,挫伤了菇农的积极性。传统栽培技术产量低,质量差,成本高,用工多,经济效益不理想。因此,台州食用菌产业起落不稳,发展缓慢。
        
           要适应大市场的需求,必须进行产业内部调整,优化产业结构。
        
           1.合理布局,均衡发展。
        
           据统计,上世纪70年代我市年人均消费食用菌不上0.1公斤,90年代达到0.8公斤,现在已达到3.2公斤,但全市食用菌年总产量不到8000吨(鲜菇),缺口8000余吨都由外地调入。
        
           由此说来,我市食用菌消费水平显著提高,自产不能满足需求。但要合理布局,均衡产区,离城市远的农村要发展耐运输的干制品、盐渍品等食用菌产品;交通发达的,离城镇近的可发展鲜菇生产,这不仅能减少长途运输造成菇质变异,而且使产品新鲜,消费者满意。
        
           2.错开产季,缓解旺淡。
        
           食用菌自然生长大多在春秋两季,现有进入商品性生产的多数则是顺应自然。要改变产季过于集中,供求失衡的矛盾,必须错开季节,实施反季节栽培。这种栽培方式虽然成本有所提高,但市场价格一般高于正常产季2―3倍,栽培农户将会获得成倍的效益。
        
           3.巩固名牌,发展珍稀。
        
           当今市场消费理念已发生新的变化,人们对食用菌传统老品种已有厌食感,而对近年来新开发的形态特异,风味可口的珍稀品种则很有新鲜感。每逢佳节到来之际,市场上白灵菇、杏鲍菇、鸡纵菇等新品种奇货可居,这些大都是从新疆、北京等地空运应市。
        
           我们台州发展食用菌除了巩固名优,开发新特珍稀迫在眉睫。我市发展食用菌珍稀品种有利条件较多,如低值农副产品秸秆类资源丰富,年产百万余吨稻麦草几乎没有利用,不是烂在田里,就是烧在路边,还有大量木屑、玉米秆、豆秆、杂柴草等,都是栽培食用菌珍稀品种好材料。这些材料通过各种技术处理后栽培食用菌珍稀品种,实是变废为宝、物尽其用的再创造工程,是台州食用菌新兴产业发展的必由之路。
        
           台州农村及山区尚有大量劳动力生财无门,求富心切,不妨由此增加收入,改变经济落后状况,尽快脱贫致富奔小康。
        
         -加大科研力度,普及高效栽培
        
           我市虽然有近40年食用菌栽培历史,但技术还不很成熟,因为其栽培技术比较精细,培育优良菌种难度更大。为此,要普及高效栽培技术,稳定产量,优化质量,关键是加大科研投入,提高产品科技含量,重点要解决好以下3个问题。
        
           1.加强菌种选育,不断推陈出新。
        
           台州菇农现有食用菌育种技术环节很薄弱,他们往往只买到母种试管菌种,就开始分离培育,接着就培育原种、栽培种,更谈不上试种出菇、驯化培养。为发展食用菌产业,发展龙头企业,办好育种研究所很重要。由此,为农民种植食用菌进行新品种开发,菌株选育,采用高科技转基因手段杂交育种,不断优化菌种质量,不断推陈出新。
        
           2.提高机械化程度,改革栽培方式。
        
           我市农户栽培食用菌机械化程度低,用工大,相对成本高,如制种培菌大都用手拌料、手工装袋(瓶)、手工接种、肩挑运输等。根据先进地区的经验,栽培食用菌不仅要有高质量的菌种,还要有先进的机械化设备,从而使菇农解脱笨重的体力劳动,提高工效,降低成本。如台湾一商人在福建漳州投资办了一个大菇场,集约化生产食用菌,从原料分筛→输送→装袋→灭菌→接种,全部自动化作业,生产上规模,产品上档次,经济效益十分可观。
        
           3.推广高效栽培,创造更高效益。
         随着食用菌栽培面积不断扩大,种菇用地矛盾日益突出。根据全国先进产区的经验,具体解决方案是:大力推广架层式立体栽培,空间垂直多层吊袋,林果间套种,生料栽培等新方式,充分利用空间,提高场地利用率,降低能源消耗,减本省工。这样每亩可栽培食用菌4万袋,可提高利用率4倍多,一年种两季,每亩产值可达6万余元,净利1万―2万元。
        
         -重视无公害培育法,深化加工技艺
        
           食用菌是高营养食品,根据联合国粮农组织和世界卫生组织的要求,新食品资源应符合“天然、营养、保健”的原则,食用菌产品无疑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因此,必须强调卫生安全地发展菇业生产,从栽培场地和原辅材料的选择,到培养基配制消毒、菌袋接种、发菌出菇管理和采收加工全过程,都要严格按照国家无公害要求进行规范化操作和全程技术监督。病虫害要突出以防为主,防重于治,提倡生物防治,生态防治。如必须要用农药,则用高效低毒无残留的农药,并严格按照国家规定的农药使用范围和用量标准进行喷施,但到子实体生长阶段严格禁止喷施农药。产品加工要全面推广机械脱水,并按照工艺流程进行运作,保证食用菌产品符合国家卫生标准。
        
         -畅通渠道,广拓市场
        
           流通决定生产。食用菌产业的发展必须以市场为导向,以销定产,否则,销售渠道没打通,农民卖菇难。上世纪70年代至80年代,我市食用菌出口成为全省有名的地区,上万吨蘑菇罐头、干鲜香菇平菇金针菇等食用菌产品销往世界各地。可是到90年代后,食用菌产品出口几乎消声匿迹。
        
           我国入世后,菇品出口可以在全球134个WTO成员国中享受“关税减免,消费减负,无歧视”的贸易待遇,这必然使一些生产食用菌的国家受到冲击,由此出现“技术壁垒”和“绿色壁垒”。对此,我们要正确应对,扬长避短,同时拉动扩大内需市场,促进内外贸同步发展,货畅其流。具体对策有三方面。
        
           1.组织食用菌龙头企业。台州食用菌产区要建立合作社。供销社是发展食用菌的主渠道。
        
           2.健全标准体系。标准是发展食用菌生产,提高质量,促进贸易的衡量准则,是产品质量认证的基础,是与国际接轨的惟一途径。
        
           3.拉动扩大内需,开发餐桌经济。
        
           食用菌是席上美味山珍,人们对它的无污染、无公害、高营养,好口味认识不断提高,因此消费量日益增加。但是,与日本、韩国及香港地区月人均消费3000克水平相比,我市差距很大。如果我市人日均食用鲜菇50克,全市年食用菌销量即可达到9.6万吨。因此,开发餐桌经济,拉动内需,是保证我市食用菌继续发展的关键,也是市场经济自身发展规律所决定的。我们要积极主动地引导市场,发展市场,让台州食用菌产业进入更加广阔的发展空间。
        
         链接
        
           食用菌,是指真菌中可食用的各种菇类的子实体,部分可药用的可称药用菌
        
           食用菌味鲜可口,肥嫩丰厚,营养丰富。据国家食品质量检验测试分析,食用菌各种菇类的蛋白质含量普遍达到20%以上,还含有大量的维生素和矿物质元素,这些营养物质对人体具有强身保健、养容养颜、增加免疫力作用。现代食品科学称食用菌是人类第三大类高营养食品。第一类是植物食品,第二类是动物食品。
        
           台州食用菌资源丰富,人们认识和利用食用菌历史悠久,早在1218年,《赤城志》中就把木耳、茯苓列为蔬菜之属,作为献给皇帝的贡品。1245年,仙居陈仁适著有《菌谱》描述食用菌美味山珍的食用方法。清代光绪年间及《民国临海县志》对食用菌的食用价值都有详细记载。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我市上世纪70年代初期就开始栽培食用菌(蘑菇)。特别是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台州食用菌产业异军突起,仅椒江三甲就有2000多农户利用糖蔗渣栽培食用菌。黄岩罐头食品厂等数百家企业加工食用菌罐头,为农民种植食用菌提供产后服务。
        
           据统计,上世纪70年代我市年人均消费食用菌不上0.1公斤,90年代达到0.8公斤,现在已达到3.2公斤。目前全市食用菌年产量不到8000吨(鲜菇),缺口8000余吨由外地调入。
         台州日报

     
     
    [ 动态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违规举报 ]  [ 关闭窗口 ]

     
    0相关评论

     
    推荐图文
    推荐动态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本站  |  发展历程  |  顾问团队  |  会员入会  |  招聘信息  |  收款方式  |  联系我们  |  隐私政策  |  使用协议  |  信息规范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  违规举报  |  鄂ICP备20002293号-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