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针菇色泽金黄或黄褐,菌柄颜色极似金针菜(故名金针菇),脆嫩可口,味鲜,营养丰富,并有医疗作用。代料栽培是利用棉籽壳、玉米芯、甘蔗渣、甜菜渣等各种作物秸秆,以及树叶等各种农、林、工、副业的有机废物和下脚料栽培。金针菇是食用菌中的优良种类,有很好的经济效益,生产栽培简单,市场前景看好。金针菇安全高效栽培技术如下。
(1)栽培设施
栽培设施建在地势平坦、通风良好、便于排水的地方,应利下控温、控湿、控光和防治病虫害。可采用设施菇棚、冷库菇房及人防工程设施栽培。
①设施菇棚
根据生产规模,因地制宜建造设施菇棚,最好配置保温、通风、增湿等设施;一般棚顶覆盖无滴膜,上覆草苫,棚顶上方架空搭盖遮阳网,保持棚内光线均匀;棚内地面平整,棚外配置畅通的排水系统。
②冷库菇房建造
冷库菇房应根据生产规模大小建造,单库房容积应根据栽培袋存放数量来定。菇房内设置适当的层架,配置与冷库菇房大小相匹配的制冷机及制冷系统、风机及通风系统和动控制系统;配置健全的消防安全设施,备足消防器材。
③人防工程设施
需要配置良好的加湿、通风系统和光照设施。
(2)栽培时间的选择
金针菇为低温结实性真菌。利用设施菇棚培金针菇,应安排在9~11月栽培,至翌年3~4月结束生产。若采用冷库菇房及人防工程设施栽培,则可进行周年生产。
(3)栽培方法
①原料及配方
玉米芯或锯末、棉籽壳等占95%,过磷酸钙1%,石膏1%,硫酸镁 0.4%。
②培养料的配制
a.松木屑应用5%石灰水澄清浸泡18~20小时,以清水冲淋至中性,沥干备用。b.锯屑越陈旧越好,其他培养料越新鲜越好。若无陈旧木屑,可把木屑薄铺于地面,用水喷湿,暴晒数周。或把木屑加水拌湿,堆积发酵,翻堆1次,数日后即可使用。c.在棉籽壳和木屑配方中加不超过20%的碎稻和废棉,保水性好,产量高。
③装袋、灭菌、接种
培养料配制好,堆闷1~2小时即装袋,当日必须装完。多用低压聚乙烯袋[(40~42)厘米x(17~18)厘米],每袋装料500克。装料必须上下粗细松紧一致, 袋口用塑料绳扎紧。扎口必须注意:a.装好后,清除袋口残存的培养料,把袋内空气尽量向外排除;b.紧贴培养料扎口,培养料全部装好把袋扎好口后灭菌。灭菌时间因袋大小不同而异,(40~42)x(17~18)厘米大小的袋子,常压下灭菌 10 小时或高压灭菌2小时。灭菌后,待袋温降至 25℃以下接种。平均气温 25℃以上每原种接 35~40 袋,使袋内料面有薄薄的一层菌种,以利于发菌,防止杂菌侵入。平均气温 20℃以下,每瓶原种接 70~80 袋。
④培养
接种后,把菌袋移入培养室堆放发菌。堆高1米左右,宽以2袋长为宜,堆与堆之间留走道。发菌过程中,室温保持22℃,待发菌深入料内3厘米左右;保持20℃,空气相对湿度60%~70%;黑暗;每7~8天检查1次,发现杂菌及时拣出。袋内培养料发菌2/3或全部发好菌的,即可移入栽培室。
⑤栽培
当袋内料面雪白并有大量琥珀色液滴,这是出菇的前兆,应立即催蕾。把袋口松开。室温保持10~13℃,空气湿度85%~90%,二氧化碳含量0.1%以下,光照1~2勒克斯(相当于每隔15米挂1盏3~5瓦的电灯泡的亮度),空气新鲜菌蕾长得丰盛健壮。通风时间:温度高时,早晚通风;温度低时,中午通风。并在袋上勤喷水,但不可向菌蕾直接喷水,也不可使水流入料内,以免菌蕾生长不良,一般5~15 天就可出蕾。菌蕾形成后,将袋口拉下折叠,离料面3厘米,以增加通风量,并把凸出于培养料表面的老菌块拿掉,畸形的小菇拔除。待子实体长至袋口,拉直袋子,覆盖地膜保湿。金针菇高产优质的关键是定向延伸菌柄。其要点是:a. 保持0.114%~0.152%的二氧化碳浓度,促进菌柄延伸,抑制菌盖开伞;b.1勒克斯的弱顶光,菌柄长得快而整齐 ;c.温度10~15℃(6~10℃最佳),空气相对湿度 90%~95%;d. 干湿交替(定期向袋四周空中喷雾),适当通风,从而就可长出色白、质嫩、盖小、柄长的高产优质金针菇。在出菇过程中,若用地膜盖,在塑料袋下部垫一张不透水的薄膜,膜内灌一层水,从而不喷水、不掀膜就可以创造适于金针菇生长的二氧化碳浓度和空气湿度。但必须注意:a.15℃以下低温时使用覆膜管理;b.每排放置5~7行塑料袋,排与排之间应留下10~15厘米空间,以利膜内外气体交换,调节空气湿度与二氧化碳浓度;c菇长至覆膜时应拾
⑥采收。当子实体菌盖直径0.8~1厘米,菌柄长15~20厘高薄膜 10~15 厘米。米就应采收,一般可收3次左右。栽培周期,培养料为木屑7075天,棉籽壳80~85天。生物效率110%~140%。采后促进转的要点:a.清除老菌根,但不可损伤菌丝;b.停水2~3天,加强通风养菌丝;c.每袋补充60~80毫升清水或1%浓度糖水使培养料含水量为65%~70%;d.控制袋内出菇;e.采第2、3批菇后掉头出菇,但菌丝未发到底的和下部有杂菌的不能掉出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