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菇网-食用菌产业门户网站
省级分站
分类网
  • 装袋机
  • 当前位置: 首页 » 动态 » 产业动态 » 正文

    华宁县:野生菌致4人死亡 专家称毒菇难辨


    【发布日期】:2013-07-25  【来源】:云信网
      救治解不开的毒素谜团
      华宁盘溪食用野生菌中毒事件,食用火炭菌中毒出乎当地村民的意料,横纹肌溶解症状特殊、生命体征平稳却突然死亡,这让玉溪市人民医院的医生感到蹊跷。
      “症状很特殊,常见的毒菌中毒患者多表现为胃肠炎型和精神神经型,但此次华宁盘溪发生的急性毒菌中毒患者表现为以横纹肌溶解损害为主的多器官功能衰竭的早期及延迟综合征,这在我们医院还是头一回。”玉溪市人民医院肾内科主任医师晋仲宁说。
      根据医生观察,在到达玉溪时,豆进富、豆金文二人的呼吸、血压等生命体征都还平稳,“但是二人自我感觉身上疼,特别是后来去世的豆进富,腰、胸均疼,小便出现了酱油色茶色症状。”
      “菌中毒,遇见小便酱油色、病人有肌痛,做了些相关检查以后,肌闷、肌红蛋白都比较高,小便酱油色又无红细胞,一般考虑为肌溶解的现象,如果有明显的毒素介入,就考虑为毒素所引起的肌溶解。而在此前一星期,也是有个菌中毒的,跟他们表现出来的症状是一样的。”晋仲宁认为,此次华宁事件,食菌中毒致肌溶解的判定诊断上没有太大问题。
      晋仲宁介绍,横纹肌溶解一般有两重损害除了毒性对横纹肌的溶解,造成损害,横纹肌被溶解后产生的蛋白还会加重对器官的损害,依据个体的状况,各个器官的反应也不一样,多器官损害没有顺序,可以同时出现,也可以先后出现。所以治疗上,清除毒素的同时还要预防后续损害。
      “豆进富、豆金文,心脏、肺脏、肝脏、肾脏、肌肉,几乎都有损伤。”但损伤的程度,医生说不准。13日,医院连夜为豆进富、豆金文等做了血液透析+血液灌流,以期通过血净化治疗来减少中毒损害,降低死亡率。“根据以往生物毒的毒性作用,不确定身体内是否还会发生其他系统的损害,只能警惕地观察患者,在救治上,目前横纹肌溶解尚无特效药,只能综合治疗。”
      7月15日2时57分,豆进富的突然死亡,让医生们感到震惊。“按照当时的情况,我们也没想到豆进富会死,但他说死就死了。在所有治疗到位,生命体征也都平稳的情况下。但为什么死,我们也不知道。”根据医生临床观察,豆进富一进医院、在血透室治疗后,他的情绪就表现出明显的烦躁,“当天做透析,他儿子豆金文都可以安安静静地做,他却在床上扭过来扭过去,觉得不舒服,但说不出来。”包括另一名死亡的患者,也是如此。    
      “做完血透,病人豆进富的意识就丧失了。”15日凌晨,豆进富神志不清,接着呼吸就变慢了,上呼吸机后,血压等基本生命体征显示平稳,但仪器显示,体内相关检测指标与正常值相比仍相对较高。
      晋仲宁说,此次华宁事件中,所有病人中毒病症大同小异,甚至,有3例死亡症状几乎是一样的。“但蹊跷的是,豆金文的媳妇吃的最多,她却没有严重的症状。”根据临床观察,者朋惠没有较为严重的中毒症状,小便颜色正常,所有化验指标也很正常。晋仲宁分析,毒素对抗也和人的体质有关。
      豆进富为何会突然死亡?为何治疗后的指标反而更高?……一系列问题像谜团一样,困扰着玉溪市人民医院的医生。
      7月16日,玉溪市人民医院针对豆进富的死亡展开讨论。
      对于玉溪市人民医院呼吸科副主任医师张继华的分析,晋仲宁比较认可。体内酸碱失衡,大量乳酸堆积后在体内产生大量生化反应,致使呼吸产生的二氧化碳堆积,引起酸中毒。这也就是为什么,医院测量的豆进富体内二氧化碳指标很高。在这种状态下,乳酸堆积又损伤了各个器官,损伤持续一段时间便不可逆,进而中枢神经也被损伤。医生推测,豆进富之所以在治疗中出现烦躁情绪,是因为体内多器官损伤,他觉得疼,而当损害进一步扩展到中枢神经,豆进富便开始丧失意识,继而神志不清、呼吸衰竭迅速走向死亡。
      张继华认为,胸部、心肌都是由肌肉构成,损害后会收缩出现无力现象。“我们的呼吸,进气是主动吸入,呼气时要靠胸部挤压出来,如果横纹肌溶解,挤不出去,就会堆积。从外在看,病人的呼吸是正常的,但实际上有一些呼吸是无效的。不然乳酸堆积从哪里来?二氧化碳堆积从哪里来?”晋仲宁向记者解释。
      为何治疗后各项检测指标反而更高了?除了治疗无效,晋仲宁还分析认为,治疗有一定的时间性,清除毒素、损害的速度没有损伤的速度快,所以才产生堆积现象。虽然没有科学依据,但是从医生临床观察和理论上,却只有如此解释。
      当然,在这场死亡讨论会上,包括从省上请来的专家在内,医生们均有着不同的观点,“其他专家有的认为是心肌损害引起的,但是也没能作出详细解释。”      
     
      机理致命的亚稀褶黑菇
      专家纷纷将焦点聚焦在亚稀褶黑菇上,它和几乎无毒、可以食用的稀褶黑菇均被称为火炭菌。二者外形惊人地相似,连专业人士都不易辨识,但亚稀褶黑菇却有剧毒。
      王树坤,玉溪市疾控中心传染病控制科主任技师,每次当地有突发卫生公共事件出现,一般他都会参加。
      “往年野生菌中毒也有,但是像今年这种多个家庭集中在短时间内出现中毒,而且还是同一个品种引起的,以前还没出现过。”王树坤说,往年,玉溪市食用野生菌中毒,量最大的是牛肝菌,“但是这次基本上没有人吃牛肝菌中毒。根据我们现场调查下来,这次引发中毒的,很明确的就是火炭菌、背土菌、皮条菌这三种菌。截至7月17日,38例中毒病人中就有29例很明确是火炭菌中毒,3例是背土菌中毒,6例是皮条菌中毒。”
      但此次华宁食用野生菌中毒事件,火炭菌食用后中毒发病率之高让当地医疗、卫生人士惊诧,“29人食用29人病,中毒率100%。”
      王树坤介绍,火炭菌又包含两个品种,稀褶黑菇和亚稀褶黑菇。“关于这两种菌的毒性,我查了下资料,亚稀褶黑菇是毒蘑菇;稀褶黑菇民间有食用、也有中毒、有死亡,但是中毒的比例是非常小的。”
      王树坤查阅美国国立医学图书馆网站上一篇关于亚稀褶黑菇中毒机理描述的论文,日本学者TakahashiA等人于1992、1993年从亚稀褶黑菇(Russulasubnigricans)中先后分离出6种苯醚类化合物,毒素A、B、C、D、E、F,通过光谱和化学方法其结构也被查明,其中毒素A、B、C、D在体外白细胞中表现为细胞毒理活性。
      中科院昆明植物研究所专门研究毒菌的研究员杨祝良在闻悉此事后,综合食用火炭菌和出现横纹肌溶解等现象,也将元凶对准亚稀褶黑菇。
      通过杨祝良的介绍,记者联系上湖南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的陈作红,他和张平、张志光同作的论文《我国南方地区1994-2012年102起毒蘑菇中毒事件调查与分析》尚未正式发表。
      “误食毒蘑菇中毒是我国食物中毒事件中导致死亡的最主要原因。”该篇论文介绍,我国野生蘑菇资源丰富,估计有3800种以上,其中有毒蘑菇近500种。陈作红等三人通过对我国南方地区1994年-2012年所发生的毒蘑菇中毒事件进行调查与分析发现,102起中毒事件中,有852人中毒,死亡183人,病死率21.48%。其中13.73%中毒起数、10.33%中毒人数和24.59%死亡数是由亚稀褶黑菇所引起。
      102起中毒事件中,经宏观、显微观测或者分子生物学ITS序列分析,共鉴定出毒蘑菇种类17种,其中鹅膏菌属8种;红菇属3种,分别为:亚稀褶黑菇(RussulasubnigricansHongo)、点柄臭黄菇(R.senecisS.Imai)、日本红菇(R.japonicaHongo);其他6个属各1种。
      这17种毒蘑菇中,可导致死亡的种类有9种,其中7种的病死率在10%,属剧毒种类,而这其中就包括亚稀褶黑菇。而在这17种毒菇食用后出现横纹肌溶解的,也只有亚稀褶黑菇。
      2005年-2007年,在日本由于误食亚稀褶黑菇发生了3起导致6人中毒4人死亡的事件,为了寻找致死毒素,Matsuura等学者以小鼠毒性为筛选模型,开展了亚稀褶黑菇的毒素分离,并于2009年找到了致死毒素,称为环丙-2-烯羧酸cycloprop-2-enecarboxylicacid化合物,该毒素能引起横纹肌溶解,对小鼠的致死剂量为2.5mg/kg体重。    
     
      调查扑朔迷离的毒素
      火炭菌往年并没有被列入玉溪市毒菌范围,经过此次事件,火炭菌被当地加入到禁食的“黑名单”。而在者朋惠乃至盘溪镇村民心目中,火炭菌的地位也一去不复返。
      杨祝良介绍,目前能造成横纹肌溶解症状的毒菌,除了亚稀褶黑菇外,还有小白菌和毒沟褶菌。
      那致毒的元凶是不是亚稀褶黑菇?是否有别的菌子长相和亚稀褶黑菇类似、不易区分,食用后中毒也会出现横纹肌溶解?杨祝良听后肯定地答复:“没有!”
      对于火炭菌的两个品种稀褶黑菇和亚稀褶黑菇,杨祝良说:“连我们专业人士都很难区分,更何况普通老百姓?”不过杨祝良同时也表示,毕竟没看到此次食用的野生菌标本,所以无法做出确切的最终结论。
      据玉溪市人民医院工作人员介绍,他们从华宁县政府获悉,文山周边的一些地方会吃火炭菌,而盘溪镇和文山这些地方距离比较近,整个华宁县,吃火炭菌的也就只有盘溪镇一个地方。火炭菌在当地年年食用,为什么往年没有听说中毒事件,今年却集中出现呢?
      对于这个问题,王树坤分析认为,该事件相对复杂,但据此次做的现场调查所知,当地人往年吃的“估计是稀褶黑菇”:“今年也许气候发生变化,一个是干旱、生长环境、生态条件发生极端变化,而进入雨季后,今年的降水量又较大。出现问题的火炭菌,可能只在某个特殊的小环境适合生长,恰巧被这个区域内的人捡了拿到市场上卖。所以就集中出现了。”
      每年食用野生菌中毒高发季节,玉溪市疾控中心、玉溪市卫生局都会根据当地市、县市场上有的野生菌种类和引起人类中毒的情况做出预警。但是年年预警却仍然年年有人中毒。野生菌就像植物中的“河豚”,味美鲜甜却因容易引发中毒而饱受争议。
      “经过这次事件,以后再也不敢吃菌了,连人工菌都不敢吃了。”连续数日,面对媒体采访,者朋惠都积极配合,这句话足以印证这次盘溪事件对他们一家人的深刻教训。
      如今丈夫豆金文已经算是脱离危险,对于豆进富去世的消息,豆金文和母亲张朝仙还不知道。“才刚刚脱离危险期,告诉他们怕他们接受不了。”者朋惠说,每天她进病房,豆金文都会问,父母好点没?能不能下床了?家人在他面前都不敢提父亲只言片语。
      至于卖菌人,者朋惠只淡淡地说:“听我老公讲,她家也是收入少,一年也就一两万,找也拿不出钱来赔。”
      自从事发后,玉溪市及时下发了《关于进一步加强预防野生菌食物中毒工作的通知》,加大对市场监管力度,对野生菌交易市场中凡是不明、不常见、有毒野生菌,一律没收,严禁交易;同时还严禁学校食堂、集体食堂、婚丧宴请等群体聚餐加工烹饪食用野生菌。“火炭菌往年并没有列入玉溪市毒菌范围,经过此事,火炭菌肯定也会被加入到‘黑名单’。”玉溪市卫生局局长马跃武表示。      
     
     
    [ 动态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违规举报 ]  [ 关闭窗口 ]

     
    0相关评论

     
    推荐图文
    推荐动态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本站  |  发展历程  |  顾问团队  |  会员入会  |  招聘信息  |  收款方式  |  联系我们  |  隐私政策  |  使用协议  |  信息规范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  违规举报  |  鄂ICP备20002293号-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