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菇网-食用菌产业门户网站
省级分站
分类网
  • 装袋机
  • 当前位置: 首页 » 动态 » 专题资讯 » 易菇网会客厅 » 正文

    张金霞:我国食用菌菌种管理现状、问题与解决途径


    【发布日期】:2014-09-24  【来源】:易菇网  【作者】:余姣
      关于我国的食用菌产业技术支撑现状,张金霞研究员介绍到:我国的食用菌产业发展快,科技研发起步晚、起点低,缺乏系统的科学研究,技术支撑严重不足。我国食用菌产业较为系统的科技支撑工作起源于加入WTO和《种子法》的颁布实施,《食用菌菌种管理办法》的制定纳入日程,针对菌种管理的技术需求,中国农业科学院院士土壤肥料研究所(资源区划所的前身)牵头开始了系统基础技术研究工作,包括技术标准体系的研究和建立、菌种鉴定和品种评价技术的建立、全国生产菌种普查和清理、国家标准菌株库和菌种信息库建立。有关技术标准体系基本形成的有21项,其中基础和品种标准有6项,方法标准8项。
      在菌种鉴定和品种评价技术方面,张金霞研究员介绍到:遗传特异性鉴定与品种鉴别的技术方法建立了关于全基因组、多基因片段的多相鉴定鉴别技术体系,新品种DUS测试技术涵盖白灵菇、平菇、榆黄蘑、金针菇香菇灵芝、双孢蘑菇等品种,食用菌栽培品种重要形状极其评价方法包括品种的丰产性、适应性、抗性、周期性、商品性状等方面。食用菌品种鉴定鉴别技术体系支撑,行业科技项目对主栽种类进行全国性菌种普查、整理、鉴定、清理、栽培评价,明确了主栽种类栽培品种、正名、使用区域、基本特征特性、产品型式等,建立了主栽品种特征特性数据库,出版《中国食用菌品种》。国家食用菌标准菌株库,超低温气相包藏菌种8000株,6.4万份,其中国家认定全部品种120个、其他栽培品种398个,国外引进标准菌种105株、商业品种182个,核心种质群体9个141株,育种材料266株,具可利用价值(有信息)野生材料6800株,菌种数据信息库可访问,开放三年访问45000人次。
      张金霞研究员指出:目前我国食用菌菌种存在作坊式而非专业化的生产方式、育种者与生产者的分离、品种更新极慢、基础的薄弱、技术支撑的严重匮乏、菌种问题持续加剧等诸多问题。我国需制定食用菌菌种业规划,建立健全食用菌良繁体系, 根据产业区域优势布局与发展趋势,制定发展规划在国家食用菌改良中心的基础上,建立国家级种源中心,按产区布局菌种专业化繁育基地,建立区域性品种示范场。推动食用菌菌种业环节的专业化及其合作,加强育种者和企业间合作,提高企业自动创新能力,逐步建立“育-繁-推”一体化企业,增强持续创新能力,促进整体专业化水平的提高。
     
     
    [ 动态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违规举报 ]  [ 关闭窗口 ]

     
    0相关评论

     
    推荐图文
    推荐动态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本站  |  发展历程  |  顾问团队  |  会员入会  |  招聘信息  |  收款方式  |  联系我们  |  隐私政策  |  使用协议  |  信息规范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  违规举报  |  鄂ICP备20002293号-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