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菇网-食用菌产业门户网站
省级分站
分类网
  • 装袋机
  • 当前位置: 首页 » 动态 » 产业动态 » 正文

    吴在秋:石头上种蘑菇畅销海外


    【发布日期】:2011-10-28  【来源】:易菇网  【作者】:张泽民
     
     吴在秋在大棚里察看白灵菇的生长情况。张泽民 摄

        在河北省赤城县独石口镇的吴在秋就是一个这样的能人,在石头上种蘑菇,听起来有些不可思议,然而,他不仅尝试利用沸石培育出了高品质的白灵菇,还研发出节能技术提高产量,成功的让蘑菇从偏远山村销往到海外,他是如何做到的,又有怎样的故事?               

           石头上种蘑菇
      赤城县独石口镇南门外村西北,有一片广阔的蔬菜种植基地,修葺整齐的大棚自南向北一字排开,一栋孤单的办公楼矗立在公路边,这里就是吴在秋“石头上种蘑菇”的地方——河北攀宝生态农业种植有限公司。
         走进其中一间大棚,里面宽敞明亮,一排排整齐排列的种植架上摆满了菌棒,刚刚出菇的白灵菇清鲜纯净,雪白一片。
         看我像在寻找什么时,吴在秋突然间就明白了,他爽朗的笑着从种植架上拿起一个菌棒捧在手里说:“它就是人们说的种蘑菇用的‘石头’,现在,每个棚里都有5万多个这样的菌棒。”
      原来,蘑菇不是人们想象中种在大石块上的,而是经过加工,呈颗粒状放在了菌棒里。不过,这些可不是普通的石头,它的名字叫沸石,是经过火山爆发沸腾后冷却下来的石头。
        指着一排种植架上的菌棒,吴在秋又接着解释说,普通蔬菜是用土壤做基质,而蘑菇作为食用菌,是用玉米心、米糠、锯末、麦麸等材料混在一起制成的菌棒做基质,他在菌棒里按比例添加一定的石料,所以整体看起来也像石头。   
      经他这样一说,顿时让人恍然大悟,侧身仔细望去,一个个洁白无暇的蘑菇还真像从石缝里钻出来一样。
                                      
       沸石变宝
      现年38岁的吴在秋是浙江省温州市苍南县人。2006年5月,他怀揣着梦想来到了赤城县独石口镇,在南门外村西北占地近300亩的土地上开始了蔬菜基地建设,随后又进行菜花种植和反季节培育白灵菇实验。
         2007年夏天,在一次考察中,吴在秋注意到当地百姓在食用菌生产上存在有害物质超标的问题,让他忽然有了新想法——用沸石培育白灵菇。
      赤城县有着亚洲储量最大的斜发沸石矿,吴在秋曾在矿区与沸石打过多次交道,他熟知沸石在工业上的广泛用途。“利用沸石稳定酸碱度,吸收有害物质,应该能够很好的提高白灵菇内在品质。”他认为这种用途也适用于农业。
         由于是第一次在农业上应用沸石,吴在秋表现的非常谨慎。他认真总结了工业上应用沸石的特点,结合自己多年的农业种植经验,最后他决定尝试在白灵菇菌棒里添加一定量的沸石。
         第一茬种下去以后,吴在秋满怀期待的等了一个多月,没有出菇。又过了一周,菇出来了,但是看起来反而不如从前。难道是自己的方法出了问题?走出大棚,冰凉的风扫过吴在秋消瘦的身体,让他不禁打了个寒颤,他望着夕阳陷入了沉思……
       这个时候,与他合作的俄罗斯天然沸石公司的专家向他提出了建议,最后他们一致认为菌种和添加沸石的生料在配比上出了问题。和国外专家取长补短之后,吴在秋对沸石在农业上的应用有了更深层次的认识。
         在接下来白灵菇的培育中,吴在秋按照科学的比例在菌棒内添加沸石,并在菌棒之间放置一定量的沸石。每隔一两天他都要亲自观察白灵菇的生长情况,调节好温度、湿度、光线、空气新鲜度。
         当新一茬白灵菇出菇时,看着色泽洁白、肉质细腻的菇体,吴在秋异常兴奋。沸石不仅吸收掉了白灵菇的超标金属,还能吸收掉菌棒在发酵过程中产生的氨气。经过检测,产出的白灵菇在检测数据上不仅达到了国际标准,而且外观、品质上也大大提高。  
      吴在秋粗略计算,一间大棚一茬菇需要20吨左右的沸石,用过的沸石会有杂质,在露天晒上一段时间,它们还可以重复使用。在他人眼中仅限于工业用途的沸石,经吴在秋大胆尝试,变成了培育白灵菇的宝贝。                                   
                             
       研发节能技术
      利用沸石技术大大提高了白灵菇的品质,但是在产量上还是没有突破性进展。怎样才能降低生产成本,提高产量,吴在秋又开始了琢磨。
      人工培育白灵菇冬季产量要比夏季高,即使是普通百姓也能种,夏季就不一样了,需要解决一系列的技术上的问题,比如温度、湿度和通风条件等。2008年夏天,吴在秋自行着手研发节能设备,希望能以此解决白灵菇的季节性生长难题。
       当时,室外温度在30℃以上,而白灵菇的生长温度需要10℃左右,吴在秋首先想到的是利用设备降温,解决通风耗电量大等问题,但是做了几次实验都不太成功。于是他起程先后到北京、天津等大城市进行市场调研。
      吴在秋是个技术能手,以前在南方老家纺织厂打工时,他通过操作日本进口织机,学会了修理多种家电。后来,他在矿山工作期间,解决了不少设备难题, 让一些专家都觉得和他在一起能学到不少新东西。
       这次,他在研发节能加温、降温设备时,钻研冰箱和空调的工作原理,2010年他研发出了设备转换器。利用这个设备,他根据赤城县特有的气候条件,夏季利用地冷降温,冬季利用地热加温,并充分利用自然光,大幅度降低了能耗,比目前反季节冷房技术降低耗电量20多倍,产量却提高40%多。
      研发2年左右,这种技术终于比较成熟,吴在秋实现了在大棚里一年四季都能生产白灵菇的梦想。
         经过技术改造后,原来反季节一个菌棒出2两菇已经能达到出4两,生产菇的成本也从原来一斤12元降到现在的8元。
      此后,吴在秋利用还自行研发高效转换器解决了白灵菇采后的保鲜问题。白灵菇储藏较适宜温度为-5℃至0.5℃。高于此温度范围会加速菇体变色与衰老,导致腐烂加快,过低的温度又会使白灵菇产生冷害或冻害。相对湿度以95-100%为宜,低于90%则会出现失水褐变。他分别建了容量为200吨、50吨的两座保鲜冷库,既节能又安全环保。
      
      畅销海外
      在石头上种蘑菇的吴在秋出了名,找他学习培育白灵菇经验的人也自然多了起来。一次,一个韩国外商不远万里找到他,专门要和他合作,他说就看上了吴老板的白灵菇品质。“白灵菇内在品质好了,在销售上自然也就比别人做得好。”吴在秋心满意足地说。
      “原来市场上的价格30多元一斤,现在已经降到10元一斤。可以说大部分老百姓也能接受了。”吴在秋介绍说,白灵菇是食用菌中的珍品,以前都是走的高端产品,现在已经降到了中端。如今产出的白灵菇以北京市场为中心,然后再辐射全国各大城市,有些销往海外,像韩国、日本等地。   
      目前吴在秋共培育19个大棚的白灵菇,从拌料、装袋、培育到采摘、储存、营销各个环节都需要大量工人,他雇佣本地村民60余户,吸收了不少附近村子的剩余劳动力。公司现已具备年产白灵菇500多万棒的生产能力,年产量达80多万公斤,公司在2010年被评为张家口市重点农业龙头企业。
      一开始只是单枪匹马的出来闯,如今已在白灵菇种植行业形成一定规模。去年,吴在秋还申报了省级科研攻关项目,在沸石应用上与高校合作,让白灵菇的种植更加科学化。
      现在,吴在秋满怀信心地筹划扩大再生产,准备做大做强,实现公司的生产、管理、销售综合一体化,他将目标定位年产量达到800~1000万棒,让附近村子更多的老百姓参与进来。

     
     
    [ 动态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违规举报 ]  [ 关闭窗口 ]

     
    0相关评论

     
    推荐图文
    推荐动态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本站  |  发展历程  |  顾问团队  |  会员入会  |  招聘信息  |  收款方式  |  联系我们  |  隐私政策  |  使用协议  |  信息规范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  违规举报  |  鄂ICP备20002293号-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