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菇网-食用菌产业门户网站
省级分站
分类网
  • 装袋机
  • 当前位置: 首页 » 技术 » 栽培技术 » 正文

    稻草立体栽培食用菌技术


    【发布日期】:2023-01-10  【来源】:农广天地
    【核心提示】:一、稻草预处理稻草不需要进行粉碎,就用长稻草。1、堆置发酵在堆置发酵之前,先要对长稻草进行喷水预湿处理。然后在地面洒上一

    一、稻草预处理

    稻草不需要进行粉碎,就用长稻草。

    1、堆置发酵

    在堆置发酵之前,先要对长稻草进行喷水预湿处理。然后在地面洒上一层生石灰,将长稻草逐层码放,每码两三层就在稻草上面洒上一层生石灰,码放过程中要向稻草堆上喷水,要使稻草完全湿润,一般堆置发酵一周左右就可以了,如果气温低,堆置时间达到半个月。

    当稻草变的疏松,成咖啡色,并且散发出清香味的时候,就说明发酵好了。

    2、浸泡消毒方法

    浸泡是在水泥池中进行的,水泥池建成长3米,宽1.5米,高0.6米,一次性能浸泡150—200千克的长稻草,在浸泡长稻草之前,先要把水泥池冲刷干净,排除冲刷的污水以后把池底的出水口堵起来。

    准备好生石灰,用量为浸泡稻草的量的1—2%,分两次加入。将生石灰装进纺织袋里,用水直接对着袋内的生石灰冲水,溶解的石灰水通过编织袋的缝隙流入池中。当池中有5厘米左右深的生石灰水时,往池中添加稻草,长稻草最好打成捆,逐层整齐码放在池中,当码放高度接近水泥池口时,停止向池中添加稻草,稻草要用脚踩实,然后上面盖上木板,再用石头压上,为避免上层稻草消毒不到位,还应当向池中冲入剩下的生石灰水溶液。

    浸泡处理不仅可以消除稻草上的蜡质,起到软化秆杆的作用,而且还可以有效杀灭长稻草上面附着的病菌。一般来说,秋季浸泡2天,冬季浸泡3到4天。

    通过浸泡处理的稻草,在接种前要经过高温水蒸汽常压消毒灭菌处理才能接种。稻草处理好后要把稻草包起来制作成长方形的菌包。

    二、打菌包:

    先准备好菌包模具,制作长稻草菌包的模具比较简单,用木板钉制而成,为长方形。模具准备好后还要准备打菌包用的塑料薄膜和塑料绳,薄膜没有什么特殊要求,选择普通壁膜就可以,薄膜规格一般为长200厘米,宽133厘米,纵向捆扎的绳子断成340厘米左右,横向捆扎的绳子断成130厘米左右。

    边打包边接种:菌种从生产菌种的单位购买,打菌包接种前先用高锰酸钾水溶液对手和菌种袋进行清洗消毒,然后剥去菌种两边的老化菌皮,将菌种捏碎,将模具放在平地上,先在模具上纵向放一根长绳,横向等距离放上3根短绳,然后在绳上面放上准备好的薄膜,用手按薄膜,使薄膜紧贴在底部和周边,接下来往模具内上草料,按照一层草料一层菌种的方式分层添加,每个菌包的用种量为1000克,第一层料厚度大约在4.5厘米左右,用手轻轻压实,然后将捏碎的菌种均匀撒在上面,播种量为300克,撒播完第一层菌种后再装第二层草料,第二层草料的厚度大约在7.5厘米左右,同样用手轻轻压实,然后再撒播菌种,菌种用量与第一层相同,撒完第二层菌种以后再添加第三层草料,草料厚度大约在10厘米左右,草料装好压实,撒播菌种,用种量为400克,撒播完第三层菌种,将两侧的薄膜折叠覆盖在草包上面,分别从横向和纵向两个方向将菌包系上活扣,捆扎紧实,一般每个菌包的长稻草用量大约10千克。

    菌包捆扎后,用钉满六厘米长铁钉的木板在菌包上压一下,打上透气孔,这样做的目的是使空气进入菌包内,菌包内的菌种就能够进行有氧呼吸了,有利于发菌出菇。带钉木板要事先用高锰酸钾溶液消毒,打上透气孔后,撤下模具。接种打包好的菌包及时送到菇棚发菌。

    三、发菌管理

    发菌管理是长稻草立体栽培食用菌技术中最关键的环节,稍有疏忽将会直接导致栽培的失败。

    在菇棚底面要先撒上生石灰消毒,菌包按“井”字型叠放,气温高时叠放三到四层,气温低则可以放上五到六层。

    温度控制是发菌管理中的重中之重,在整个发菌期间每天都要注意菌包的温度,菌包内的温度最好保持在22—26度,如果菌包内温度超过30度时,要打开通风道及时通风降温,降低菌包叠放的层数,或将菌包散开散热,在发菌过程中,还要注意检查有没有杂菌污染的菌包,如果发现有污染严重的菌包,要及时把污染的菌包清出出菇棚,防止扩散污染。

    发菌五到七天,应当翻一次堆,即把里面的菌包翻出来,把上层的菌包翻到下层,下层的菌包翻到上层,使发菌温度均匀一致,在温度适宜的情况下,一般20—25天平菇的菌丝就可以长满菌包,发菌工作也就结束了。

    四、垒制菌墙:

    为了满足平菇的营养需求,要配制好营养土,营养土配制好后,用薄膜覆盖堆闷2—3天,另外还好准备好叠放菌墙的泥浆和固定菌包的木桩。一般使用无污染的塘泥或者河泥来调制泥浆,木桩没有什么特殊要求,木桩比菌包高出10厘米左右。

    将捆扎菌包的绳子解开,除去外包薄膜,将菌包平行排放,先在准备垒菌墙的位置铺一层营养土,厚度大约为1厘米左右,放上第一层菌包,接着在第一层菌包上面再铺一层一厘米左右厚的营养土,然后上第二层菌包,如此一层营养土一层菌包的堆垒,根据气温的高低灵活掌握菌墙的高度,气温高堆三层,气温低可以堆四到五层。

    菌墙垒好后,在菌墙两侧各打上两根木桩,然后用绳子把对称的两根木桩捆扎好,使菌墙稳固。

    接下来抺泥浆,在菌墙表面抺泥浆能起到保温保湿的作用,泥浆不要抺的太厚,但要抺平,太厚会影响出菇,一般抺2厘米不露菌包就可以了。顶层菌包上面用营养土覆盖,厚度大约在1.5厘米左右。泥浆抺平后用薄膜盖好菌墙,注意薄膜不要紧贴菌墙,否则会影响菌墙的通风,增氧和散热。为方便管理,相邻两个菌墙之间的间距为60厘米。

    五、出菇管理:

    菌墙垒好后,在16—25度的温度条件下,大约7到10天菌墙上就会出现很小的平菇,这时需要在走道上方和地面上喷水雾增加湿度,棚内空气湿度控制在80%—90%,同时增加菇棚内的光照,加大通风量,当菇蕾初步形成后要及时把覆盖在菌墙上的薄膜揭掉,哪个部位出菇就揭开哪个部位,不要一下子把薄膜全部揭掉,随着菇蕾一天一天长大,每天的通风量也要逐步加大,通风要求流通风,控制好通风量,以免菇蕾被吹干失水,在水分管理上一般要求每天在菇棚内喷水2—3次,保持棚内空气相对湿度在98%,出菇期间不需要施肥。

    六、采收及后期管理:

    当菇蕾出现后3—5天就进入平菇的采收期了,当平菇菌盖充分展开,边缘开始上卷,中间部分出现凹陷,这时平菇的品质和产量是最好的。采完第一茬菇要清理菌墙,把死菇,烂菇彻底清理掉,第一茬菇采收后要停止喷水3—4天,菌丝恢复生长以后喷一次重水,重新盖好薄膜,增加温差刺激,很快就会长出第二茬菇,在正常情况下,一个菌墙可以出5—6茬菇。


     
     
    [ 技术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违规举报 ]  [ 关闭窗口 ]

     
    0相关评论

     
    推荐图文
    推荐技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本站  |  发展历程  |  顾问团队  |  会员入会  |  招聘信息  |  收款方式  |  联系我们  |  隐私政策  |  使用协议  |  信息规范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  违规举报  |  鄂ICP备20002293号-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