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菇网-食用菌产业门户网站
省级分站
分类网
  • 装袋机
  • 当前位置: 首页 » 技术 » 栽培技术 » 正文

    秋栽香菇规模化“白棒子出菇”管理新技术


    【发布日期】:2023-01-12  【来源】:惠农网
    【核心提示】:秋栽香菇菌棒生产时间短,因为面临低温季节的发菌速度、转色和出菇促控技巧,其管理技术环节比较复杂;而规模化秋栽香菇菌棒管理

    秋栽香菇菌棒生产时间短,因为面临低温季节的发菌速度、转色和出菇促控技巧,其管理技术环节比较复杂;而规模化秋栽香菇菌棒管理方法,不仅是不同于传统家庭模式生产的特点,需要简化频繁翻堆、刺孔增氧和转色期间的封闭增温、倒堆转棒,排出液体等频繁用工管理方法及其用工成本,而且需要掌握白棒子出菇和转色兼容出菇的管理技巧,尤其是关系秋栽香菇第一潮自然出菇“憋袋菇”的产量、质量、管理方法以及持续几个月低于转色气温的“白棒子出菇管理”技术,成为秋栽香菇规模化产业技术指导服务的关键性问题。本文总结秋栽香菇标准化服务经验,供参考。

    1. 秋栽香菇菌棒简化翻堆刺孔管理

    接种发菌翻堆后的菌棒采用川子垛堆放8层高度,避光恒温24±2℃养菌。由传统的6~10天倒堆刺孔增氧一次改为两次刺孔,第一次手工刺孔时间是菌穴连窝之后,适宜运输上架的时间,在菌种穴两边刺孔两行,刺孔直径3~5㎜,每行8~10个,孔深2㎝;第二次机械刺孔“放大气”时间是在发满菌以后,菌棒开始分泌液体或者开始产生菌瘤,调节刺孔机刺孔速度2s左右1棒,自动刺孔6行,刺孔密度为每行8~10个孔,每棒刺孔48~60个,用于地埋覆土出菇的菌棒的刺孔数量80~110个,刺孔深度2~3㎝,由4~6个人配合完成刺孔。

    注意问题:

    ①菌棒运输上架过程保持轻拿轻放,运输路程应小于2小时,防止运输堆积高温烧菌。

    ②刺孔前后必须保持恒温22~26℃湿度自然的恒温管理,防止菌棒移动、刺孔震动、推拉磨蹭、温差刺激而自由出菇。手工刺孔时间选择搬运上架之前进行,机械刺孔的时间是在上架继续恒温养菌的发满菌之后进行。

    ③刺孔前后保持恒温管理状态,每天中午检查菇棚温湿度记录,发现门口或菇棚边沿有少数零星出菇的,立即采取手工挤压处理,继续恒温管理,自由出菇现象即可停止。

    ④棚内温度检测高度为6层出菇架第五层约1.5米位置,以方便观察记录,如果发现棚内温度高于28℃,可以选择中午外界气温24~26℃的时间段开启菇棚两边通风口散热,或者开启2米高度的棚门缓慢散热。阴湿天气以封闭管理为主。

    ⑤手工刺孔工具,在长度20㎝的木条上钉入3×30㎜的钉子,空间距离2~3㎝,刺孔深度3㎝左右,刺孔部位选择菌种穴两边或者是菌丝生长边沿2~3㎝以内,因为距离小于1㎝容易引起霉菌污染,要防止刺孔错位或因菌棒表面塑料袋松弛的活动呼吸引起霉菌污染。

    ⑥刺孔时间选择自然气温低于25℃的天气。刺孔以后注意观察3~6天的自生温管理,棚内温度高于28℃(刺孔以后的袋内高于环境1~3℃),要注意开启菇棚两头棚门通风,防止高温烧菌。

    2.秋栽香菇菌棒转色管理

    香菇菌棒由白色转成褐色需要恒温20±3℃,湿度75%~95%管理10~15天,低温季节需要15~25天以上。

    菌棒发满菌丝,继续培养6~10天刺大孔,也叫“放大气”,刺大孔的菌棒进入转色管理日程,转色温度范围20±5℃最佳20~25℃,转色期间防止温差刺激,引起零星出菇。如果气温变化幅度过大,恒温管理失控,引起自由出菇比例超过20%,就要采取脱袋出菇管理。

    注意问题:

    ①规模化管理需要注意封闭菇棚的恒温管理,低温天气以封闭为主的恒温管理方法,即使是出现15~25℃的大温差天气,仍然没有自由出菇情况。尤其是运输上架、手工刺孔、机械刺孔前后的恒温管理对抑制自由出菇非常重要。

    ②气温大幅度下降,封闭管理时间成为秋栽香菇菌棒培养过程的常态现象,每天中午前后开启黑白膜采光增温,下午3~4:00关闭保温。注意棚内干湿度温度表显示差距小于0.5℃,说明湿度大于95%,需要选择菇棚内外温差小于1~2℃的时间适度通风。例如中午棚外温度高于棚内温度情况可以开大菇棚两边通风口,通风60分钟左右。

    ③转色期间的环境适宜偏暗亮度和90%左右的湿度有利于提高转色速度,适宜在中午前后通风换气1~2小时排除湿气,防止潮湿空气滋生杂菌。

    ④超过11月底没有转色的菌棒,利用晴天和“暖流”机会采光增温促控转色效果。

    3.秋栽香菇菌棒脱袋出菇管理

    秋栽香菇菌棒脱袋分为三种情况:一是理想化管理转色之后脱袋出菇;二是转色期间大量出菇需要脱袋出菇;三是白棒子大量出菇需要脱袋出菇。其中,转色期间脱袋出菇和白棒子脱袋出菇,是早熟品种秋季栽培管理的常见情况,都是因为菌棒转色前后搬运或刺孔震动、遇到适宜出菇的温差刺激引起大量出菇。

    脱袋以后的管理温度以适宜子实体生长的温度和湿度为重要管理目标,其温度范围涵盖菌株转色和出菇的兼容温度与湿度要求。一般是以温度12~25℃、湿度70%~90%为适宜。其中的亮度管理以高亮度调控为主,有利于提高出菇质量。

    注意问题:

    ①脱袋菌棒必须清理干净已经产生的菇蕾,防止畸形菇的发生,影响优质产品产量,对出菇过密的菌棒进行疏蕾。

    ②转色菌棒脱袋,需要根据不同品种的出菇特性,对出菇过密的品种脱袋之后要适当增加通风干燥管理,促使菌棒表面呈现半干燥状态再封闭菇棚或覆盖塑料,调控环境湿度80~90%促使出菇。

    ③没有转色菌棒因为自由出菇脱袋,必须清理干净自由出菇的菇蕾,按照转色和出菇管理的温度12~25℃湿度75%~90%的转色兼容出菇条件进行日常管理。

    4.秋栽香菇菌棒“白棒子出菇”管理

    秋栽香菇菌棒的发菌和转色期间,受到大幅度温差刺激,就会引起大量出菇现象,或者是遇到低于18℃以下气温环境而不会转色自由出菇。对于常见的菇棚门口风吹部位有零星出菇情况,可采用挤压方法限制1㎝左右的幼小菇蕾生长,大于2㎝的菇蕾用小刀在菇蕾顶部顺着塑料袋的长度方向划开一字型小口,把菇蕾剜出来。

    如果是在没有转色的养菌期间,遇到气温大幅度变化,发生自由出菇数量超过20%的情况下,就要尽快脱去菌棒表面塑料袋,并且清除所有已经产生的大小菇蕾,摆放到出菇架上,按照出菇和转色温度20±5℃、湿度70%~90%管理范围,进入“出菇兼容转色”管理日程。菇蕾发育达到直径2公分左右,调控湿度70%~80%,防止菇盖颜色过深,降低出菇品质。

    注意问题:

    ①白棒子出菇管理湿度偏高,如果需要注意到菇质色泽不宜过深的情况下,需要在催菇过程适当加大干湿差管理,一是脱去菌棒表面水分,降低菇蕾形成的水分含量,二是降低菌棒表面湿度,限制菇蕾形成密度和数量。

    ②白棒子出菇的菇形品质较差,需要对出菇的菇蕾及时进行严格优选疏蕾处理,保障出菇质量和菇形圆正。

    ③白棒子出菇的环境湿度低于75%不会转色,而高于80%以上培育的香菇菌盖都是深褐色,适宜调控湿度70~80%之间培育茶褐色至灰白色鲜品菇。

    ④白棒子出菇期间,注意利用自然气温变化的暖流天气机会和晴天的阳光照晒采暖条件,尽可能提高出菇环境的温度趋向于转色气温20±3℃的范围,促使尽快转色。

    ⑤防止白棒子出菇过密的有效措施是脱袋之后马上通风,促使菌棒表面水分挥发,具有半干燥状态以后再进行催菇。

    ⑤开始转色期间全部出菇的因素,一是60~80天菌龄的早熟类菌株,在发菌期间遇到10℃以上温差刺激就会引起“白棒子出菇”,甚至没有发满菌就出菇的情况;二是转色期环境气温保持在栽培菌株的出菇中心温度区间;三是搬运、刺孔、翻动、移动菌棒的震动引起出菇。防止出菇安全可靠管理方法是恒温25±3℃管理养菌和转色,其中20~23℃转色速度最快,低于16℃不会转色。

    5.秋栽香菇注水催菇及管理方法

    第一潮菇出菇结束,养菌15天左右,菌柄窝里的白色菌丝转成茶褐色,开始第一次注水,需要注水的菌棒水分含量以栽培袋重量为参考,根据菌棒失水比例调控注水催菇的补水量。第二次以后的注水,同样是以栽培袋重量为参考,减少10%左右的原来重量给予补水[7],例如18×60栽培袋重量6斤,第二次注水为5.5斤,第三次注水为5斤,第四次注水为4.5斤的参考重量。确定菌棒补水数量的检验方法,是以菌棒补水以后的菌丝体仍然保持洁白粗壮,手捏菌丝可以保持白色为适宜,手捏菌块出水或者菌丝白色消失说明水分过量。

    注水以后的通风,是为了排除菌棒表面水分和环境湿度,调节菌棒出菇密度。注水以后的菌棒根据实验出菇密度,调节通风强度。转色较轻的菌棒通风强度以菌棒表面手感干燥状态为适宜,转色较重的菌棒以菌棒表面没有水印为适宜。

    冬季催菇需要封闭菇棚,保湿、采光、增温、提高温度,拉大温差,增温幅度达到15~25℃,连续2~3天即可出菇。其中,每棚期间的空间湿度要求80~90%,只要有一天增温效果达到菌棒表面温度24℃保持4~6小时[9],就可以在8~20℃的封闭保温条件达到出菇效果。

    出菇以后,需要对出菇密度过多的菌棒进行疏蕾,每个菌棒选留8~15个优质菇蕾为适宜。菇蕾直径达到1~2公分左右,加大通风排湿,促使菇蕾色泽由茶褐色转向灰白色,调控湿度70~80%为适宜,低于60%需要增加雾化增湿,高于80%需要适当加大通风量,培育灰白色优质香菇。

    注意问题:

    菌棒注水保持宁少勿多的原则,注水过量菇蕾色泽过重,不容易褪色,影响鲜品菇的质量或者培育花菇的开花效果。

    ②每个菌棒每潮出菇数量以15个以下为适宜,对出菇过多过密的菌棒进行疏蕾。

    ②出菇湿度管理适宜在高温阶段(中午10~12:00到下午4:00之间适当增加通风量,减少菌棒表面水分和湿度,抑制密集出菇的通风管理)60~80%之间,促使菌棒表面半干燥半湿润状态,有利于限制出菇密度。中午前后的通风时间长度掌握,以手膜菌棒表面失去湿润感,具有半干燥状态感觉为参考,一般根据天气情况的通风时2~6小,通风时间选择中午10:00~16:00之间。这是出菇以后的“常态”管理方法,就是保持菌棒表面半干燥手感,既可以继续转色,又可以继续出菇,管理优质香菇色泽。

    6.白棒子出菇的病害防治方法

    香菇菌棒带袋转色的环境湿度是以自然空气湿度管理为主,没有转色菌棒脱袋之后需要保持偏高湿度管理,容易引起霉菌污染的情况,需要注意观察污染情况,采取适宜的防治措施。可以在脱袋之后,先用300倍克霉灵溶液对菌棒喷雾消毒一次,以后每隔6~10天消毒一次,发现霉菌污染情况的,要在每天通风排湿之后重度喷雾处理一次,连续处理三天,予以控制。

    注意问题:

    ①刺孔以后清理干净地面的刺孔残留原料,防止滋生杂菌。

    ②菌棒进棚养菌期间,要注意棚内通风管理,选择中午以后的内外温差小的时间通风1~2小时,防止菌种穴滋生绿霉杂菌。如果发现菌种穴滋生杂菌,要用石灰膏涂抹覆盖,或者用200~300倍克霉灵溶液喷雾处理,每天下午通风时间喷洒一次,连续处理3天。

    ③白棒子出菇管理全程的湿度不宜低于70%,是保障出菇和转色的湿度基本条件。长期低于70%以下就会导致菌棒脱水,失去转色条件,甚至菌棒报废。

    ④杂菌因素控制的药品品种较多,需要注意选择具有无公害无残留说明的药品,建议选用医用消毒药品,以保障出菇产品质量安全性。


     
     
    [ 技术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违规举报 ]  [ 关闭窗口 ]

     
    0相关评论

     
    推荐图文
    推荐技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本站  |  发展历程  |  顾问团队  |  会员入会  |  招聘信息  |  收款方式  |  联系我们  |  隐私政策  |  使用协议  |  信息规范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  违规举报  |  鄂ICP备20002293号-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