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桑黄母种获得
以采集自长白山区的野生桑黄作为研究材料,通过组织分离技术,经过提纯、复壮、再提纯检测获得优质桑黄菌种。通过母种培养基筛选获得了最适培养基,对生物学特性进行研究获得最佳培养条件。
二、母种制作
将配置好的母种培养基转入试管,在121摄氏度,30分钟高温高压灭菌,冷却后在接种台上进行接种,然后转移至培养箱中培养,待长满后获得母种。
三、原种制作
按比例将配置好的原种培养基装入菌种瓶,按照母种的灭菌,接种方式将母种接入原种培养瓶中,放入恒温培养箱中培养获得菌种。
四、栽培种制作
段木栽培栽培菌段制作:主料的选择以柞树等阔叶硬杂木为主。
截段劈柈-装袋-灭菌-冷却-接种室消毒-接种-培养
4.1菌丝培养
桑黄菌的发菌室要求提前使用臭氧进行杀菌,打扫干净。采用室内钢制层架摆放,菌袋平放,摆放4层。
4.2温度
发菌前7d温度控制在30℃,7d后温度缓慢降低至在25-28℃继续培养,菌丝发满袋后温度降低至22-25℃。继续培养15 -20d。
4.3湿度
发菌室内空气相对湿度控制在30-40%。
4.4通气
发菌前7d每天开门窗1次,每次通风换气10-20min,后期随着菌丝的生长增加通风次数和时间,保持发菌室空气新鲜。
4.5光照
用窗帘或遮阳网等遮挡门窗,表面长有少量瘤状物时便可进行出黄阶段管理。
4.6棚内栽培
出菇场地:塑料大棚规格为长度为35m,宽度为10m,高度为3.2m。
4.7场地处理
在大棚四周挖排水沟渠,使用前用生石灰对棚内进行消毒。
4.8段木袋处理
将桑黄菌段表面用75%的酒精进行消毒,然后对刀片进行消毒,使用刀片在距离菌段肩端3cm左右处划月牙口,每个菌段划口3-5处。
5.1 栽培方式
在棚内覆盖2-3cm厚的沙土,菌段“品”字形立体摆放在棚内,间距12cm,每平方米可栽培10段左右。
5.1.1出菇管理
保持割口处潮湿,确保子实体原基形成。棚内空气相对湿度达80%-95%之间。温度保持在24-28℃
5.1.2 子实体生长期管理
桑黄子实体的生长受到温度、湿度、光照强度、二氧化碳浓度的影响。出菇温度保持在28℃-30℃,根据季节对大棚进行遮阳和保温处理。湿度空气相对湿度控制在80%-95%之间.每天早晚进行通风换气,同时根据天气进行增加个减少通风换气的时间,保持棚内空气新鲜。
5.1.3 子实体越冬管理
桑黄属多年木腐真菌,采用木段埋土栽培,可连续生长3-5年之多。东北地区冬季天寒地冻,在冷棚栽培的桑黄处于结冻休眠期。一般10月下旬气温逐渐冷凉,桑黄子实体停止生长,这时可将塑料大棚封严,用土将棚周边底角膜压好。上冻前要向床面喷一次封冻水。冬季降雪天要及时清除棚上雪,防止积雪压塌大棚。翌年春季积雪融化,气温转暖时,应经常掀动大棚底角膜通风换。
6采收
桑黄子实体生长三年进行采收。菌盖不再生长,进入休眠期采收,适时采收是保证产品优质、高产的重要环节。以防桑黄子实体发霉变质。
国家食用菌产业技术体系延吉综合试验站/延边朝鲜族自治州农业科学院 杜忠伟 王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