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概述:黑木耳是一种胶质菌,属于真菌门,它是由菌丝体和子实体两部分组成。子实体新鲜时,是胶质状,半透明,深褐色,有弹性。干燥后收缩成角质,腹面平滑漆黑色,硬而疏,背面暗淡色,有短绒毛,吸水后仍可恢复原状。黑木耳属中温型菌类,它的菌丝体在15℃~36℃之间均能生长发育,但以22℃~32℃之间为最适宜。水分是黑木耳生长发育的重要因素之一。光线对黑木耳子实体原基的形成有促进作用,耳芽在一定的直射阳光下才能展出茁壮的耳片。根据经验耳场有一定的直射光时,所长出的木耳既厚硕又黝黑,而阴暗无直射光的耳场,长出的木耳、肉薄、色淡、缺乏弹性,有不健壮之感。黑木耳适宜在微酸性的环境中生活,以PH值5.5-6.5为最好。
技术要点:
1、常用培养基配方
(1)阔叶树木屑80%、麦麸或细米糠15%、石膏粉1%、生石灰0.5%,豆饼粉2%,磷酸二氢钾0.1%,培养料含水率60%~63%。
(2)木屑36.5%、棉籽壳50%、麦麸10%、豆饼粉2%,石灰0.5%、石膏1%,磷酸二氢钾 0.1%,培养料含水率60%~63%。
2、制袋:先将各种原料称好后放在一起搅拌均匀,培养料含水量在60—65%之间。采用常压灭菌方式灭菌,温度100℃,保持18~20小时。料袋冷却后接种,置于干燥洁净无光的环境中培养菌丝。
3、出菇管理:当黑木耳菌丝长满提时,即可将菌袋从培养室移到出菇棚出菇。采用小孔出耳的方式打洞催耳。开洞后的菌袋,首先要增加栽培环境的相对湿度达90%~95%,室温尽可能控制在20℃~25℃,并要保持良好的通风和较强的散射光照。在适宜的温度、湿度、通风和光照条件下,一般开洞7~12天,肉眼能看到洞口有许多小黑点产生,并逐渐长大,连成一朵耳芽(幼小子实体)。这时需要更多的水分,15℃~25℃的温度,强加散射光照和通风。耳芽形成后大约需要10~15天,耳片平展,子实体成熟,即可采收。
注意事项:1、昼夜温度都较低时,不适合大量浇水,大量给水耳芽长得也不快,只要水够用就可以。一般早品种昼夜温差在11—240C左右,就可以较好生长。2、倒地的菌袋要及时扶起,否则着地一面易产生杂菌。
3、杂菌袋不要与好菌袋混放,要单摆一床,根据情况浇水,必要时(杂菌有漫延)要增加日晒时间。
适宜区域:林芝、日喀则、昌都等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