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菌种 # 制备
1.原种选择
供试原种1813、88六妹羊肚菌(Morchellasextelata)及195、175梯棱羊肚菌(Morchellaimportuna),经过实验室菌丝活力检测后用于制备栽培种。
2.栽培种和外援营养包制备
用于制备栽培种和外援营养包的基质主要包含:小麦、谷壳、木屑、腐殖土、石灰、磷酸二氢钾。麦粒使用前必须泡胀或煮胀,环境温度20℃左右,冷水浸泡24~48h为宜。温度高,适当缩短浸泡时间;温度低,则延长浸泡时间,至无白心为宜。木屑和谷壳需要提前1~2h预湿,确保吃水彻底。按栽培种和外援营养包基质配制比例,pH值7左右,将浸泡彻底的小麦、预湿的木屑、谷壳与氢氧化钙、磷酸二氢钾混合,搅拌均匀,含水量控制在58%。
栽培种配方(质量比):小麦53%,谷壳18%,木屑15%,土壤12%,石灰1%,磷酸二氢钾1%。
外援营养包配方(质量比):小麦43%,谷壳26%,木屑20%,土壤10%,石灰1%。
02# 种植 # 管理
1.栽培地选择、搭棚及土壤处理
选择土质疏松、富含腐殖质,pH值5~7,喷水及排水良好的砂壤土,要求种植前半年内未使用除草剂和杀虫剂的地块。搭建8m×50m×2.5m规格塑料大棚,选择透光度为70%左右的遮阳网。大棚四周用薄膜覆盖,棚膜上面再用压杆或压线固定。注意留有通风口,以保证通风良好。
播种前1个月大水泡田10天,可杀死土壤中绝大多数病虫害,清理土壤中的杂物。自然风干后在地面撒施1层石灰,每667㎡用量50kg,深翻1~2次,深度25cm为宜,耙平后封棚高温闷棚1周。土壤相对含水量50%左右时,每个大棚内作4畦,厢面宽1.7m、高20cm,厢面间距0.4m,用于行走和排水。
2.播种及放置外援营养包
选择11月下旬播种,地温降到20℃以下。将所有工具严格灭菌,以防止菌种污染。选择长势良好、生命力强、无杂菌污染的栽培种揉碎,均匀撒在之前作好的厢面上,每667㎡用量200~300kg,然后在菌种上覆盖厚5cm的细土,覆土后立即撒1层草木灰。播种后7~10天,搁置营养袋以补充营养成分,2000~2500袋/667㎡。在营养袋中间划10cm左右的口,将划开口的一侧紧贴菌床横放,密度为5~6袋/㎡。搁置好后立即对播种畦覆黑膜保水及抑制杂草,四周用土适当压实。搁置40~60天后,外援营养包下端菌丝断裂或没有吸附力时,除去营养袋。
3.出菇管理及采摘
羊肚菌出菇前,土壤相对含水量控制在70%左右;羊肚菌出菇后,土壤相对含水量控制在40%~50%,空气相对湿度控制在80%~95%,出菇棚内温度控制在15~20℃。棚内温度过高时应及时通风降温,必要时掀开薄膜大棚,喷水降温。
羊肚菌出菇速度快,采收时间很短。子实体出土后10~20天成熟,菌帽由深灰色变成黑色,菌盖5~10cm,菌柄纯白色但未变黄时,用小弯刀将菌柄基部削断,不带泥土。
4.储藏和运输
采收后的鲜菇应及时清理泥土。若销售鲜菇,按要求分级包装,一般采用泡沫箱、吸水纸、冰袋、封口胶带快速包装和运输。包装后及时运出,不能长时间存放,以免腐烂。鲜菇不能及时销售时,快速晒干或烘干,装入塑料袋密封储藏。
03# 产量 # 经济效益分析
本种植试验中,梯棱羊肚菌195产量最高,达5100kg/h㎡,667㎡经济效益2.7万元左右;其次是六妹羊肚菌1813,产量达4800kg/h㎡,667㎡经济效益2.4万元左右;梯棱羊肚菌175产量居第3,达3600kg/h㎡,667㎡经济效益1.4万元左右;六妹羊肚菌88产量最低,为3000kg/h㎡,667㎡经济效益6000元左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