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菇网-食用菌产业门户网站
省级分站
分类网
  • 装袋机
  • 当前位置: 首页 » 技术 » 栽培技术 » 正文

    技术 | 羊肚菌林下仿生高产栽培技术


    【发布日期】:2025-10-28  【来源】:温室园艺农业工程技术
    【核心提示】:技术 | 羊肚菌林下仿生高产栽培技术

    摘要: 羊肚菌作为一种珍稀食用菌,因其独特的口感和丰富的营养价值而备受市场青睐。然而,传统的栽培方式往往存在产量低、质量不稳定等问题。因此,该文结合林下生态环境的特点,从选择适宜的林地、优化栽培基质、科学管理以及病虫害防治等方面,总结了羊肚菌林下仿生高产栽培技术,旨在为羊肚菌的规模化种植提供科学依据和技术支撑。

    关键词: 羊肚菌;林下仿生栽培;高产技术

    羊肚菌是一种珍贵的食用菌类食材,具有丰富的营养价值和多种功效与作用,在市场上备受青睐。然而,由于野生羊肚菌的生长环境特殊且数量有限,导致其供不应求,价格居高不下。为了满足市场需求,同时保护野生资源,人们开始探索羊肚菌的人工栽培技术。甘肃成县位于甘肃省南部,属于温带季风气候区,四季分明,光照充足,雨量适中,土壤富含有机质和多种微量元素,非常适宜野生菌的生长和发育。成县拥有丰富的林业资源,森林覆盖率较高。林下环境为野生菌的生长提供了天然的遮阴和保湿条件,有利于野生菌的菌丝生长和子实体形成。林下仿生栽培技术模拟羊肚菌自然生长环境,结合科学管理,实现高产优质,同时充分利用林业资源,减少化肥农药使用,降低环境污染,保护了生物多样性,实现了生态与经济双赢。

    1.羊肚菌栽培地选择

    应选交通便利、地势平坦、排灌方便的林地,确保运输便利、排水良好且水源充足。同时,远离污染源,保持空气清新、水质洁净,为羊肚菌生长提供良好生态环境。优选壤土或沙质混合土,pH值6.5~7.5,土质疏松肥沃且富含腐殖质,以满足羊肚菌菌丝生长和子实体发育的营养需求。选择郁闭度0.6以上的针叶纯林、针阔混交林等,提供适宜遮阴,减少强光直射的不利影响。同时,林分结构稳定、林木生长良好,有助于保持生态平衡和羊肚菌的稳定生长。

    2.羊肚菌栽培时间

    成县羊肚菌林下栽培时间灵活,但主要集中在秋季10月至11月初和春季4月中旬至5月中旬。秋季气温渐降、湿度适中、降雨多,利于菌丝生长和子实体发育;春季气温回升、光照充足、降雨适中,同样适宜羊肚菌生长。选择栽培时间时,需关注气温保持在8~20℃,并确保相对湿度约80%,以满足羊肚菌生长需求[1]。

    3.菌种收集

    3.1   菌种选择

    成县林下栽培羊肚菌主要品种有‘梯棱’‘六妹’和‘七妹’羊肚菌。‘梯棱’羊肚菌菌盖有脊横隔,出菇多且稳定,易栽培;‘六妹’羊肚菌肉厚色深,口感独特,价格高;‘七妹’羊肚菌产量高,适合大面积栽培。选择菌种时,需考虑适应性强、产量高、抗病虫害能力强及遗传稳定性好等因素。

    3.2   菌种获取

    孢子采集,羊肚菌的孢子只能通过其子实体进行采集。通常,在羊肚菌成熟后,其子囊果会开裂并释放出孢子。此时,可以使用无菌工具轻轻刮取子囊果内壁上的孢子,然后将其收集到无菌容器中。将采集到的孢子进行分离,可以采用显微镜下挑取单个孢子进行培养的方法,或者使用孢子悬液进行培养。在无菌条件下,将孢子接种到适宜的培养基上,进行培养以获得纯菌种。在人工栽培中,成县林区常采用菌丝作为繁殖体,这些菌丝通常是从大型菌种供应企业采购,并在土壤或基质中快速繁殖后保存。

    4.栽培基质准备

    成县羊肚菌林下仿生栽培的基质配方为木屑75%、麸皮20%、磷肥1%、石膏1%、腐殖土3%。将上述基质混合均匀后,喷水调整至相对含水量15%,随后在121℃、0.11 Mpa的条件下灭菌3~4 h。待基质冷却至室温,拌入菌种并装袋[2]。

    5.拌种装袋

    将菌种均匀拌入栽培基质,每1 g菌种可以拌入100 g栽培基质中,确保菌种与基质充分混合,为羊肚菌的生长提供均匀的营养环境。‌选择聚丙烯或聚乙烯等材质的塑料袋,每袋装入拌好菌种的栽培基质500~600 g,将塑料袋口密封好,放入灭菌锅中,在121℃、相对压力0.11 Mpa的条件下灭菌3~4 h,杀死基质中的杂菌和害虫,确保羊肚菌的正常生长。

    6.菌袋摆放

    在羊肚菌菌种播撒后7~10天,当菌种形成白色的菌霜时,开始摆放营养包(即含有菌种的栽培基质袋)。另一种判断标准是当菌丝完全长满土面时,即可进行营养袋的摆放。摆放前,用刀子竖着在菌袋上划两道口,使袋子里面的料暴露出来,有利于菌丝对养分的吸收和输送。划口的一侧应贴着立体架的支撑面,摆放时要轻轻按一下,使菌袋支撑面充分接触。营养袋应均匀地摆放在垄面或畦面上,确保每个区域都能得到充分的营养支持。营养袋的摆放方式通常采用“品”字形摆放,袋间距保持在30~40 cm,以确保菌丝能够充分蔓延并吸收养分[3]。摆放完成后,进行覆膜作业,以增加土壤的温度和湿度,有利于羊肚菌的生长。

    7.管理技术

    7.1   湿度管理

    羊肚菌的生长需要适宜的空气湿度和栽培基质湿度。通常,生长环境空气相对湿度需保持在65%~85%,而栽培基质的相对含水量则需保持在大约15%。这一湿度范围有利于羊肚菌菌丝的生长和子实体的形成。通常在早晨或傍晚进行喷水,此时气温较低,喷水后不易造成高温高湿的环境,有利于羊肚菌的生长。在干旱季节或天气干燥时,应增加喷水次数和喷水量,以保持栽培基质的湿润度。避免在中午高温时段喷水,以免造成温度剧烈波动和病害的发生。

    7.2   光照管理

    在林下仿生栽培中,可以利用林木的自然遮阳效果。选择林分郁闭度大于0.6的阔叶纯林或混交林进行栽培,如桦树、杨树等。这些林木能够提供足够的阴凉面积,同时保持一定的通风和透光性,有利于羊肚菌的生长。如果林木的遮阴效果不足,可以在林下搭建遮阳网进行辅助遮阴。遮阳网应搭建在距地面2 m左右,以确保林下光照强度适中。

    7.3   菌种选择

    栽培约30天左右开始有菌体长出,45天时是出菌的高峰期。待菌柄生长至5 cm时可进行选菌操作,每丛子实体中挑选1~2个健壮的菌株,每袋保留6~8丛子实体[4]。为确保养分集中供应给选留的子实体,需疏除每丛周边的弱小个体。选菌时,应遵循“早选、选壮”的原则,即优先挑选早期出现且生长健壮的子实体,以提高羊肚菌的整体质量和产量。

    7.4   病虫害防治

    因栽培基质经高温灭菌处理,病害较少,虫害主要防治跳虫、菇蝇和菇蚊。跳虫是一种常见的害虫,群集性强,危害大,会在土壤缝隙中咀嚼菌丝,钻入外源营养袋,在袋中繁殖,造成菌丝的破坏和营养的丧失。利用跳虫的喜水习性,可以在有跳虫的地方放1盆清水,跳虫进入水中后会被淹死。这种方法可以长时间使用,以降低昆虫的密度。或用氯氰菊酯1000~2000倍液进行喷施,也可以有效杀灭跳虫。菇蝇和菇蚊,可用杀虫灯、粘虫板诱杀。菇蝇用0.6%印楝素乳油2000 倍液喷雾防治。菇蚊用3.2%苦参碱乳油1500倍液喷雾防治[5]。

    8.采收管理

    待羊肚菌子囊果长至10~15 cm,颜色变成黑褐色,菌帽的凹坑较为明显时,即可采收。采收最佳时期以菌盖由浅褐色转为深灰色为标志,此时菌盖脊与凹坑轮廓分明,产量最高,肉质厚实有弹性。采收时用手捏住羊肚菌根部,用刀沿地表切下。切勿直接用手拔,以免破坏土壤表面和影响其他羊肚菌生长。采收后的羊肚菌应及时清理泥土并晒干或烘干保存。新鲜采摘的羊肚菌也可装入带有保鲜膜的泡沫箱中,存放在2~5℃的冷库中延长保鲜期。

    参考文献

    [1]  蒙菲菲, 凌巧, 刘姻婷, 等. 羊肚菌人工栽培研究进展[J]. 南方农业, 2021(10): 41-44.

    [2]  曾庆庆, 周丹, 刘远伦, 等. 林下羊肚菌栽培技术[J]. 西北园艺(综合), 2023(4): 32-34.

    [3]  赵爱连. 宝丰县羊肚菌林下种植高产栽培技术[J]. 河南农业, 2024(9): 21-22.

    [4]  高顺全. 羊肚菌林下栽培关键技术研究[J]. 中国林业产业, 2024(8): 57-58.

    [5]  王玲. 沿河县羊肚菌林下栽培技术研究[J]. 园艺与种苗, 2024(5): 22-23.

    作者简介:田永强(1977-),汉族,甘肃成县人,助理工程师,研究方向:林业技术推广与应用。

    本文下载:

    http://www.nygcjs.cn/article/doi/DOI:10.16815/j.cnki.11-5436/s.2025.03.013

     
     
    [ 技术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违规举报 ]  [ 关闭窗口 ]

     
    0相关评论

     
    推荐图文
    推荐技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本站  |  发展历程  |  顾问团队  |  会员入会  |  招聘信息  |  收款方式  |  联系我们  |  隐私政策  |  使用协议  |  信息规范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  违规举报  |  鄂ICP备20002293号-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