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菇网-食用菌产业门户网站
省级分站
分类网
  • 装袋机
  • 当前位置: 首页 » 技术 » 栽培技术 » 正文

    食用菌新秀---巴西蘑菇(姬松茸) 优质高产栽培技术


    【发布日期】:2010-07-14

                                                                             集美区农业局 温斌生 龚晓芳
           一、前言
           巴西蘑菇(姬松茸)是我市新引进的“菌坛新秀”。
           近年来,我市原有的食用菌拳头产品──蘑菇,生产不景气,特别是1996~1997年,全省蘑菇生产急剧下滑,产量跌幅60%以上,使刚刚恢复元气的福建蘑菇产业遭到致命的打击,产业优势黯然失色。为了打开食用菌生产新局面,增加出口创汇,我区于1996~1997年引进巴西蘑菇进行试种,喜获成功,并于1997~1998 年示范推广了近2万平方米,每平方米单产达5~7.5公斤,鲜菇每公斤8元,干菇每吨10~16万元,成为本地区新的食用菌出口创汇产品,取得显著的社会经济效益。本文根据该菌株的生物学特性结合本地区的气候条件和二年来的栽培试验,总结出一套适应厦门地区的栽培管理技术。
            二、巴西蘑菇概述:
            巴西蘑菇(Agaricus blazei Murrill又名姬松茸),属担子菌亚门、层菌纲、伞菌目、蘑菇(黑伞)科,蘑菇(黑伞)属,原产巴西,秘鲁。1992年福建省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土壤肥料研究所引进该菌种,进行栽培研究。巴西蘑菇新鲜子实体含水量85~87%,据测定,每100克干菇组成为:粗蛋白质45~50%,糖分38~45%,纤维质6~8%,粗灰分5~7%,粗脂肪3~4%,维生素B10.3mg, B23.2mg,麦角甾醇0.1~0.2%,矿物质元素磷7486,镁528,钙157,钠118,铜14,硼9,锌9,铁6,锰2,钼0.1ppm。
             巴西蘑菇味道鲜美,具有杏仁香味,蛋白质和糖分含量为香菇的2 倍以上。提取物中所含的甘露聚糖对肿瘤,特别是腹水瘤、痔疾,增强精力等具有神奇的功效,并因其较高的食用价值、药用价值及自身的特色深受美食、保健和医学、药学界的极大关注。
              三、巴西蘑菇生物学特性
              巴西蘑菇是夏秋发生的一种腐生菌,要求高温、多湿、通风的环境条件。
              水分要求:培养料最适含水量55~60%(料水比1:1.4),覆土层最适含水量60~65%,菇房空气湿度75~85%。
              营养需求:该菌株能分解利用农作物秸秆(如稻草)、动物粪便(如牛粪)、木屑、蔗渣等作为碳氮源。
              温度要求:菌丝发育温度为10~37℃,适温23~27℃。子实体生长温度为20~33℃,适温21~26℃。
              光照要求:菌丝生长不需要光线,但阳光能间接影响培养料的温度。
              空气需求:该菌株属性好氧,菌丝生长和子实体的生长发育都需要新鲜的空气。
               pH值: 在pH 4.5~8范围内可生长,最适pH 6.5~7.5。
              四、栽培技术
              可参照双孢蘑菇的栽培方法和技术。
              1.培养料配方
               A.稻草1500公斤,牛粪1300公斤,麦皮或花生饼100公斤,尿素18公斤,碳酸钙或石膏粉50公斤,过磷酸钙50公斤,石灰粉25公斤,PH7~7.5。
               B.稻草750公斤,蔗渣750公斤,牛粪1300公斤,麦皮或花生饼100公斤,尿素18公斤,碳酸钙或石膏粉50公斤,过磷酸钙50 公斤,石灰粉30公斤,PH7~7.5。
               2.栽培季节与培养料处理方式
              经二年多实践证明,春季低温阴雨,培养料质量较差,播种后菌丝生长慢,后期高温易死菇和发生病虫害,量低质差。因此,春季不宜栽培。
              根据我市气候特点,应把培养料建堆最佳日期调整在8月20~25日,争取11月初出菇至次年元月底采菇结束。培养料后发酵应采用二次发酵技术。堆制消毒程序:预湿2天→建堆4天→一次翻堆3天→二次翻堆3天→三次翻堆2天→上床培养自然升温2天→ 60℃巴氏灭菌消毒保持10小时→控温48~52℃达72小时, 每天小通风1~2次,每次数分钟。
              3.培养料标准
               料色为褐棕色,腐熟均匀,富有弹性,含水量65%左右,PH7.5,无臭味异味,具有浓郁的料香味,料内及床架上长满棉絮状的嗜热性微生物菌落。
              4、栽培管理
              (1)播种 二次发酵结束后,打开门窗,待培养料温度降至30 ℃左右时,把培养料均摊于中间三层,厚度自上而下分别为30、32、35cm,上下翻透抖松,若料偏干,可适当喷洒冷开水调制的石灰水并再翻料一次,使之干湿均匀,如料偏湿,可将料抖松并加大通风量,降低料的含水量然后整平料面,料层厚度掌握在20~25cm左右,当料温稳定在28℃左右时播种,播种量应比双孢蘑菇增加一倍。每1.5平方米使用2瓶麦粒种,撒播并部分轻翻入料面内,压实打平。
              (2)发菌 播种后2~3天,适当关闭门窗 ,保持高湿,以促进菌种萌发。3天后,当菌丝发白并向料上生长时,适当增加通风量,播种后6~8天,菌丝基本封面,逐渐加大通风量,促使菌丝整齐往下吃料,菇房相对湿度控制在80%左右。一般播种后18~20天菌丝可发菌到床底。
               (3)复土 当菌丝生长到料底时开始复土,复土材料为本地红壤土与砻糠(或谷壳灰、煤渣)混合物,比例为7:1。每100平方米的复土材料加入40%多菌灵0.5公斤。复土前预湿4~5天,含水量为60~65%,一般采用手捏可成团,松开一抖即可松散为宜。
               (4)出菇管理 复土12天,当菌丝爬上土层后喷水,表面保持湿润,喷水量为每次0.9~1.35kg/m2,通常播种后30天左右出现菇蕾。床面喷水应以间歇喷为主,轻喷为辅,坚持一潮菇喷一次重水的原则,处理好喷水、通风、保湿三者的关系,以达到高产、稳产、优质。
               (5)采收 当子实体生长到标准大小时,应及时采摘。掌握潮头菇稳采、密菇勤采,中间菇少留,潮尾菇速采的原则,采菇时应先向下稍压再旋转采下,避免伤动周围小菇。采菇后应清除菇脚,死菇和老根,并及时补土,保持床面平整卫生。
                五、产品加工:
                采收后的鲜菇,可整朵或由盖至柄对半切开,置于烘干炉内烘干至成品。干品气味芳香,菌褶白。用透明塑料袋包装,外包装选用纸皮箱或根据客户要求。

     
     
    [ 技术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违规举报 ]  [ 关闭窗口 ]

     
    0相关评论

     
    推荐图文
    推荐技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本站  |  发展历程  |  顾问团队  |  会员入会  |  招聘信息  |  收款方式  |  联系我们  |  隐私政策  |  使用协议  |  信息规范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  违规举报  |  鄂ICP备20002293号-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