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菇网-食用菌产业门户网站
省级分站
分类网
  • 装袋机
  • 当前位置: 首页 » 技术 » 栽培技术 » 正文

    栽培双孢蘑菇


    【发布日期】:2010-07-15

          发展双孢蘑菇市场好、不愁销,投入低,产出高,效益好,一般投入产出比可达1:3到1:4,按每平米中等产量,可产蘑菇20斤,以每斤保护价0.9元计算,扣除成本后,每平米可获净收入10元左右,这样,每户发展100平米,就可获净收入1000元左右,是种粮效益的10倍。那么,怎样栽培双孢蘑菇呢?我们认为应把好“十关”:
          一、建棚关。菇棚的构建要本着经济、实用、方便操作、力求高产高效的原则,灵活建造。可采取三种形式:第一是建砖木结构的永久式菇房,要求坐北朝南,排水通畅,又近水源,既要能通风换气,又要能保温保湿。第二是建简易的菇棚,所需的材料为竹子、铁丝、塑料薄膜等,搭建方便、成本低。第三是利用空房进行改造即可使用。如旧的厂房、校舍等都可改造利用。建棚必须在7月底以前完成。
          二、备料关。所有食用菌的生长规律都要求,菌类生长必须具备碳源如稻麦草、氮源如牛粪、饼肥,无机盐如石膏,矿物质如磷肥等。蘑菇栽培如何备料配料呢?实践证明,蘑菇生长的成功配方是(每100平方米)需:干稻草1500公斤或干稻草、干麦草各750公斤、干牛粪750公斤、饼肥50公斤、尿素10公斤、碳酸氢铵40公斤、过磷酸钙30公斤、石膏粉50公斤、石灰粉25公斤。以上务必要在七月底前备到位。
           三、建堆发酵关。主要采用两次发酵法。
          ㈠前发酵。要求高温快速发酵。根据我县情况,建堆发酵工作可以从8月上旬开始。一是在堆料场地选择上,要选择地势较高、排水方便、又近水源的地方为堆料场地。二是在建堆体积上,一般栽培100平米,料堆长6米左右、宽2米左右,高1.7米左右。三是在堆制方法上,先用稻麦草铺底,厚约30公分,四边要整齐,厚薄要一致,然后铺上一层薄薄的牛猪粪及其它辅料,这样一层草一层粪往上堆,边堆边淋水,最后在堆肥顶上盖一层2寸厚的草被,这样可以防日晒雨淋,增温保湿透气。堆肥的四周要基本垂直,以利边料发酵腐熟。建堆之后要搞好翻堆,翻堆一般采用5、3、3式三次翻堆,即第一次翻堆时间是在建堆后的第5天,第二次是第一次翻堆后的第3天,第三次是第二次翻堆后的第3天。翻堆时,要把底下的翻到上面,四周的翻到中间,粪草要充分抖松,均匀干湿一致。第一次翻堆的温度必须达到70℃左右,每次翻堆要适当增补石膏粉、石灰粉等辅料,草粪的含水量在65%左右,前发酵的完成标准是颜色呈深咖啡色,有弹性韧性不易拉断,酸碱度为PH8左右。
          ㈡后发酵。后发酵的目的在于进一步杀灭菇房、菇棚和培养料中的杂菌和害虫,促进料内的腐殖霉菌和高温放线菌等有益微生物的大量繁殖和生长,并转化料内的养分,以供蘑菇生长吸收利用,从而增加可供蘑菇吸收利用的营养成份。此项工作要在8月20日左右完成。
           四、消毒关。消毒是保证蘑菇生产高产高效的一项重要措施,消毒要分两次进行,第一次是培养料进棚、进房前认真做好清洁消毒工作。具体做法是:培养料进房前2--3天,菇棚内用0.5%的敌敌畏喷洒一次,用量以能保证床架、墙壁都能喷到为宜,密封24小时,隔两天,再喷一次波尔多液。之后,洒一层石灰粉,做到均匀稀疏,然后即可进料。第二次是培养料进棚后进行消毒。方法是将锅炉支放于菇棚一边,安一排气管伸入菇棚内,锅炉内加满水,在锅炉底加热,让热气通过管道排放于菇棚内,使培养料、菇棚室内温度上升到60~62℃,保持8小时,然后将温度降至50~52℃,保持3~4天,最后降到45℃左右,打开门窗通风换气,准备播种。时间应在8月下旬左右完成。
          五、播种关。播种以气温稳定在25℃左右为好,我县丘陵地区一般在8月下旬为宜。培养料的含水量在60%左右,且无氨臭气和甲醛气味。播种的具体方法是撒播。先将占总用量3/5的菌种均匀地撒在料面上,然后将菌种翻入料内,深约3--4公分,然后再将其余的2/5的菌种均匀地撒在料面上,轻轻拍平。播种量以每平方米用450克的菌种一袋。随着栽培时间向后推移,菌种用量应适当加大。
           六、养菌关。养菌管理主要是播种后覆土前一段时间的管理,主要目的是促使菌丝尽快萌发定植,并在料层中迅速生长。总的要求是温度控制在22--25℃,菇房、菇棚湿度控制在70%左右,适当通风,补充水份,此时菇棚、菇房要无光为好。
          七、覆土关。覆土的作用在于促使蘑菇菌丝由营养生长转入生殖生长,提供高湿度和起支撑作用。一是在覆土选择上,应选择生土,要求保水力强,孔隙多,颗粒状。二是在覆土的制备上,要制作直径在2公分的粗土和直径在1公分的细土,晒干备用。三是在覆土的方法上,菌丝吃料达4/5就开始,先覆粗土,厚度达2公分,待土缝间可见菌丝时再覆细土。8--10天后,便可见到菇蕾。四是在覆土后的管理上,首先,从覆土到出菇约需半个月,覆土后前三天要坚持调水(石灰清水),要求达到粗土上面水淋淋,掰开无白心,用手捏得扁而不粘手。调水结束后,要关闭门窗吊菌丝,促使菌丝向粗土上生长,5--7天后即覆细土。其次,覆细土后调水要掌握先少后多、先干后湿的原则,防止调水太快。2--3天调好细土水分,调水结束后即关窗。当菌丝大部分长到细土缝时,就要开窗大通风两天,减少菇房湿度,抑制菌丝向上生长,使绒毛菌倒伏变粗,长成线状菌丝,横向生长,促进线状菌丝扭结成原基。其三,当细土中菌丝已相互交织成线状,在避开20℃以上高温的原则下,及时喷结菇水,同时结合大通风,促使蘑菇子实体在距表面0.5公分左右的部位大量形成。
          八、出菇管理关。分为秋菇、冬菇、春菇管理。
          ㈠秋菇管理。时间为10--12月底。产菇棚最适宜子实体生长发育的环境条件为:温度13--18℃左右,空气相对湿度90%左右,培养料含水量65%左右,土层湿度20%左右,菇房内空气要清新。重点应围绕水份灵活运用。有关水的运用可分四个环节来说明:一是喷出菇水要看得准。要少食多餐,2天内喷完,要避开高温,宜在晚间进行。二是喷保持水要求稳。喷出菇水后,经2--4天,小菇已长成“绿豆”、“蚕豆”大小,此时,以掌握“菇多水多”的原则,稳定喷水量。三是维持正常生长的水份要经常。改用细孔单喷头,水量要小,结合通风。四是在第一潮菇结束后,继续培养1--2天,要及时喷上转潮水,转潮水要突出一个“重”字,使第二潮菇及时得到适宜水份,能整齐成批转潮。
          ㈡冬菇管理。时间为1--2月。随着大批菇采收,加上冬季气温明显下降,出菇量随之减少,潮次变得不明显。因此,中期管理,喷水的原则是“出菇水要停,保持水要稳,维持水要勤”,且喷水时间由早晚改为中午前后进行。
          ㈢春菇管理。时间为3--5月。春菇阶段的水份管理原则上掌握“先稳后准”。早春时,要升温并通风换气,在午后气温较高时通风。晚春时,应避开高温进行通风及喷水。
          九、采收关。一是在采收的时机上,当菇盖长到1.8--4公分时,要及时采收。过大,会影响质量,过小,会影响产量。特别是在秋菇前期和春菇后期,气温高,出菇密,生长快,容易出现开伞薄皮菇,此时应当提早采收。在旺产期每天采收2次,早晨和下午各采一次。二是在采收方法上,蘑菇较密时,用手捏住菇盖轻轻旋转采下,注意不要带出或弄松周围的小菇;对丛生在一起的球菇,采摘时用小刀切下大的留下小的;采下的蘑菇要放在篮内,防止损伤;采收后要及时用小刀把菇柄下端带泥的部分切去,刀口与菇根垂直,切口要平整。
          十、分级关。鲜蘑菇采收后,要及时分级,及时交售。蘑菇一般分为三级。
          一级菇:菇盖直径2.5--4公分,菇柄留长不超过0.8公分。菇体新鲜洁白、圆整,菇柄粗壮,菇盖厚实,无锈斑、无虫蛀。
          二级菇:菇盖直径4--6公分,菇柄留长不超过0.8公分,菇体新鲜洁白,有少量小畸形菇和薄皮菇。无锈斑、无虫蛀。
          三级菇:菇盖直径6公分以上,菇柄留长不超过0.8公分,有少量畸形菇和薄皮菇及空心白心菇。无锈斑、无虫蛀,但三级菇不好销售。

     
     
    [ 技术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违规举报 ]  [ 关闭窗口 ]

     
    0相关评论

     
    推荐图文
    推荐技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本站  |  发展历程  |  顾问团队  |  会员入会  |  招聘信息  |  收款方式  |  联系我们  |  隐私政策  |  使用协议  |  信息规范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  违规举报  |  鄂ICP备20002293号-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