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菇网-食用菌产业门户网站
省级分站
分类网
  • 装袋机
  • 当前位置: 首页 » 技术 » 栽培技术 » 正文

    人工栽培猪苓空窝的原因


    【发布日期】:2013-06-07  【来源】:易菇网  【作者】:汉中职业技术学院 黄庆林
    【核心提示】:近年来,由于市场需求刺激、猪苓野生资源日渐枯竭,货源紧俏,价格持续上涨,导致苓种紧缺!有些人不得不将老化的、机械损伤的、病毒、病菌感染的、保藏不当失去生活力的猪苓菌核做种。
       一、选种不严或猪苓种退化
      目前生产中,人工栽培猪苓的主要方式是无性繁殖,即用小的猪苓(菌核)做种,与蜜环菌伴栽,猪苓得到蜜环菌提供的充足的养分后,菌丝迅速繁殖,突破菌核表皮层,长出白色幼小的苓头,并不断增大,形成新的猪苓。如果选种不严,或者使用退化苓种都可能导致空窝。
      近年来,由于市场需求刺激、猪苓野生资源日渐枯竭,货源紧俏,价格持续上涨,导致苓种紧缺!有些人不得不将老化的、机械损伤的、病毒、病菌感染的、保藏不当失去生活力的猪苓菌核做种。
      还有的农户采用多代无性繁殖后的猪苓菌核做种,就有可能造成栽培用的猪苓菌种老化、退化,生活力下降。种下去之后,不但猪苓种没有分解吸收蜜环菌的能力,其苓种本身的营养,反而被蜜环菌吸收殆尽(吃掉),导致空窝。
      二、场地选择不当
      猪苓与其他食用菌一样,在其生长发育过程中与周围环境因素有着密切关系,长期的生物进化过程中,形成了猪苓生长所特有的生态系统,其中,林地生态系统是猪苓世代延续的主要场所。林地生态系统与空旷地相比,光、温、水、气等条件更适合猪苓菌的生长。
      猪苓适生与疏松、湿润(土壤含水量在20%左右)、微酸性(ph值4.2-6.6)的沙壤土中,生长最适温度为15℃-24℃,当温度的低于8℃,高于25℃即停止生长,进入休眠状态。坡向西南、西北均可,但必须有一定的树木遮盖阳光,树下腐植质、落叶层厚的山坡,才能满足蜜环菌和猪苓的生长。
    在次生林缘、林内选半阳半阴的山坡,坡度在40°以下、腐殖质含量丰富、排水良好的沙质土壤的荒山荒地、新造林地,二荒地最为理想。而生产中选地不当,往往导致土壤环境中水分、温度、通气等主要因素不能满足猪苓与蜜环菌的生长,是造成空窝和栽培失败的主要原因之一。
      三、蜜环菌退化或生长不良
      猪苓的生长发育与蜜环菌有着密不可分关系,没有蜜环菌的侵入,猪苓是不能自养的,也不能直接寄生于活的或者腐朽的树木上,而是依靠蜜环菌提供营养。
      蜜环菌索一端侵入菌材上吸收营养物质,另一端侵入猪苓菌核,猪苓菌核只有被蜜环菌侵染后,蜜环菌的代谢产物及侵染后期的菌丝体都可成为猪苓的营养,猪苓得到充足的养分后菌丝迅速繁殖,突破菌核表皮层,长出白色幼小的苓头,不断增大,形成猪苓。
      猪苓和天麻一样,一生都离不开蜜环菌,猪苓生长的好坏,与蜜环菌材的大小、多少以及蜜环菌长势的强弱密切相关。蜜环菌生长旺盛,生活力强,猪苓才能得到充足的营养,更好地生长。如果蜜环菌生长不良,营养供应不足,猪苓长势就差,甚至中途死亡。 
      而生产中,有不少农户往往不重视蜜环菌材的培养。有的不更新蜜环菌种 ,长期使用老棒加新棒的办法培育菌材,其蜜环菌已经退化或生长不良,杂菌多满足不了猪苓生长所需的营养,导致猪苓夭折、腐烂造成空窝;有的所用菌材太小,而周围又没有活树根可以补充,猪苓还没有长大,菌材已经耗尽,又没有及时补充新材,导致猪苓营养中断,造成空窝。
      四、栽培模式有待进一步完善
      猪苓生长周期较长,进行人工栽培的时间较短,很多省时省事高产的栽培模式还处于试验阶段。许多地方相继进行了仿野生栽培法、猪苓菌核无性繁殖栽培法,猪苓纯菌种人工接种栽培法、猪苓与天麻混合栽培法等多种栽培方法,但仍然存在繁殖系数小、周期长(3~5年)、接菌率低、产量不稳等问题。如平地栽培的水分管理、营养管理、病虫害防治和采收都比较便利,但是夏季温度难以控制,并且土壤中腐殖质含量通常太低,不适宜猪苓生长。
          室内栽培水分、温度及通气等因素虽然容易控制,但是很难协调;即使是传统的仿野生栽培模式,问题依然很多,比如林地栽培虽然猪苓生长所需的温度适宜、营养物质充足,但是环境条件难以控制,易受灾害性天气的影响,管护难度大,野猪破坏严重,以及优良种苓品种短缺等都影响猪苓的产量。生产中,一些人不经过栽培实验,盲目引进一些不切合当地实际的栽培模式,往往导致栽培失败,造成空窝减产,损失惨重!
      五、气象因素及病虫危害
      近年来,由于自然环境的破坏,灾害性天气时常发生,要么干旱少雨,要么暴雨成灾,要么持续高温。猪苓虽然在地下土壤中生长,但降水多少和温度的变化及场地的选择对猪苓的生长至关重要。
      近年来,遭遇极端天气的破坏,也是造成空窝的原因之一。如持续高温干旱、暴雨、山洪、泥石流等都可能造成空窝及毁灭性的损失!
      病虫危害较常见的是杂菌影响蜜环菌的生长,以及积水造成猪苓生理性腐 烂。虫害主要是蛴螬、蝼蛄咬食菌材、 蜜环菌菌丝和幼嫩的猪苓菌核。有害动物如鼢鼠、野猪等,打洞、毁窝破坏猪苓生长。
      六、其它因素
      人工栽培猪苓,技术是关键,它不像普通食用菌那样好培养,猪苓生长周期长,生长缓慢,人工栽培猪苓还需要一定技术保证。因此,若要进行栽培,必须通过专业的技术培训,一般初中以上文化程度都能掌握,大规模的生产,最好请专家技术把关。提前做好密环菌材的培养,周密计划,早作准备,抓住关键环节,精心安排生产。
      比如山场的选择、菌材的准备、蜜环菌的培养、猪苓种的选择、栽培时间、栽培模式、技术储备以及资金、劳力的准备都应提前到位。如果前一道工序没有抓好,后一道工序就要落空。生产中,往往有人仓促上马,缺这少那,临时凑合,栽培质量得不到保障,技术服务不到位,人为造成失误,导致栽培失败,造成空窝。
     
     
    [ 技术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违规举报 ]  [ 关闭窗口 ]

     
    0相关评论

     
    推荐图文
    推荐技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本站  |  发展历程  |  顾问团队  |  会员入会  |  招聘信息  |  收款方式  |  联系我们  |  隐私政策  |  使用协议  |  信息规范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  违规举报  |  鄂ICP备20002293号-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