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菇网-食用菌产业门户网站
省级分站
分类网
  • 装袋机
  • 当前位置: 首页 » 技术 » 栽培技术 » 正文

    北方鸡腿菇种植技术


    【发布日期】:2024-01-02  【来源】:龙职微农
    【核心提示】:北方鸡腿菇种植技术

    鸡腿菇长生于春末或夏秋雨后的树林、田野等处肥沃的土壤中。近年来,美国、荷兰、法国、德国、意大利,日本、中国等相继栽培鸡腿菇成功,由于鸡腿菇生长周期短、生物转化率高、易于栽培,规模在迅速扩大。其生产的鲜菇、干菇(切片菇)、罐头菇,在国内、国际市场都很受欢迎。鸡腿菇幼时肉质细嫩,鲜美可口,色香味皆不亚于草菇。鸡腿菇还是一种药用蕈菌,味甘性平,有益脾胃、清心安神、治痔等功效,经常食用有助消化、增进食欲和治疗痔疮的作用。据《中国药用真菌图鉴》等书记载,鸡腿菇的热水提取物对小白鼠肉瘤180和艾氏癌抑制率分别为100%和90%。另据报道,鸡腿菇含有治疗糖尿病的有效成分,以每公斤体重用2克鸡腿菇的浓缩物投给小白鼠,1.5小时后降低血糖浓度的效果最为明显。是糖尿病患者保健食品之一。鸡腿菇是一种条件中毒菌类,其毒素易溶于酒精,与酒类或含酒精的饮料同时食用会引起中毒,表现为呕吐、醉酒等现象。    

    鸡腿菇[Coprinus comatus(Muell.ex Fr.) Gray]又名毛头鬼伞、毛鬼伞、刺蘑菇,在真菌分类学中属真菌门,担子菌纲,无隔担子菌亚纲,伞菌目,鬼伞科,鬼伞属,鸡腿菇。

    鸡腿菇的菌丝体前期为白色或浅灰白色,绒毛状,细密,气生菌丝不发达,一般贴培养基表面生长;生长后期经覆土,加粗成致密的线状菌丝,线状菌丝扭结后才能形成菇蕾。生长成熟的菌丝体在斜面培养基内分泌黑色素,形成黑色沉积。
    鸡腿菇的子实体群生,菇蕾期菌盖圆柱形,菌柄粗壮色白,形似鸡腿,清香味又似鸡丝,鸡腿菇由此得名。后期菌盖呈钟形,高9~15厘米,最后平展。菌盖表面初期光滑,后期表皮裂开,成为平伏的鳞片,初期白色,中期淡锈色,后渐加深;菌肉白色,薄;菌柄白色,有丝状光泽,纤维质,长17~30厘米,粗1~2.5厘米,上细下粗,菌环乳白色,脆薄,易脱落;菌褶密集,与菌柄离生,宽5~10毫米,白色,后变黑色,很快出现墨汁状液体。    
    鸡腿菇的孢子黑色,光滑,椭圆形,有囊状体。囊状体无色,呈棒状,顶端钝圆,略带弯曲,稀疏。
    栽培技术
    1、类型和品种
    鸡腿菇的优良品种标准是:子实体肥大,菌柄粗短,鳞片少,优质高产,抗逆性强。
    根据温度要求可分为低温、中温、广温3个类型,栽培以广温型为主。现在生产上应用的主要有EC05、C901、Cc173、H38等品种。
    根据菇体生长状态可分为单生种丛生种2个类型,单生种个体肥大,单菇重在50~150g,大的可达200g,丛生种则单个个体较小,在10~20g左右,但丛重可达500~1500g,产量、品质都高于单生型,所以丛生种类型现为各地主栽品种。
    2、栽培场所及季节
    (1)场所
    鸡腿菇对生长条件的适应性较强,我们可利用闲置房、温室、大棚、地窖、防空洞及露地阳畦栽培均可,也可与其它大田作物、蔬菜或果树等进行间作。栽培场地要求干净、通风、远离污染源及畜禽舍等,并有一定的遮光设施,保证鸡腿菇正常生长发育。    
    (2)季节
    鸡腿菇多根据自然条件进行春、秋两季栽培。将子实体生长发育的时期安排在温度为10~20℃的月份。在东北地区一般是在4~6月份和8月中旬到封冻前。若栽培场所有加温保温设施,可延后到11月末。如果采用加温温室、地窖、防空洞及冷房相配合,可以进行周年种植,一般可分为春秋季(3~5月、8~11月)在棚室内进行,夏季(6~8月)在防空洞、冷房内栽培,冬季(11~3月)在加温温室、地窖等保温、加温设施完备的场所。一般在冬季选择低温品种,春、秋季选择广温品种,夏季则选用中高温品种。各季的生产时间根据本地自然条件和栽培设施条件确定,应加强管理,保证产品的产量和质量。
    3、栽培技术
    鸡腿菇为典型的土腐菌类,可利用多种木质素、纤维素和半纤维素,适合于代料栽培。根据种植场所和各种条件,可进行多种形式栽培。也可进行熟料、发酵料、生料等方法多样,均可成功。其工艺流程如下:
    原材料选择 → 配料 → 选择方法【1、发酵料→发酵(5~7d);2、熟料→灭菌(2~3h);3、生料】 → 选择栽培方式【塑料袋栽、床式栽培、畦栽、与蔬菜、玉米间作等】 → 发菌(18~30℃、60~70%条件下20~30d) →覆土→ 出菇管理(10~20℃、85~95%条件下现蕾到采收7~10d左右) → 采收 → 转潮管理。    
    东北地区鸡腿菇栽培以发酵料与熟料配合生产栽培,也可采用生料栽培。
    (1)塑料袋制种栽培法
    ①配料  选用新鲜、无霉变的玉米芯、豆秸、玉米秸等,进行粉碎,要粗细搭配,保证好的通气性,玉米芯一般在2cm左右粒径,配合碎末,达到合理;玉米秸的用铡草机铡成2cm小段,揉碎后铡更好。使用前暴晒2d左右,杀死部分杂菌和害虫。
    配方1:玉米芯85%,麦麸10%,豆粉1.5%,白灰2%,石膏1.5%。
    配方2:玉米芯40%,杂木屑40%,米糠15%,豆粉1,5%,白灰2%,石膏1.5%。
    配方3:豆秸40%,玉米秸50%,麦麸7%,白灰2%,石膏1%。
    配方4:平菇废料50%,玉米芯30%,麦麸15%,豆粉1.5%,白灰2%,石膏1.5%。
    配方5:稻草90%,麦麸7%,白灰2%,石膏1%。
    以上配方将料充分混匀,加水至培养料含水量为60%,每100kg加水130~150kg左右。对于难吸水的,如玉米芯、稻草等,要提前1d用等量的水先行预湿,再进行拌料。白灰、石膏即可溶于水拌入,也可直接配制到小料中,但要防止结成湿块。拌后的培养料PH值为8左右用手用力握有2~3滴水滴下。    
    ②建堆发酵  发酵是利用生物热使料温升高,不仅能改变培养料的理化性质,使料质变软,易被鸡腿菇菌丝分解利用,而且可以杀灭培养料中的杂菌和病虫,减少霉菌和病虫害的危害。
    建堆的方法是:在平整的水泥地面、砖地或地面铺通气的破薄膜,将配好的培养料堆成宽150~200cm,高120~150cm的圆堆或梯形长堆,表面稍拍实。用圆木或圆管每隔100cm向中间打洞,保证换气。上覆薄膜升温保湿(在冬季发料时,料中心应添加开水或用温水拌新鲜马粪加入更好,利于快速发酵),在距离顶部30cm处垂直料面插入100℃温度计,深为10cm。经过3d左右,温度达到55℃时,保持24h,进行第一次翻堆。先将最外层10cm左右的不发酵层刮下放到一侧,把发酵层分为两部分,一部分为新堆堆底,把中间的无氧层(发酸臭、白色)与外侧混匀放发酵层,把另一部分发酵层料散堆外层,建成原堆形。待温度到60℃时,维持24h,进行第二次倒堆,方法同上。当料温开始下降,料色呈深褐色、一致,有发酵香味,手握有弹性,含水量适中,发酵即结束,时间为7d左右。
    ③装袋接种  选用宽20~25cm,长45~55cm的聚乙烯筒袋。筒袋按照2~3层菌种用缝纫机空针扎出通气口,一端先用薄膜扎紧。选用优质的栽培种,集中放到消毒后的容器中,菌种不能弄得太碎。待料温降到30℃以下时,接种人先洗手消毒,按照30:20:20:30的比例放入菌种,并稍加按实,菌种位置必须与通气口线一致。装好后即可封口,用种量一般为料重的10~15%。装袋和接种要严守操作规程:装袋前,料温必须降到30℃以下,以免烧菌,保证料的湿度适中,充分搅拌均匀后装袋。保证装袋均匀,用力一致,手按有弹性,用手托挺直,防止过紧不透气或过松易散袋,影响出菇。选用适龄菌种,用手掰成杏核大小块状为好,接种要按标准均匀一致,散堆的料和准备的菌种要在短时间内接种完毕。    
    熟料袋制作:将发好的培养料装到22cm×54cm的聚乙烯栽培袋中,装料要均匀。装袋后上蒸锅灭菌,100℃条件下维持2~3h,待温度降到30℃以下时,在无菌条件下进行接种。采用两端式接种。
    ④堆垛发菌  将接种后的菌袋移入到菇房内堆放,一般以3层为宜,品字形摆放,中间留有作业道,冬季培养时可增加到5层,利于升温,同时要具有增温、保温设施,主要是地表隔凉和上部覆膜保温。在秋初或春末也可采用室外发菌,但要保证干净防雨。
    发菌的管理要点为:保持温度,注意堆温变化。选择有代表性的点,插入温度计,观察堆温变化,温度以18~25℃为宜,高于30℃要及时散堆降温,加大通风量以防烧伤菌丝。低于18℃时要前期增温,以促进生长。    
    通风换气,菇房每天通风两次,每次20min左右,气温高时早晚通风,气温低时则在中午通风,防治温度高低变化剧烈。
    保持干燥,菇房的空气相对湿度为60%左右,不能过高或过低,干则菌袋易失水,影响产量;湿则易造成杂菌滋生而污染。
    光线要暗,平菇菌丝生长不需要光线,应用黑膜或苫布遮光,保证菌丝洁白生长。
    及时倒垛,菌袋培养7d左右,根据垛温的变化,要进行倒垛一次,上下、里外互换,使袋温一致,以保证发菌均匀。在倒垛时要检查菌种吃料情况,采取相应的措施,发现污染袋要进行及时处理,严重的要拣出。
    通气补氧,袋栽鸡腿菇在培养阶段料内氧气供应较少,我们可采用空针排气接种,增加氧气供应。随着菌丝的生长,代谢量的增加,会造成袋内供氧量不足,而使菌丝生长受阻,所以在两端吃料3cm左右时,用2cm左右的盘针刺袋面增氧,也可将袋口绳松动负压增氧,保证正常氧气供应。
    防止意外倒垛或鼠害,袋栽鸡腿菇由于堆垛不匀,易造成垛倾斜或倒垛,应用木杆等及时固定,同时要清理场地,放置鼠药,防止鼠咬破菌袋而造成损失。
    ⑤出菇管理  经过25~30d的培养,菌丝长满菌袋。在栽培棚室或其他栽培场所整地作畦,畦宽60~70cm,深20~25cm,长度根据实际确定,利于管理作业。将长满的菌袋脱袋后,摆放在栽培畦内,袋与袋之间间隔2~3cm,用肥沃的田土填充缝隙。整床摆满填土后,灌一次大水,要灌透。水渗下后,上面覆一层经处理过的肥沃沙壤土(覆土处理详见蘑菇栽培),厚度2cm左右,喷雾状水将覆土浇透,保持湿润,防止板结。    
    出菇管理的要点是:控制温度。菌床覆土后,温度控制在22~25℃,有利于菌丝生长。当菌丝布满畦床后,将温度降至18~22℃,刺激菌丝体迅速扭结形成子实体。在温度较高时,也可采用喷水通风降温的方法来降低温度。出菇后,要维持恒温,保证子实体生长健壮。
    加强湿度管理。床面覆土后到出菇前要增加空气湿度到70%,同时利用2~3d时间将覆土含水量逐步增加到18%左右。标准为覆土土粒无白心,手握成团,掂之即散,不黏手,这样有利于菌丝迅速深入土层。在出菇前要小水轻喷、勤喷,保持覆土湿润,经10~15天后,床面子实体原基开始大量形成,要逐渐加大喷水量。随着子实体的生长膨大,喷水量可为2000~2500ml/m2/d,空气湿度增加到90~95%。如果空气湿度过低,会造成子实体鳞片增多,菇体无光泽,组织松散质地轻,严重影响产量和质量。当一茬菇结束后,停水2~3d,利于菌丝恢复生长。
    通风换气:鸡腿菇的通风要以“稳”为主,不宜大通风。保证每次浇水后要及时通风30~60min,切忌浇关门水,通风在寒冷季节应先进行缓冲预热后,才能通入菇房,若通大风或冷风直吹会造成菇体畸形,菇体表面鳞片明显增多,乃至死亡。在高温季节,通风口处应设置湿帘通风,适当降低菇房温度。通风的总要求是既保证菇房内空气清新,又要防止温度、湿度在短时间内发生剧烈变化,使出菇环境处于相对稳定状态,有利于子实体的正常生长发育。    
    减少光照时间:散射光可保证鸡腿菇早出菇、多出菇。光照不足则造成出菇延迟。当菇体形成后,尽量减少菇房内的光照时间,有利于发育成雪白的菇体。
    ⑥采收  鸡腿菇在现蕾后7d左右发育成熟,当子实体变白,菌柄伸长,菌环尚未松动脱落,菌盖未开伞前及时采收。如果采收不及时,菇体很快开伞,放出大量黑色孢子并自溶,完全失去商品价值。所以,鸡腿菇要每天采收2~3次,保证适时采收。采收方法是用小刀从菇根基部切取,防止带覆土或培养料。采收后的子实体要及时进行保鲜或加工处理。
    采完每潮菇后,将床面清理干净,补土喷水,恢复菌丝生长,促进下潮菇现蕾。一般每茬菇间隔10~15d,管理得当可采收4~6潮。  
    (2)床式栽培法
    袋栽优点多,工作量相对较大,主要是两区制栽培模式。进行床式栽培,即可利用发酵料、也可生料栽培,效果较好。
    ①建栽培床  床式栽培多以地下式棚室或库房为最好,省工省力。建半地下或地下式棚宽6~7m,长50~100m,高2.5~3m。库房经消毒后可直接使用。在室内按照宽100~120cm,层高45cm,长度不限,中间留80cm作业道,设置床架,要牢固一致,便于管理。
    ②整床播种  播种前先将栽培空间进行杀菌杀虫处理,在床上铺经消毒的塑料薄膜。将发好的培养料铺入床面5~7cm,并稍加压实,播入总菌种量的20%;再铺5~7cm,培养料,撒播30%的菌种;铺上其余的料,点播菌种后,撒播碎菌种,稍压实,料厚为15~20cm。用种量占料重的15%左右。播后盖塑料薄膜保湿,促进菌种萌发吃料。    
    有资料研究表明,鸡腿菇采用床栽波浪式栽培模式,可有效增加产量。主要方法是铺料时形成起伏不平的波峰、波谷,波峰高22cm,波谷15cm。进行覆膜培养。
    播种后维持栽培室温度22~25℃,最高不超过28℃。每天检查通风、换气,湿度维持在70%左右。室内要完全避光,保证菌丝健壮生长。经过5~7d,菌丝布满料面,每天掀膜增氧,促进菌丝生长。10d后可直接将薄膜支起,利于通气。也可用高密度的遮阳网覆盖表面,既保湿又保证菌丝生长对通气的要求。
    ③出菇管理  经过20~30d的培养,菌丝发满培养料,进行揭膜覆土。覆土选用富含有机质的肥沃田土,要有良好的透气性和蓄水性,土壤处理与前相同。覆土厚度为3cm左右。覆土后喷水调湿,要小水勤喷,防止水分过大和土壤板结。
    覆土后,栽培室的温度控制在18~25℃,促进菌丝长入覆土,促进现蕾。当覆土表面出现原基后,温度稳定在18~22℃之间,利于菇蕾生长。早晚喷细水,空气相对湿度在85~95%,加强通风管理,每次喷水后要及时通风20~30min,地下室栽培的要进行强制通风,保证子实体生长发育所需的氧气。通风要避免急风吹床面,造成子实体受害,应做好防护。床式栽培光照较弱,应根据实际适当补光,保证500Lx的散射光利于形成优质子实体,子实体形成后,尽量缩短光照时间,以保证子实体洁白。每潮采收后停水2~3d,然后加温水气管理,一般可出4潮左右。可产鲜菇25kg/m2。    
    (3)生料畦栽法简介
    生料畦栽是鸡腿菇种植的又一种模式,东北地区多在早春进行,简单、易于操作。其方法是:用玉米芯、玉米秸、稻草等加入新鲜牛粪,玉米芯、秸秆等用水浸透后(24h),加入新鲜牛粪20%,白灰3%(也可用4~6%的白灰水浸泡秸秆),培养料湿度为60%,拌匀后播到宽100cm、深20cm、长度不限的半地下畦内,表面播一层菌种并稍加压实,盖上薄膜。膜上要进行遮阴,保持培养料温度在15~25℃之间。经过20d左右,菌丝长满培养料,即可支上遮荫棚,在培养料表面覆2~3cm厚的田土,保持湿润。经过15~20d菌丝长透覆土,出现菇蕾,保持空气湿度85~95%,喷水以空间喷雾为主,喷后要及时通风。以天气实际情况为主,晴天多喷,阴天少喷,雨天不喷,并做好防雨防涝措施。经过7~10d生长,菇体达到一定大小时即可采收。一般每m2可收鲜鸡腿菇15~20kg。


     
     
    [ 技术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违规举报 ]  [ 关闭窗口 ]

     
    0相关评论

     
    推荐图文
    推荐技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本站  |  发展历程  |  顾问团队  |  会员入会  |  招聘信息  |  收款方式  |  联系我们  |  隐私政策  |  使用协议  |  信息规范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  违规举报  |  鄂ICP备20002293号-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