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菇网-食用菌产业门户网站
省级分站
分类网
  • 装袋机
  • 当前位置: 首页 » 技术 » 栽培技术 » 正文

    双孢蘑菇规范化集约化栽培技术(二)


    【发布日期】:2010-07-15

          (二) 培养料堆制
          1978年以前,蘑菇培养料通常只进行一次发酵即把粪草料堆在室外,在自然条件下发酵1个月左右,经翻堆5-6次即装床播种,平均单产一般只有4.5Kg/M2。在香港中文大学张树庭教授的帮助下,中国于1978年首次引进了蘑菇培养料二次发酵技术。张树庭在北京召开的学术交流会上指出:蘑菇单产高低,很主要的一个环节决定于是否采用二次发酵工艺。1979年3月,在福建莆田召开了全国蘑菇培养料二次发酵现场技术交流会。多种适合于中国农村实际情况的简易二次发酵技术得到推广应用。但是由于菇房保温条件差,加热设备效能低,在二次发酵顶热阶段需消耗大量燃料而使二次发酵的推广受到限制。福建省轻工业研究所经试验提出了节能二次发酵的新模式,其要点是:(1)适当缩短前发酵时间到10天左右。(2)前发酵的料半集中地堆放在床架中间三层(共五层)。(3)二次发酵采用先控温培养(2-3天)后巴氏消毒(6-8小时)再控温培养(2-3天)的新工艺。其特点是:(1)能充分利用堆料中微生物发酵发出的热能,节约燃料。(2)促进了堆料有益微生物的生长,改善了堆料质量。(3)提高了培养料巴氏消毒的效果。(4)整个工艺易学易于控制,便于推广。其结果是使中国蘑菇的单产普遍提高了15-30%。
          1.培养料配方
          培养料配方要求, 碳氮比: C/N==28-30:1, 含氮量: 1.4-1.6%,
          投料量: 30-35KG/M2。
          蘑菇培养料主要物料的碳氮比(C/N)  

     

    物料

    C%

    N%

    C/N

           

    稻草

    45.39

    0.63

    72.30

    大麦杆

    47.09

    0.64

    73.58

    玉米杆

    43.30

    1.67

    26.00

    小麦杆

    47.03

    0.48

    98.00

    稻壳

    41.64

    0.64

    65.00

    马粪

    11.60

    0.55

    21.09

    黄牛粪

    38.60

    1.78

    21.70

    水牛粪

    39.78

    1.27

    31.30

    奶牛粪

    31.79

    1.33

    24.00

    羊粪

    16.24

    0.65

    24.98

    兔粪

    13.70

    2.10

    6.52

    鸡粪

    4.10

    1.30

    3.15

    花生饼

    49.04

    6.32

    7.76

    大豆饼

    47.46

    7.00

    6.78

    菜籽饼

    45.20

    4.60

    9.83

    尿素

     

    46.00  

    硫酸铵

     

    21.00  

    碳酸氢铵

     

    17.00
          推荐配方之一(以下以栽培面积100M2计算, 130M2的用量为1.3倍, 230M2的用量为2.3倍的量)干稻草 2000KG 过磷酸钙 30KG 干牛粪 1300KG 石膏粉 50KG 饼 粉80KG 碳酸钙 40KG 尿 素 30KG 碳酸氢铵 30KG 石灰粉 50KG
          推荐配方之二(以栽培面积230M2计算): 干稻草 4400KG 过磷酸钙 60KG  干牛粪 2000KG  石膏粉 100KG  菜籽粉 200KG  碳酸钙80KG  尿 素 60KG 碳酸氢铵 60KG  石灰粉 120KG
          2.培养料堆制
          1)前发酵 堆制程序如下

    堆制程序 时间间隔 添 料 程 序
    预 堆 1-2 天 稻草、石灰粉, 牛粪、饼粉
    建 堆 3-4 天 尿素
    一 翻 2-3 天 过磷酸钙, 碳铵
    二 翻 2-3 天 石膏粉
    三 翻 1-2 天 碳酸钙, 石灰粉
    进 房    
          ①预堆: 稻草、牛粪应新鲜无霉变, 一切配料严格过秤; 稻草切短,在1% 的石灰水中浸泡充分预湿, 捞起随堆随踩成长方形; 牛粪碾碎过筛, 均匀混入饼粉, 加水预湿堆成长方形, 含水量掌握在手抓成团放地松散即可。
          ②建堆: 打扫场地, 按照料堆大小, 在堆料场用石灰画出宽 1.8M、总长22M左右的堆基 (以栽培面积 230M2计), 周围挖沟, 使场地不积水, 底层铺30CM厚的稻草, 然后交替铺上牛粪(3-5CM)和稻草, 每层高度 25CM左右,层数10-12层, 一直堆到料堆高达 1.5M以上。铺放稻草时既要求疏松、抖乱, 又要扎边切墙,料堆边应基本垂直, 铺盖粪肥要求边上多, 里面少, 下层少, 上层多, 从第三层起开始均匀加水和尿素, 并逐层增加, 特别是顶层应保持牛粪厚层覆盖, 顶部堆成龟背形, 增加上层压力, 水份掌握在堆好后有少量水流出为准。
          ③翻堆: 翻堆的目的是通过每次对粪草的翻动, 改变料堆各部位的发酵条件 ,调节水分, 增加养分, 散发废气, 增加新鲜空气, 促进有益微生物的生长繁殖升高堆温, 加深发酵, 使培养料得到良好的转化和分解。因此, 翻堆时应上、下、里、外、生料和熟料相对调位, 把粪草充分抖松, 干湿拌合均匀, 各种辅助材料按程序均匀加入。
          第一次翻堆: 一般堆料后的第 1天料温上升, 第 2-3天料温可达70-75℃, 至第3-4天即可进行第一次翻堆。这次翻堆改变堆形前后竖翻, 堆基长度缩短1.5M 左右, 堆宽1.7M, 堆高不变, 料堆中间每隔1M设排气孔, 翻堆时仍要浇足水分, 并分层加入所需的铵肥和过磷酸钙, 水分掌握翻堆后料堆四周有少量粪水流出。
          第二次翻堆: 第一次翻堆后 1-2天, 堆温可达75-80℃, 3天后再进行第二次翻堆。翻堆时料堆宽度缩至1.6M, 高度不变, 长度缩短, 并在料堆中设排气孔, 在翻堆时, 应尽量抖松粪草, 加入石膏分层撒在粪草上, 有利于均匀发酵。这次翻堆原则上不浇水, 较干的地方补浇少量水, 须防止浇水过多造成培养料酸臭腐烂现象。
          第三次翻堆: 第二次翻堆后 2-3天,即可进行第三次翻堆。这次翻堆堆宽1.6M,高度不变, 缩短长度, 改变堆形前后竖翻, 料堆中间设排气孔, 改善通气状况, 应使粪草均匀混翻, 将石灰粉和碳酸钙混合均匀后分层撒在粪草上。整个堆制过程料堆水分应掌握前湿、中干、后调整的原则。
           ④进房时料的标准: 颜色呈咖啡色, 生熟度适中, 有韧性而又不易拉断, 料疏松, 含水量为65-68%, pH值在7.5-8.5。若料偏干应用石灰水调水至适宜含水量,一般手握紧料有 5-7滴水滴由指缝渗出即可。
          2)后发酵
           ①菇房消毒: 每230M2栽培面积的菇房用甲醛 4KG, 敌敌畏1KG熏蒸, 密封24小时, 然后打开门窗通气排除毒气, 即可进料。
          ②进料: 把经前发酵的培养料迅速搬进菇房, 堆放于中间三层床架上, 厚度自上而下递增(30CM, 33CM, 36CM), 堆放时要求料疏松, 厚薄均匀(图1)。 
          ③后发酵: 培养料进房后, 关闭门窗, 让其自热升温, 视料温上升情况启闭门窗, 调节吐纳气量, 促其自热达 48-52℃, 升温培养 1-2天, 再进行蒸汽外热巴氏消毒, 杀灭杂菌与害虫。蘑菇主要病菌与虫害的杀灭温度及时间可参考下表数据。
                                         蘑菇主要病菌与虫害的杀灭温度、时间

    病菌或虫害名称

    55℃时数

    60℃时数

    疣孢霉(湿泡病菌)

    4

    2

    轮枝孢霉(干泡病菌)

    4

    2

    白色石膏霉(帚霉)

    4

    2

    轮指孢霉(蛛网霉)

    4

    2

    假单孢菌(细菌性病斑菌)

    2

    1

    蝇类和瘿蚊类的幼虫

    5

    3

    线虫

    5

    3

    胡桃肉状菌(假块菌)

    6

    3

    黄霉(含孢霉)

    10

    3

    褐色石膏霉

    16

    4

    绿霉(木霉)

    16

    6

    唇红霉(地霉)

    16

    6

          每座菇房可采用四个汽油桶改装成的蒸汽发生炉灶外热 (炉灶必须离菇房2M,以防火灾), 使料室温达60℃保持 6-10小时(一般情况下, 当天上午6时点火, 中午11点左右可达60-62℃, 保持到晚上即可达到要求, 测温时均测料中心温度, 中心温度达62℃, 周围温度一般为60℃)。之后压炉火保持在48-52℃继续培养3-5天(视料的腐熟程度而定)(图2), 每天小通风 1-2次, 每次通风数分钟。 如培养料仍有氨味, 须继续升温培养至氨味消失。测温时, 人不得入室, 在室外制一竹竿温度计 (竹竿长 2M, 直径2.5CM, 在前端一节挖槽, 装入酒精温度计, 捆紧即可), 由室外插入至料中心测温。
          ④培养料标准: 料色为褐棕色, 腐熟均匀, 富有弹性, 禾杆类轻轻拉即断, 发酵正常的培养料,C:N=17:1,含水量 65%左右, pH 7.5-7.8, 无臭味异味, 具有浓厚的料香味, 料内及床架上长满棉絮状的嗜热性微生物菌落,具有较强的选择性,可供蘑菇优先利用。
          3)发酵过程中容易产生的问题
          ①粪多、草少,料堆压得太紧,造成透气不良,厌气发酵,堆温不高。发现这种情况,应及时采取措施,提早翻堆并适当加些柴草,将粪草料抖松,料堆缩狭,增加通气性,以提高堆温。
          ②草多、粪少,堆的太松、太狭,经风吹日晒,料内水分蒸发,粪草过干,微生物活动困难,堆温不高。在这种情况下,也应提早翻堆,将料堆适当放宽,将草拍紧,加足水分,以利升高堆温。
          ③翻堆时,发现部分培养料发黑、发粘、发臭或发酸。这主要由于培养料内水分过多,粪草过湿,造成了厌气发酵的缘故。应翻堆时将中间黑、臭、粘的培养料翻到外面,将粪草料抖松,散发水分。在料堆内打洞,增加通气性。
          ④料堆内产生白色粉末状的物质。在高温、干燥的情况下,耐高温的放线菌容易大量繁殖、生长、消耗培养料内的养分。发现堆料有白色粉末物质时,必须浇足水分以免培养料过干。
          ⑤料堆内草腐烂,粪块生,有霉气。产生这种情况的原因,主要是培养料前期堆温不高,又没有及时采取适当措施,使培养料不是腐熟而是腐烂。需及时翻堆,提高堆温。
          ⑥后发酵结束培养料过干。主要原因是进房时培养料含水量未适当提高。后发酵期间又未能采取保湿的措施。播种前虽可补充水分,但易引起杂菌的感染,此时可用1:800倍多菌灵溶液调节水分,以防杂菌的发生。
          ⑦后发酵结束后,料内星茫状的有益微生物很少,转色差。这主要是后发酵期间料温过高,通气不良等因素所造成。应延长后发酵的时间,维持好温度(48-52℃),适当通风,培养好气嗜热的有益微生物。

     
     
    [ 技术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违规举报 ]  [ 关闭窗口 ]

     
    0相关评论

     
    推荐图文
    推荐技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本站  |  发展历程  |  顾问团队  |  会员入会  |  招聘信息  |  收款方式  |  联系我们  |  隐私政策  |  使用协议  |  信息规范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  违规举报  |  鄂ICP备20002293号-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