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菇网-食用菌产业门户网站
省级分站
分类网
  • 装袋机
  • 当前位置: 首页 » 技术 » 栽培技术 » 正文

    双孢菇高产优质栽培技术


    【发布日期】:2012-02-17  【来源】:山丹县农技中心  【作者】:张忠福

      一、栽培场所及季节
      西北地区以日光温室和简易温棚为最佳栽培设施。
      栽培季节日光温室:夏栽:3月中旬至4月中下旬堆制培养料,4月下旬播种,5月下旬至11月上旬出菇。

      二、培养料的堆制
      培养料配方(以110平方米为例)。
      ①麦草牛粪培养料:干麦草1750公斤、干牛粪1750公斤(或用其它干畜代替)、油渣140公斤、过磷酸钙35公斤,石膏粉45公斤,石灰40公斤、尿素20公斤,水适量。
      ②大麦草牛粪培养料:大麦草2100公斤,干牛粪1400公斤(或用其它畜粪代替),油渣140公斤、过磷酸钙35公斤,石膏粉45公斤,石灰40公斤,尿素20公斤,水适量。
      2.1备料:畜禽粪使用前应晒干,打碎过1.0厘米规格的筛子。草料要求新鲜无霉变,麦草最好选用轧碾草,脱粒草要碾压处理,使其茎秆破裂变软有利于吸水和发酵。玉米秆碾压扁后,截成30厘米长的秸秆。油渣、尿素、过磷酸钙、石膏粉、石灰等辅料,应提前备齐。
      2.2选择堆料场地堆料场地选择地势高,靠近菇棚和水源的地方,要求平整、坚实、避风、远离畜禽饲养场地。
      2.3草料预湿:将麦草或玉米秆边浇水边踩踏,堆成宽2.3米,高1.5米长度不限的长方形草堆,草料要吸足水分。同时按“下层少、上层多”的原则将配方中尿素总量的1/3~1/2分层撒于草堆间,这样可以腐蚀草料表层的蜡质,便于发酵。预湿好的草堆间要有少量水分溢出;草料也可放入1%~2%的石灰水中浸泡一昼夜进行预湿。
      2.4牛粪预湿:将细干牛粪边喷水边堆成宽2米,高0.5米的长方形码堆,牛粪含水量60%左右,手握成团,松手即散。
      2.5油渣预湿:油渣打碎后,用2%甲醛溶液喷洒潮湿后用薄膜覆盖消毒预湿。若油渣粉碎后可建堆时干撒,不再预湿。

      三、建堆
      预堆三天后,在堆料场地用石灰粉画出宽2.3米,长度不限的堆基。先铺一层草料,厚约30厘米,然后在上面铺一层粪,以盖没草层为度,粪层上面再铺30厘米厚的草,草上再铺一层粪,如此一层草一层粪逐层向上堆积,总层数约10~12层,高1.5米左右,辅料按“下层不加,中层少、上层多”的原则分层撒铺于各草层,其中尿素尽可能多加,石膏、过磷酸钙各添加总量的1/3,水份缺乏时可酌情加入。建堆时注意堆形四边垂直,整齐,料堆顶部做成龟背形,并用牛粪覆盖,增加上层压力,发酵效果好,雨天注意盖薄膜防雨,雨后及时揭膜,以利通风发酵。

      四、翻堆
      ①翻堆时间小麦草培养料全发酵期28天,翻堆5次,间隔为7、6、5、4、3天,再隔3天进棚,大麦草培养料全发酵期26天,翻堆4~5次,间隔6、5、5、4、3天,再隔3天进棚,麦草合成料全发酵时间较短,为20~23天,翻堆3~4次,再隔3天进棚。
      ②翻堆应掌握的原则翻堆的目的就是通过对粪草的多次翻动,把外部干燥冷却层与内部好气发酵层和底部厌气发酵层的粪草互换位置,以促进微生物的分解活动,进行物质转化,是堆制优质培养料的关键工作。
      ③水分调节采用“一湿二润三看”的原则,即第一次翻堆时水分要加足,第二次翻堆时适当加些水分,第三次翻堆时要看料本身的干湿来决定是否加水,以后翻堆不可再加任何形式的水分。
      ④温度控制在整个发酵期间,堆温高低标志着发酵的好与坏,在前三次翻堆时间内温度都应达到70℃~80℃之间,第三次翻堆以后,温度不应低于50℃~55℃,翻堆的时间应掌握料温开始下降时,就要及时翻堆。
      ⑤辅料添加时机氮素化肥如尿素、磷二胺等应尽早添加,争取在第二次翻堆时加完,以免后期产生氨气,抑制菌丝生长,石灰一般从第二次、第三次翻堆时开始添加,主要目的是调节料堆的酸碱度,使酸碱度维持在7.5左右。

      五、栽培设施消毒
      每立方米硫磺粉10克,80%敌敌畏3克,36%甲醛10毫升,高锰酸钾5克。硫磺粉、敌敌畏撒到木屑上,点燃熏蒸,密闭1天后,再用甲醛加入高锰酸钾中产生甲酸蒸气,密闭1天消毒,若密闭较差的菇棚,也可采取喷洒床架、墙壁等办法消毒。日光温室及简易大棚种植,可将棚膜封严,让阳光照射升温至50℃以上,连续3天以上高温闷棚,也可起到很好的消毒效果。

      六、播种
      ①播种在播种前一天应对菌种进行最后一次检查,凡是菌丝萎缩,吐黄水或菌丝严重徒长,以及有绿色、黄色、黑色或桔红色等杂菌孢子的菌种,一律剔除不用。质量好的菌种应无病虫害,菌丝色泽洁白,可有少量白色菌丝束,打开菌种瓶,可闻到浓烈蘑菇香味,麦粒种(500克/瓶)菌龄不超过40天(25℃左右培养),粪草种(500克/瓶)菌龄不超过50天。
      ②播种方法粪草料菌种,采用穴播法。在料面上每8厘米左右,用手指挖一小穴,塞进核桃大小菌种1块,在床面应露出少量菌种,播完后将料面轻轻拍平,使菌种紧贴培养料,一般每平方米(500克/瓶)菌种2瓶。
      麦粒菌种,一般采取撒播法,先用75%的菌种,均匀撒在料上,用手或小耙轻抖使菌种嵌入培养料内,再将25%的菌种撒在表面,轻轻拍平料面。每平方米用(500g/瓶)菌种1.5瓶。
      播种后,若料面较干可用地膜覆盖,若料较湿可用报纸覆盖,若料过湿且粪量过多可以不覆盖。

      七、发菌管理
      播种后,前三天内,紧闭菇棚,以保湿为主,视空气情况稍作通风,以促进菌丝萌发吃料,遇高温(28℃~30℃以上)天气,应通风降温,夜间将通风口全部打开,防止菌丝闷热不萌发。3天后随着菌丝生长,逐渐加大菇房通风量,促进菌丝尽快在培养料中定植。正常情况下,播种7~10天,菌丝基本上长满料面,此时揭地膜通风,菇棚通风口也应经常打开,降低空气湿度,使料面稍干,促进菌丝向湿度较大的料内生长。可缩短菌丝发到料底的时间,使菌丝抢先占领料层,抑制杂菌侵染滋生。菌种吃料后,如果发现生长不快,料色发黑、发粘,原因可能是料过湿,有氨气或厌氧发酵的结果,可以在床面背面戳洞“打杆”或用小耙撬松料面,增加料层通气性,排除有害气体,促使菌丝向内生长,发菌18~20天左右,菌丝吃料2/3,接近料底时,应及时覆士。

      八、覆土
      ①覆土土质要求土质具有良好的吸水和持水性能,疏松,透气性好,不宜板结,营养贫瘠、肥分少,无病虫杂菌,但必需含有能诱导结菇的一些有益微生物。
      ②覆土方式北方土质多为壤土,采用粗细土分次覆土,有经验的高产菇房也采用粗细土混合覆土方式
      ③覆土选取与消毒取土要选择未施用过任何蘑菇废料的无污染源的菜园土或耕作地土,先挖去表层约8厘米的表土弃用,然后挖取耕作层内40厘米的土壤作为覆土,取土地点应远离菇场,若采用粗细土混合覆土方式,可一边挖取土,将土块打碎,过2厘米的筛子,制成粗细混合土;一边喷洒2%的甲醛与500倍敌敌畏消毒杀虫,然后堆积起来,用薄膜覆盖备用。若采用粗细土分次覆土方式,应提前将土块晒干,然后打碎制成粗细土,粗土制成1.5厘米左右的土粒,细土制成0.5~1.0厘米的土粒,然后同样采用上述处理办法消毒备用。
      ④覆土方法覆土前1~2天将料面整平,必须彻底检查是否还有潜伏的杂菌害虫,尤其是绿霉菌和螨类。一旦发现必须去掉感染绿霉的培养料,同时喷洒杀菌剂和杀虫剂将病虫消灭在覆土之前,否则覆土后土层变成了一层保护层。覆土前料面应保持干燥,覆土调水后,菌丝在遇到水分后容易恢复生长,且菌丝健壮,爬土快。覆土前切忌在料面喷水或喷施葡萄糖等营养液,以免覆土后料面菌丝生长受到抑制并引发杂菌,严重时可造成退菌。覆土时所用工具及双手都应用0.1%高锰酸钾消毒。覆土分两次,第一次覆粗土或粗细混合土厚度掌握在2.5~3.0厘米,七天左右再覆第二次细土,厚1.0厘米左右,总厚4.0厘米。太薄调水时水分易渗透到料里,太厚透气性差,菌丝上土难,影响出菇。还应注意覆土薄厚要均匀,这样才能出菇整齐,产量集中。

      九、覆土层发菌管理
      覆土结束后,就要对土壤进行调湿,调湿采取轻喷、勤喷的方法,在2~3天内迅速将土壤调湿,具体方法为每隔2小时向土面喷水,每次每平方米喷水量不超过500克,每次喷水后都要仔细查看土层是否已吃透水分,切记不可水分过量,以免渗入料层,冲退菌丝,也不可造成土层上湿下干,土层含水量以手捏土壤成团、不板结、不粘手为宜。调水结束后早晚各通风1小时左右,降低室内湿度,让土表稍干于土层内部,可抑制杂菌滋生。以后每日视土层干湿情况,适当少喷勤喷调节湿度。覆土后,温度控制在25℃以内,约10~15天,当菌丝快要长上土层表面时要用小耙将表土轻轻搔动一次(搔菌),这样可以促进菌丝横向生长,不冒上土面,防止过早扭结出菇、造成出菇不齐,密菇多。若发现菌丝冒出土表时,可加大通风量抑制菌丝徒长。

      十、出菇管理
      喷结菇水搔菌2~3天后,菌丝在土层中大量生长,并且普遍开始突出土表时,就要加大通风量2~3天,同时将温度降到20℃以下,促使绒毛状菌丝联结成线状菌丝,并扭结产生原基(菇蕾),此时及时喷结菇水。一般,每平方米用水2500毫升左右,分2天喷入,每天2~3次,每次约500毫升,使土质能捏得扁,搓得圆。每次喷水后要大通风,增加菇棚和土层中的氧气,排除二氧化碳,促进子实体的形成和生长,降低菇棚湿度,抑制土层菌丝向土面生长,达到促使菌丝定位结菇的目的。当子实体普遍长到黄豆大小时,需水量增多,就需喷出菇水,出菇水一定要掌握“轻喷、勤喷”的原则,用量为每平方米约2500毫升,分5~6次喷入。喷水后逐渐减少菇棚通风量,增加空气湿度,保持相对湿度83~90%,可使子实体生长快而结实,达到高产优质。一般小菇蕾抗力弱,喷雾加湿时,必须将喷头向上45度角,使雾状水薄薄落到菇蕾上,切忌直接冲到菇蕾或喷水过多,造成菇蕾死亡。

      十一、采收
      双孢菇一般在现蕾后的5~7天,菇盖大小3~4厘米左右,菌膜未破时采收。每天根据气温高低,可采收多次。采收时用手捏住菇盖,轻轻旋转采下,勿伤害周围小菇。丛生的密菇,用小刀小心切上合格的大菇,留下小的,不可整丛拉动,否则未长大的幼菇会全部死亡。每次采菇结束时,应及时整理床面。剔除床面上的老根死菇,立即补覆湿润的细土。此时喷水量要相应减少,促进土层菌丝复壮,同时加大通风量;当有菇蕾产生时,逐渐加大喷水量,促使菇蕾大量产生并发育。采菇1~2潮后,有时床面会出现土层菌丝板结现象,应及时打扦松动土层,使板结的菌丝断裂,可促使转潮和出菇。

     
     
    [ 技术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违规举报 ]  [ 关闭窗口 ]

     
    0相关评论

     
    推荐图文
    推荐技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本站  |  发展历程  |  顾问团队  |  会员入会  |  招聘信息  |  收款方式  |  联系我们  |  隐私政策  |  使用协议  |  信息规范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  违规举报  |  鄂ICP备20002293号-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