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菇网-食用菌产业门户网站
省级分站
分类网
  • 装袋机
  • 当前位置: 首页 » 技术 » 栽培技术 » 正文

    利用金针菇菌渣栽培蘑菇生产技术


    【发布日期】:2012-03-01  【来源】:泗阳县农委

      蘑菇的栽培种植在我县已有近三十年的历史,栽培方式和栽培设施也经历了几次大规模的更新和改进,逐步趋于合理化、科学化、集约化栽培生产。但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和工业化规模生产的进一步扩展,受国内、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近年来我县食用菌生产效益一路走低,究其原因,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生产成本逐年增加,首先是人工成本投入越来越大,工人工资不断提高,而蘑菇栽培本身就是劳动密集型的产业,从堆料、播种、覆土到采收、清洗、出售都需要耗费大量的劳动力才能完成,致使成本投入大大增加,也是效益降低的主要原因之一;其次是原料成本投入也在逐年加大,随着农业生产机械化的不断推进,农作物秸秆大部分被切碎还田(粉碎留在田间),蘑菇生产原料逐渐减少,价格越来越高,导致生产成本投入加大。二是产品销售大都以鲜销为主,销售价格受商贩和市场影响上下波动较大,造成生产效益不高,种植风险较大,严重挫伤菇农食用菌生产的积极性。针对我县食用菌生产上存在的这些问题,为了提高食用菌生产的经济效益,2010-2011年在借鉴福建等地成功生产经验的基础上,结合我县食用菌生产的实际情况,在王集镇鑫盟食用菌专业合作社和爱园镇苏奇农业发展有限公司示范利用金针菇菌渣进行蘑菇栽培,并与传统草料栽培方法进行了对比,在省工节本、提高产品产量和品质、增加栽培生产效益上取得了新的突破。现将具体种植过程介绍如下:
      一、培养料的选择与准备
      我县金针菇生产企业大都采用工厂化生产,年产金针菇2万余吨、金针菇菌渣3.5万多吨,且金针菇产品常年均衡上市。根据我县金针菇生产的实际,金针菇菌渣的选择应是生产结束无霉烂变质、无杂菌污染、无病虫危害的新鲜袋料,将其脱袋后进行晾晒,结合摊晒将其敲碎(也可使用机器粉碎后晾晒),晒干后装袋保存,防止雨淋变质。
      金针菇菌渣培养料的备用量应根据实际栽培面积来确定,一般砖混结构立体菇棚栽培,每平方尺的菇床应准备金针菇菌渣干料1-2公斤,具体应根据实际栽培面积和配方比例来确定。

      二、培养料配方
      利用金针菇菌渣进行蘑菇栽培的基本工艺流程为:培养料的选择与准备→培养料的堆置发酵→室内二次发酵→菌种播种→发菌期管理→覆土→调水出菇→出菇期管理→采收、销售→越冬期管理→春菇期管理。

      根据蘑菇生产实际情况,培养料可选择“菌渣+稻草+牛粪+石灰+过磷酸钙+尿素+石膏”配方或者“菌渣+牛粪+石灰+过磷酸钙+尿素+石膏”配方,不使用稻麦草也可以直接堆料进行蘑菇栽培;实际栽培中建议在配方中加入适量的稻麦草,调整培养料的透气性和疏松度,以利于蘑菇栽培生产中保温保湿、增加子实体的呼吸作用、延缓出菇肥力供应、提高产品产量和效益。
      具体生产配方如下(以干料计算):
      配方一:金针菇菌渣40%、稻草30%、牛粪25%、石灰2%、尿素1%、过磷酸钙1.5%、石膏0.5%。
      配方二:金针菇菌渣45%、牛粪40%、饼肥8%、复合肥3.5%、石灰3%、石膏0.5%。

      三、培养料堆置与二次发酵
      配方中的牛粪由于有病菌和害虫,在堆置前应进行杀虫灭菌处理,将牛粪加水预湿后,可用敌敌畏、三氯杀螨醇、甲醛(或者多菌灵)兑水进行喷洒,边喷边拌,使药水与牛粪混拌均匀后,加盖塑料薄膜堆闷48-72小时,以杀灭其中的有害杂菌和害虫。
      3.1室外建堆发酵
      3.1.1预湿。建堆前2-3天,先将稻麦草进行预湿,预湿时麦秸上要撒上石灰粉,因为石灰粉可以破坏秸秆表面的蜡质层,让秸秆吸足水分,以保证秸秆充分发酵。
      3.1.2建堆。建堆时先在最底层铺20-25厘米厚的秸秆,宽度以2-2.5米为宜,长度可根据堆料场地情况灵活掌握,上面加一层牛粪和金针菇菌渣,然后一层秸秆,一层牛粪、菌渣,边堆边调水,用水量下层宜少,向上逐层增加,高度以1.5米为宜,堆顶应做成龟背型,最顶层放牛粪,遇阴雨天加盖塑料薄膜。
      培养料堆制时,要先堆稻麦草、牛粪、菌渣,石灰和石膏可分层加入,化学肥料在建堆时分层加入2/3,其余在第一次翻堆时再分层加入,化肥应上多下少,防止肥料下渗造成养分流失;堆料水分要掌握“一湿二调三不动”的原则:即草料一定要提前2-3天预湿透,建堆时草料要偏湿,第一次翻堆时将水分作适当调整,以后每次翻堆不在加水。
      不使用稻麦草的培养料堆制,可将菌渣、牛粪经充分预湿后,把尿素、磷肥或者复合肥、石灰、石膏等辅料一次性加入,混合均匀进行建堆,堆型可堆成圆锥形或长堆型,利用机械操作,可节约大量的人工投入,而且堆料混合均匀,发酵腐熟程度好。
      3.1.3翻堆。培养料室外建堆发酵一般需翻堆四次,每次翻堆间隔时间为7天、5天、5天、4天,具体应根据培养料发酵腐熟程度而定。翻堆时应当注意的事项:
      一是每次翻堆应按“生料放中间,熟料放两边;中间放两头,两头放中间”的原则进行,即将料堆的上、下及边料翻于中间,同时将中部料放在上、下及边料,以保证堆料腐熟均匀、充分。
      二是第一次翻堆时应将尿素、磷肥、复合肥、石膏等辅料全部混合均匀分层加入;石灰应筛成细粉,在第三次翻堆时分层均匀加入。
      三是最后一次翻堆时可用甲醛、敌敌畏和三氯杀螨醇兑水800-1000倍,用喷雾器在翻堆时分层均匀喷雾,并用塑料薄膜密闭覆盖,以中和培养料发酵过程中产生的氨味和杀灭培养料中的害虫。
      使用菌渣和牛粪的培养料在建堆后5-6天即可进行翻堆,翻堆时将培养料的内外互换,上下对调,并根据料的干湿程度进行适当调水,使培养料的含水量在65%左右,以保证培养料发酵腐熟均匀、充分。
      3.2室内二次发酵
      室外建堆发酵经3-4次翻堆后,培养料颜色呈深褐色、无臭味、无氨气、有料香、有白色放线菌菌落,麦秸平扁柔软易折断,粪草混合均匀,松散,细碎,无结块,有一定松紧度和弹性,含水量65-68%,即:用手紧握料,指缝间有水欲滴而不下,或仅能滴下一滴水来,PH要求7.5-8;若培养料PH值低于7.5-8,可在最后一次翻料时加入少量生石灰调整酸碱度,如果培养料PH值超过8.5,可用少量甲醛在翻料时进行喷洒中和。
      培养料进棚前一周,应对菇房和床架进行消毒,可用敌敌畏、硫磺、甲醛和杀螨剂进行兑水喷雾或熏蒸消毒,杀灭菇房内的杂菌和害虫。方法是先在室内地面上撒一层石灰粉,再用清水把地面喷湿,然后用20克/立方米的硫磺粉熏蒸,把硫磺粉放在开始燃着的炉火上,慢慢燃烧,关闭一切门?p窗和通气孔,密闭消毒熏蒸蒸24小时;或者每100立方米空间,用甲醛500克加5倍水盛于容器,置于炉火上,加热挥发密闭熏蒸24小时;菇房密闭条件差的,可用波尔多液或500倍的多菌灵溶液,全面喷洒消毒。
      室外堆料发酵最后一次翻堆后2-3天当料温升至70-75℃时,应及时将培养料趁热移进菇房,把培养料摊放在菇床的上、中层,中间凸起呈垄状,每栋棚室应在一天内将料上齐,封闭门?p窗和通气孔,由于培养料发酵而自身产生的热量可使菇房内的温度在3-5小时升高达到45℃以上,此时可用蒸汽锅炉或煤炉加温。
      室内二次发酵是夺取蘑菇高产的关键,时间需要5-6天,主要分为三个阶段:
      3.2.1升温阶段:用蒸汽锅炉或煤炉加温使培养料温度迅速升至60-62℃,保持8-10小时,可以有效地对菇房和培养料进行杀虫灭菌。
      3.2.2保温阶段:熄灭部分炉子,将培养料温度降至50-55℃,维持3-4天。这段时间是后发酵的主要阶段,培养料中的有益微生物大量繁殖,可有效促进培养料中养分的转化,有利于日后蘑菇菌丝对养分的吸收。在此期间也应随时注意菇房适当通风换气,以保证整个后发酵期间培养料内有充足的空气,防止培养料厌氧发酵。
      3.2.3降温阶段:将料温逐渐降至45-50℃,保持12小时,当料温降至45℃以下时,打开门窗使料温迅速下降,室内二次发酵全过程结束。
      室内二次发酵成功的标准是:大量的白色高温放线菌遍及整个料层,料层深咖啡色,无氨臭气、有料香味、草有弹性、有光泽,一拉即断。
      不使用稻麦草的菌渣、牛粪培养料在室外发酵两次翻堆后,即可进料进行二次发酵,室外发酵好的培养料,含水量以63-65%、酸碱度以7.5-8为宜,如果含水量不足、酸碱度偏低,可在第二次翻堆时用石灰水进行调整,如果酸碱度超过8.5,可用1%的甲醛溶液在翻料时进行喷洒中和。
      进料也应选择晴好天气趁热将培养料移进菇棚内的菇床上,整栋棚室的培养料应在一天内全部上齐,进料前就要把门?p窗和通气孔封闭,只留一个门作为进料通道,料上齐后迅速整理床面,保持料面平整,料厚以18-22厘米为宜,中间略凸起呈龟背型,整理完成后将通道门封闭,菇房内由于培养料发酵而产生的热量在3-5小时温度升高到45-50℃以上,随后菇房温度不断升高,8-10小时后菇房温度可达65℃,此时应密切注意菇房温度,如果超过65℃,应开启最上层部分通气孔进行散热降温,使菇房温度稳定在62-65℃保持10-12小时后开窗通风降温,使菇房温度稳定在52-55℃的范围内保持2-3天,使培养料内的养分得到有效转化、有益的微生物得到大量繁殖,为今后培养发菌和出菇奠定基础。
      利用金针菇菌渣进行蘑菇栽培,在二次发酵阶段选择晴好天气趁热将培养料集中移入菇房,经实践示范证明,利用培养料发酵过程中自身产生的热量在菇房内可以完成培养料的室内二次发酵,采用此种技术措施,在培养料二次发酵过程中可节约大量的人工和煤炭等成本投入,切实提高蘑菇栽培的经济效益。据初步测算,一个标准的砖混结构立体栽培棚室(栽培面积5000平方尺),利用金针菇菌渣进行蘑菇栽培,在培养料室外堆制和室内二次发酵过程中,与其他常规草料栽培相比,在人工和煤炭等成本投入上可节约资金3000元以上,不仅提高了蘑菇生产的经济效益,同时也提高了金针菇菌渣的利用效率,具有良好的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

      四、播种发菌
      菇房内培养料温度稳定在28℃以下,干湿度?p酸碱度合适的情况下即可进行播种。播种前要进行整料,拣去较大的牛粪和杂物,做到粪草均匀,厚度以20-25厘米为宜,料面平整,中间略高;整料后如果氨气过重,不宜立即播种,可用广范试纸浸中性清水后置于料面测试,如试纸变蓝,说明氨气含量过多,应加强通风,驱除氨气,如果氨气仍然较重,可喷洒1-2%的甲醛溶液再翻一次料。
      4.1菌种播种。播前将所有播种用具、容器、菌种外壁用0.1%高锰酸钾溶液擦洗消毒,将瓶壁轻轻敲破,去除瓶肩部老化菌基和玻璃,谷粒菌种放入盆中,用消毒过的干净手搓散菌种。
      每平方米用500毫升菌种1.5-2瓶,适当增加播种量可增强菌种发菌优势。先将用量的2/3均匀撒在料面上,用手抖动料面,使菌种下沉3-5厘米,再把剩余的菌种撒在料面上,用木板轻轻拍平即可。播种结束,把菇房地面、走道彻底清扫一次,保证菇房清洁,然后在菇房地面、走道泼浇一次新石灰水消毒(注意:不能浇在料面上),既可抑制杂菌害虫发生,又可以提高空气温度,促进菌丝早生快发。
      4.2播后发菌。播种后至复土前这段时间重点是促进菌丝生长,防止杂菌发生,主要是控制好温湿度和适当的通风换气。播种完毕后,三天内一般不需要通风,三天后微通风,菇房湿度控制在22-26℃,空气相对湿度保持在75-85%。发菌期间,夜间前后通“过堂风”,通风应由少到多,逐渐加大,阴、雨天多通风,后期加大通风,使料面干燥,促使菌丝往料内中下部生长;若料面过干,可适当喷1%的石灰水补湿,无特殊情况,播种后至覆土前,不要在料面喷水。如发现料面有毛霉或石膏霉等杂菌时,可用磷肥面覆盖,以防扩大传染;注意防治螨类、红蜘蛛,可用磷化铝熏棚,对蟋蟀、蝼蛄等,可用炒麦麸拌农药预防危害;对菌蝇、菌蚊,可用布条沾敌敌畏挂于棚内见光处防治。一般15-20天左右,当菌丝生长到培养料的三分之二处时,即可进行覆土。

      五、菇床覆土
      覆土是蘑菇栽培中的一项关键措施,土壤质地不好、消毒灭菌不彻底、覆土方式不得当,覆土水分调节不适合,都会影响蘑菇的产量和品质。
      5.1覆土材料的准备:良好的覆土材料应具备中壤质地、团粒结构好、持水性能强、土壤肥力中等,且无农药残留、重金属等有毒物质和杂菌污染。
      稻田土是普遍采用的覆土材料,稻田土为水田耕作土壤,长时间灌溉淹水,好气杂菌基数小,土壤质地和结构较好,适合蘑菇的生长需要;无污染的河泥土、经沤制的草塘泥也是理想的覆土材料。
      稻田土一般选取15-20厘米耕作层以下的土壤,取土后要对覆土材料进行一段时间的暴晒,可杀灭土壤中的部分杂菌和害虫,晒干敲碎后建堆消毒,保持土粒直径1-3厘米,过大的土块要剔除。
      5.2覆土材料的消毒
      覆土中病原菌较多,如果消毒不好,极易造成疣疱霉等杂菌和其他病害浸染和发生。
      5.2.1化学消毒法:常用甲醛消毒法,把40%的甲醛兑水配成300倍的溶液,在建堆时均匀喷洒在土粒上,再用农膜覆盖堆闷2-3天,打开农膜让甲醛散发掉,即可进行上床覆土;覆土材料上床前,最好用敌敌畏、三氯杀螨醇等杀虫剂喷洒土粒预防虫害。
      5.2.2物理消毒法:常用蒸汽消毒法,用农膜密封土堆,堆底留有通气道,用蒸汽发生炉通入蒸汽,将温度升至70℃,保持2-3个小时,也可达到覆土材料消毒灭菌的效果。
      5.3覆土前菇床培养料的检查
      检查病虫害:覆土前应先检查床面是否有病虫害,可用敌敌畏、多菌灵等药剂兑水进行喷洒预防和杀灭料内病虫害。
      检查培养料湿度:一般表面料在发菌期水分散失较多,料面偏干,需要在覆土前进行适当调湿,可结合病虫害预防喷雾调水,有利菌丝向料面生长。
      5.4覆土
      覆土时,先把料面喷湿,并喷一次杀虫农药,然后进行覆土,一般采用复混覆土,即不分大小,不过筛,打碎后拌入1%石灰粉或浇入适量石灰水拌匀,调整覆土材料酸碱度为7.5-8、含水量达65%左右为宜,待土粒表面晾干后即可覆土,如果覆土材料土质差,可拌入部分发酵腐熟的牛粪或经石灰水消毒的谷壳更好,以提高土层养分及增加透气性,覆土层厚度以3-3.5厘米为宜。
      5.5覆土后管理
      覆土后3-4天用轻喷勤喷方法调湿覆土层,调水原则是先湿后干,可用2%石灰水反复调喷至土层底部粗土无白心,面土捏得扁、搓得圆,但不粘手为宜,每次喷水后,应打开门窗大通风数小时或一个晚上,然后减少通风,保持菇房温度22-26度、空气相对湿度85-90%,5-7天菌丝即可爬上土层,停水几天后视土层水分、菇房湿度及天气情况等,可适度轻喷,保持土层稍湿润即可,以控温保湿、培育土层菌丝为主,菌丝未发好前不宜喷重水。

     
     
    [ 技术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违规举报 ]  [ 关闭窗口 ]

     
    0相关评论

     
    推荐图文
    推荐技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本站  |  发展历程  |  顾问团队  |  会员入会  |  招聘信息  |  收款方式  |  联系我们  |  隐私政策  |  使用协议  |  信息规范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  违规举报  |  鄂ICP备20002293号-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