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菇网-食用菌产业门户网站
省级分站
分类网
  • 装袋机
  • 当前位置: 首页 » 技术 » 栽培技术 » 正文

    平菇出菇期环境该如何调控?怎么防治不出菇和死菇?看完你就懂了


    【发布日期】:2019-12-27  【来源】:百家号  【作者】:止茶
    【核心提示】:一、平菇出菇期要做好哪些环境调控技术管理措施? 在平菇栽培的过程中,当菌丝生长满袋以后,经过一段时间,袋内就会出现大量黄
          一、平菇出菇期要做好哪些环境调控技术管理措施?
          在平菇栽培的过程中,当菌丝生长满袋以后,经过一段时间,袋内就会出现大量黄褐色水珠,这就意味着即将进入到出菇阶段。此时需要加强环境调控,做好出菇管理。这是种植平菇高产的关键期。在评估环境调控方面,主要包括一拉、三增和一防,具体管理技术要点如下。
          1.拉大温差
          总体而言,平菇是变温结实型品种,适当加大温差可以有效地刺激出菇。当菌丝开始扭结时,要将温度降至15度左右。同时必须利用早晚气温低时加大通风量,降低温度,将昼夜温差拉大到8~10度左右。这样才能促使原基分化形成,刺激出菇。如果是在秋冬和早春等低温季节,白天要注意增温保湿,夜间要加强通风降温,这样就可以进一步拉大温差。如果在温度高于20度的高温期间,可以采用加强通风和及时喷水的方式来降温。
          2.合理调节湿度
          平菇到了出菇关键期必须经常喷水,保证出菇场所的空气湿度充分。一般来讲,空气相对湿度要保持在85%~95%之间最为合适。当培养料料面出现菇蕾后,必须采取保湿措施,向空中和地面喷雾。喷雾的原则是勤喷和少喷,根据空气的相对湿度来随时调整。需要注意的是,喷水时不能直接喷向料面,否则特别容易造成死菇现象,只有当菇蕾分化出菌盖和菌柄时,才能适当喷洒少量雾状水。
          3.加强通风换气
          在平菇出菇关键期,如果出菇场所氧气不足,二氧化碳浓度过高,会导致平菇的菌柄变长变粗,容易形成菜花状菇和大脚菇等畸形菇,所以必须加强通风换气。在低温季节通风的时候,一般中午12:00~1:00左右,一天一次,每次30分钟。如果气温较高,通风换气应该在早晚进行,一天2~3次,每次20~30分钟。通风换气时必须缓慢进行,避免让强风直接吹到菇体上,以免菇体失水,边缘卷曲而外翻,影响平菇出菇质量。
          4.适当增加光照
          在平菇出菇管理中,当菌丝扭结的时候就需要增加光照,一般的原则是三分阳七分阴。因为散射光可以诱导早出菇,多出菇。但是如果光照强烈而且是阳光直射的话,容易造成晒死菇体的现象。出菇期间,如果处于黑暗状态下,光照不足,容易造成不出菇和出菇少的情况,甚至会出现柄长盖小色浅的畸形菇。
          二、平菇栽培不出菇的原因有哪些?
          在平菇栽培过程中,如果出现发菌成熟的菌袋迟迟不出菇,或采过1~2潮菇的菌袋不再正常出菇的现象比较常见,其原因具体有以下几种可能。
          1.料温偏高
          平菇品种较多,不同品种的平菇子实体可以在3~35度的范围内生长。但是如果菌丝培养成熟的菌袋,料温高于出菇温度范围,则容易导致原基不易发生,从而出现不出菇的情况。这种现象主要是在秋季栽培的低温型品种中比较常见。
          2.环境不适
          菌袋所处的环境温度,高于或低于所在品种的出菇温度范围。比如说在春夏秋季高温季节栽培平菇,温度高于出菇温度,又或者在冬季低温季节栽培,温度低于出菇温度范围,都有可能导致不出菇或转潮后不再正常出菇的现象。
          3.积温不足
          在秋冬和早春时节低温栽培的时候,如果栽培的温度不够,菌丝长期处于缓慢生长状态,虽然发菌时间比较长,但是有效积温不足,菌丝心理成熟度不够,会导致迟迟不能出菇的情形。
          4.水分不足
          正常情况下,平菇出菇期间空气中的相对湿度要保持在85%~95%之间。培养料的含水量应保持在60%~65%左右,如果发菌期培养料水分下降,或者菌袋表面湿水偏干,容易造成水分不足。另外如果在产菇期间大量消耗培养料的水分后,没有及时补充,也会造成水分不足,从而导致不出菇的现象。
          5.病虫害影响
          在平菇栽培过程中,不管是生料还是熟料,又或者是发酵料栽培,如果受到杂菌污染,不但会与平菇菌丝争夺养分,而且还会分泌有害物质,抑制平菇菌丝正常生长。并且当害虫侵入菌袋之后,会大量咬食平菇菌丝,造成平菇菌丝的正常生理代谢受阻,从而影响出菇产量和质量。
          三、平菇栽培出现死菇现象该如何防治?
          在平菇栽培过程中,除了不出菇以外,还有一种情况特别容易发生,那就是死菇。事故的原因有很多种,具体来说,包括培养料含水量不适、用种不当、非定点出菇、袋装不紧、菇蕾过密、冬季喷水过勤、通气不良和农药危害等。需要注意的是,不同原因造成的死菇现象,其防治的措施并不一样,所以一定要对症下药。
          1.培养料含水量不适造成死菇的防治措施
          平菇生长对水分需求量较多,对空气相对湿度要求比较高。因此,如果培养料水分不足,营养供给发生困难时,必须适当提高培养料的含水量,保证其控制在65%左右。同时在原基期和出菇期间,应采用剪袋口或解口,但不撑开的出菇方式,否则袋口因失水过多,容易造成出菇过少或死菇。
          2.用种不当造成死菇的防治措施
          菌种过老或用种量过大,在菌丝尚未长满或长透培养料的时候,菌种部位就出现大量幼蕾,长成幼菇后得不到养分供应,特别容易造成萎缩死亡。所以,在生产上尽量选用长满菌袋10天左右菌龄的菌种,来解决用种不当问题。冬季采用大袋栽培平菇用种量一般为10%~12%,采用中袋栽培两头接种时用种量一般为8%~10%。夏季的时候菌种用量可加大至15%。
          3.非定点出菇造成死菇的防治措施
          目前栽培平菇一般采用4层菌种3层料的大袋栽培方式,其规格为25×50厘米。如果出现非定点出菇的现象,可以选用两头打透眼的方式发菌,或者采用两头接种17×45厘米规格的中袋栽培方式。另外,如果采用大袋微气孔发菌,可以在平菇菌丝封住菌袋两端并生长4~5厘米时,在菌袋两端的袋面上用小刀划几个小口,可以有效防止菌袋周身非定点出菇现象。
          4.装袋不紧造成死菇的防治措施
          在冬季栽培平菇时,一般采用生料或发酵料栽培,如果袋装不紧,加上翻堆检查对栽培带翻动,会造成菌袋和培养料局部分离,氧气供应不足,从而造成菇蕾死亡。对于这种情况,必须做好平菇培养料的装袋管理,要求培养料外紧内松,光滑、饱满、充实,不可出现褶皱和疙瘩,否则容易造成发菌不良,甚至感染杂菌。
          5.菇蕾过密造成死菇的防治措施
          菇蕾过密的特征是子实体紧密丛生,成堆集结,不能发育成商品菇,甚至出现死菇。这种情况的防治措施主要是选用低温对子实体形成相对不敏感的品种;加强平菇生长期内的温度湿度管理,防止周期性波动,尤其是在秋冬冷暖交替变化的季节。另外,如果一旦发病,在初期一定要提高管理温度,或打重水,控制病害发展。
          6.农药危害造成死菇的防治措施
          如果在原基期发生前,菌袋或菇场内喷洒了平菇极为敏感的敌敌畏等农药,或者是出菇场所内有浓度过高的农药气味,造成子实体死亡。一般出菇期不允许使用农药,转潮期可采用1:500倍多菌灵进行杀菌。同时可以采用高效氯氰菊酯烟剂防治害虫。需要注意的是在用药16小时后,需要及时通风降湿、干燥处理,防止出菇场所长期残留农药气味,提高菌袋的透气性,延缓转潮菇的发生速度。
     
     
    [ 技术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违规举报 ]  [ 关闭窗口 ]

     
    0相关评论

     
    推荐图文
    推荐技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本站  |  发展历程  |  顾问团队  |  会员入会  |  招聘信息  |  收款方式  |  联系我们  |  隐私政策  |  使用协议  |  信息规范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  违规举报  |  鄂ICP备20002293号-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