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菇网-食用菌产业门户网站
省级分站
分类网
  • 装袋机
  • 当前位置: 首页 » 专栏 » 毛玉帮专栏 » 实用技术 » 正文

    破解平菇集中上市的谜团


    【发布日期】:2010-12-09  【来源】:易菇网  【作者】:毛玉帮
    最近接到了很多菇农的咨询,每年春天,菇农都很迷惑,平菇栽培不同时间制袋,不同品种,不同潮次,菌丝长势也不一,但往往都集中出菇,平菇春季鲜菇市场波动太大,集中上市使菇贱伤农现象时有发生。多次的烂市,让菇农惨不可言。
    有经验的菇农采取了分段种菇,更换品种,温度的调控但往往也没有太好的办法阻止这一现象。什么原因?
    一般生物的常识是发育信息,生理信息和环境信息整合起来调控生物营养体单位发育的数目,以及生物营养类型的转变时间。谁能在这方面有所突破,找到一种避免集中上市的被动方法之外的更为主动的办法,功德无量。
    食用菌生长的理化条件是营养、温度、水分、光照、通风和酸碱度。这个现象业内人士多从温度上探讨。那么是不是温度一到20度,似乎是细胞质粘度降低,细胞膜运输营养物质的速度加快,菌丝营养积累加快,出菇也就加快,表现为出菇潮次的趋同化?尽管冬季不同品种细胞质粘度,细胞膜的流动性不相同,但都表现为细胞生理活性下降,需要消耗额外的能量来维持细胞的代谢。低温一方面造成营养物质的运输速度降低,菌丝营养积累缓慢,转潮慢,而且温度越低,转潮越慢;另一方面,低温也使细胞消耗额外的能量,造成菌丝营养积累速度慢,转潮慢。不同品种对低温的反应不同,表现出转潮时间不相同,当温度上升到20度,不同品种细胞质粘度、细胞膜的流动性趋同,转潮期也就趋同呢?我们再来看食用菌子实体形成对营养的要求,平菇子实体形成时期的生理活性及酶系也发生了响应的变化,因此对营养条件有一定的特殊要求,是那些特殊营养在这个阶段起了作用呢?
    请教了不少业内同仁,我也思考了很久,这种神秘的信息好像更多的趋同于节气,温度却不能代表全部,有些菇农制袋前后相差一个月的时间,最后的潮次都惊人的统一,所以烂市的根本原因还是地区节气的统一,更多的是不能看见的,看的见的仅是阴晴圆缺,这个问题很多人也解释不清 的,难道这是自然规律?正如“八月十五云遮月,正月十五雪打灯”“清明难得晴、谷雨难得雨”一样?
    我们看山林中的野生菇,几乎都存在大小年现象!如2008年山上的榛蘑就很多,但2009年却十分稀少,是天气的影响?还是它们本身大年就是大年,小年就是小年?
    对这个现象,同仁们也许能够作出“合乎逻辑”的解释,但却没有严谨的实验来解释这个现象。目前国内好像没有专人做过这方面的研究。有人说的是物候期使然,似乎有些许道理,因为物候期现象主要还是有效积温问题,但物候期影响出菇的真正因素是什么?再深入一点,是什么因素影响菇类的有性生殖?是温度,营养还是激素?这些因素影响菇类生殖生长的细胞学机理是什么?谁能破解?
     
     
    [ 专栏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违规举报 ]  [ 关闭窗口 ]

     
    0相关评论

     
    推荐图文
    推荐专栏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本站  |  发展历程  |  顾问团队  |  会员入会  |  招聘信息  |  收款方式  |  联系我们  |  隐私政策  |  使用协议  |  信息规范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  违规举报  |  鄂ICP备20002293号-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