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菇网-食用菌产业门户网站
省级分站
分类网
  • 装袋机
  • 当前位置: 首页 » 专栏 » 毛玉帮专栏 » 实用技术 » 正文

    说一说讨厌的链孢霉


    【发布日期】:2011-01-13  【来源】:易菇网  【作者】:毛玉帮
    链孢霉(Neurospora)亦叫脉孢霉、粗糙脉孢霉(N.crassa) 红面包霉,俗称红霉菌,常见的有粗糙脉孢菌和间型脉孢菌。在分类学上属子囊菌亚门,粪壳霉目,粪壳霉科。无性世代为半知菌亚门,丝孢纲,丝孢目,丝孢种的链孢霉属(Monilia)  链孢霉生长初期呈绒毛状,白色或灰色,匍匐生长,分枝。具隔膜,生长疏松,呈棉絮状。分生孢子梗直接从菌丝上长出,与菌丝无明显差异,梗顶端形成分生孢子。分生孢子卵形或近球形,成串悬挂在气生菌丝上,呈橘红色。大量分生孢子堆集成团时,外观与猴头菌子实体相似。
    链孢霉广泛分布于自然界土壤中和禾本料植物上,尤其在玉米芯、棉籽壳上极易发生。其分生孢子在空气中到处漂浮,主要以分生孢子传播危害,是高温季节发生的最重要的杂菌,7-9月是其盛发高峰期。该菌的孢子萌发、菌丝生长速度极快,特别是气生菌丝(也叫产孢菌丝)顽强有力,它能穿出菌种的封口材料,挤破菌种袋,形成数量极大的分生孢子团,有当日萌发、隔日产孢高速繁殖之特性。在20-30℃的温度范围内,在斜面培养基上,一昼夜可长满整个试管,在木屑及棉籽壳培养料上,蔓延迅速,传播力强,发菌室内要发现一部分菌袋感染上链孢霉,菌袋受其污染后,即在料面迅速形成橙红色或粉红色的霉层--分生孢子堆。霉层如在塑料袋内,可通过某些孔隙迅速布满袋外,在潮湿的棉塞上,霉层厚可达1厘米。3天后整个生产场地都布满了链孢霉红色的孢子,菌袋一经污染很难彻底清除,常引起整批菌种或菌袋报废造成毁灭性损失。该菌来势之猛、蔓延之快、为害之大,并不亚于木霉。一旦大发生,便是灭顶之灾。
    类似链孢霉的还有交链孢霉,菌落呈黑色或灰黑色,繁殖蔓延也很快,菌种和栽培料被侵染后则使菌种和培养料表面产生一层黑色或墨绿色的霉层,使培养料变质腐烂,导致菌丝无法生长。
    脉孢霉病的发生与下列生态条件有关: (1)温度 脉孢霉菌丝在4-44℃均能生长,25-36℃生长最快,4℃以下停止生长,4-24℃生长缓慢。在31-40℃条件下,只需8小时菌丝就能长满整个试管斜面。孢子在15-30℃萌发率最高,低于10℃萌发率低。由于脉孢霉在30℃以上生长迅速,而食用菌菌种生产大多是在6-9月高温季节,因此,它是菌种生产期间危害最严重的一种病害。 (2)湿度 在食用菌适生长的含水量范围内(53%-67%),脉孢霉生长迅速,特别是棉塞受潮时;能透过棉塞迅速伸入瓶内,并在棉塞上形成厚厚的粉红色的霉层。含水量在40%以下或80%以上,则生长受阻。 (3)酸碱度 培养基的pH3-9范围内都能生长,最适为PH5-7.5。在琼脂和谷粒培养基上脉孢霉属和链孢霉属都能迅速生长,但培养基pH较低的适于链孢霉属的生长,PH较高的适于脉孢霉属的生长。 (4)空气 脉孢霉属好气性微生物,在氧气充足时,分生孢子形成快,无氧或缺氧时,菌丝不能生长,孢子不能形成。(6)营养 培养料糖分和淀粉过量是链孢霉菌发生和蔓延的重要原因之一。
    链孢霉菌的防治
    链孢霉一经大面积发生,很难控制。链孢霉菌的厚壁孢子能够在培养室、菇房和菇场的地面、墙壁、屋顶、土壤及菇架上能够存活多年,很难彻底根治。一个菇场链孢霉菌发生蔓延后,如果不彻底根治,往往会给第二年带来危害。根据链孢霉菌的发生流行规律,应该采取预防和综合的防治措施。如果链孢霉菌已经成片发生,再来防治就很困难了。所谓预防的措施,主要是指消灭或切断链孢霉菌的初侵染源。链孢霉菌的初侵染源主要在未经过彻底消毒的各种培养基质内和未及时处理的栽培下脚料中;其次,在有链孢霉菌发生史的菇场的病残体、土壤、地面、墙壁、房内屋顶、菇架上及空气中,也存在链孢霉菌。消灭或切断链孢霉菌的初侵染源,就是从这些方面入手;所谓综合的防治措施,主要是指应用物理的、化学的、生物的和农业的等各项综合措施来防治链孢霉菌,而不是使用单一的方法,以便创造有利于食用菌生长,而不利于杂菌生长的条件。
    具体预防措施:
    .首先要确保菌种纯正。这是食用菌菌丝体纯培养的前提条件。要注意菌龄和接种量,保证菌种具有旺盛生活力。用来生产转接的菌种,一级种保藏期以一个月内使用为佳,二级种和三级种保藏期以20天内使用为最好。菌龄越长,生活力越差,污染的机率也越大。栽培袋接种时,要适当增加接种量。在菌种生产的各个环节上,要注意杜绝病原菌侵染的途径。在制种工作全程中,要进行无菌操作。各级菌种培养基要彻底消毒。接种室和接种工具要消毒。接种前开紫外线灯灭菌半小时,还要喷洒药剂稀释液或药剂熏蒸,确保接种环境不带有杂菌。接种要在酒精灯火焰上方无菌区操作。有条件的单位应尽量使用超净工作台接种。菌种培养期间要经常检查,一级种培养期间要检查2次,二级种和三级种要检查2次~3次,检查时及时淘汰污染菌种。
    二.选用优质菌袋用于生产。菌袋厚度要求0.5毫米~0.6毫米,没有微孔。或者采用双袋制作法,接种后,在栽培袋外面再套一个袋,封好口。菌袋质量高,没有微孔,或用双袋制作法是防止链孢霉菌污染的重要环节,这会大大降低栽培袋污染率。
    三.发酵料栽培时培养料要求新鲜、干燥,用清洁水拌料,料中添加2%石灰粉,提高料的pH值;培养料堆置发酵要透彻,料温达60℃以上,翻堆23次,杀死料中绝大部分链孢霉的分生孢子。熟料栽培时培养料灭菌要彻底,不留死角。培养料灭菌彻底是消灭链孢霉菌初侵染源的根本措施。熟料栽培的菇种,培养料用常压灭菌(100℃)需要保持12小时~16小时,或更长时间。用高压灭菌,压力达到1.5kgcm2126℃)保持3小时,通过热力灭菌,确保培养料内不带有链孢霉菌和其他杂菌。禁止使用受潮的棉塞。灭菌时严防瓶盖纸或棉塞受潮,灭过菌的菌瓶或菌袋应直接进入接种室。
    四.接种时操作人员必须严格遵守无菌操作规程。接种时加大接种量,降低链孢霉的发生机率。制菌生产应尽量避开高热、潮湿的夏季高温期,在初秋拌料栽培时减少辅料的用量。
    五.装料、灭菌、接种后的菌袋进出轻拿轻放不破损。
    六.发菌培养期间,培养室(培养车间)和菇房温度不应过高,应控制在20℃~23℃;降低培养室温度,能显著抑制这类杂菌的繁殖生长。空气相对湿度不应过大,应保持在40%~70%;经常通风换气,保持空气流通,黑暗培养。菌丝培养期要经常检查菌袋(或倒袋),最少3~4次,及时淘汰链孢霉菌和其他杂菌污染的菌袋,把侵染源消灭在点的发展阶段,防止重复侵染。清理出来的污染袋用塑料袋装好,运到别处烧掉。
    七.出菇期的管理。在出菇期间,根据不同菇种生长的需要,用心管理,保持适宜的温度和空气相对湿度,温度不宜过高,空气相对湿度不宜过大,给予散射光和通风换气条件,创造有利于食用菌子实体生长的条件、而不利于竟争性杂菌发生的环境。每次采收后,及时清理菇根和碎菇,清除杂菌污染源,降低污染率,提高食用菌的产量和品质。出菇期结束后,将菇房打扫干净,以备再用。
    八.及时处理栽培下脚料。栽培后的下脚料是多种竟争性杂菌的栖息地,是链孢霉菌重要的侵染源,废料不能长期堆积在菇场内,必须及时处理掉。
    九.早发现、早处理,防止扩散。一旦发现链孢霉菌袋,由于链孢霉极易扩散,不要轻易触动污染物,立即用双层0.1%来苏儿或克霉灵浸湿的纱布包裹污染菌袋销毁。对瓶外、袋外已形成橘红色块状孢子团的,切勿用喷雾器直接对其喷药,以免孢子飞散而污染其它菌种瓶或菌袋。发生红色链孢霉污染的菌室,一定不要使用换气扇;可用5%可湿性拖布津或500倍的甲醛、新型产品杀霉净进行灭菌处理。
    十.菌袋发菌初期受侵染,已出现橘红色斑块时,可向染菌部位用500倍甲醛稀释液注射,或在分生孢子团上滴上煤油、柴油等,即可控制蔓延。发菌后期受害,将受害菌袋埋入深30-40厘米透气差的土壤中,经10-20天缺氧处理后,可有效减轻危害,菌袋仍会出菇。
    十一.袋口、颈圈、报纸上污染的,去掉污染颈圈、报纸放入500倍甲醛液中,并用0.1%碘液或0.1%克霉灵溶液,洗净袋口换上经消毒的颈圈、报纸,继续发菌;棚内地面上、棚内膜及其它菌袋上应及时喷上石灰水和0.1%的克霉灵,杀灭棚内空气中的孢子,并在棚内造成碱性条件,抑制链孢霉传播扩散。
    十二.生产者切记不要把已被链孢霉污染的菌袋放在菌场上暴晒或扔到河里。因为在高温高湿的条件下,链孢霉孢子会大量萌发并随风传播,致使空气中存在大量的链孢霉孢子,形成空气污染,给食用菌生产造成严重威胁,而应该将被感染的菌袋进行深埋或焚烧。
    十三.注意搞好环境卫生,废料要及时处理,拌料室、接种室、培养室使用时,应该有专人负责清洁、消毒。在栽培老区,培养室、接种室要进行大剂量的药物灭菌及应该交替使用多种灭菌剂。
    十四.培养室、出菇室每隔7-10天喷洒10%氢氧化钠溶液并于含碘类消毒剂可明显预防链孢霉的发生。
    综上所述,链孢霉是我们食用菌生产中的大敌,一旦发生,损失是惨重的。食用菌整个生产过程中来不得半点马虎,只要我们熟练掌握好关键技术,贯彻预防为主、治疗为辅的原则,牢牢绷紧每一根弦,是可以远离链孢霉危害的。
     
     
    [ 专栏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违规举报 ]  [ 关闭窗口 ]

     
    0相关评论

     
    推荐图文
    推荐专栏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本站  |  发展历程  |  顾问团队  |  会员入会  |  招聘信息  |  收款方式  |  联系我们  |  隐私政策  |  使用协议  |  信息规范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  违规举报  |  鄂ICP备20002293号-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