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菇网-食用菌产业门户网站
省级分站
分类网
  • 装袋机
  • 当前位置: 首页 » 专栏 » 毛玉帮专栏 » 实用技术 » 正文

    规模化食用菌生产病虫害防控措施


    【发布日期】:2011-01-13  【来源】:易菇网  【作者】:毛玉帮
    随着规模化食用菌产业的不断发展,生产规模越来越大,出现了很多的种菇群,一个产区生产几百万袋甚至上千万袋已不是稀罕事,这样使我国的食用菌规模及生产水平获得了提高。但是随着食用菌种植密度的增大,导致食用菌病虫害发生的次数和频率越来越高,食用菌病虫害的种类增多,病情也越来越复杂,减产乃至绝收的数量大大增加,给当今的食用菌产业造成了很大的经济损失。如果这种状况持续下去,将会不同程度地制约着我国现代规模化食用菌产业的发展和经济效益的进一步提高。如何控制规模化食用菌病虫害的发生,将是今后相当长的时间内,食用菌同仁必须关注的课题。  
    1.现在规模化食用菌生产病虫害发生和流行的主要特征有哪些?
    由于近几十年食用菌产业的飞速发展,许多食用菌产区从外地引进大量菌种,没有充分考虑南北方地域、气候、原料等的差异,片面轻信言过其次的宣传,加之引种时检测不严,将本地没有的病害通过引种引进,使得老病未除,又传进新的病害。如食用菌的黄菇病、病毒病等等。此外,现在食用菌产区病原混合感染增加,使病虫害更加复杂化。近年来,许多食用菌产区的侵染性病害大多是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病原微生物所致,患病菇的症状有些非典型化,缺少诊断的特异性。一些侵染性病害的暴发周期缩短,规律改变,流行次数不定。
    2.导致规模化食用菌产区病虫害不断发生的主要因素有哪些?
    首先在病虫害方面:原有的病虫害未完全控制,新的病虫害又不断发生。如食用菌线虫病、鸡腿菇鸡爪病、食用菌褐腐病等等时有发生,而胡桃肉状菌、镰孢霉萎缩病、蛛网丝枝霉病等新的食用菌病害发生给食用菌带来的损失更大。某些病原发生变异,毒力返強,病害控制困难。其次,在种植管理方面缺乏技术,很多食用菌产区缺乏有丰富经验的食用菌病虫害防控技术人员,因此对食用菌病虫害的防控缺乏有关的措施,当发生病虫害又不懂得及时采取紧急而有效的措施来制止。此外,在病虫害预防方面不到位,防治程序不合理,消毒措施不力,生产场地卫生条件差,不合理的灭菌方式、不合理的原料处理等,导致一些食用菌的病虫害在产区时有发生。
    3.规模化食用菌种植病虫害发生的特点和规律。
    首先,食用菌病虫害的发生常常有一定的季节性。因为季节对病原体在外界环境中生存和散播的影响很大。如春末夏初,气温稍高,雨水多,湿度大,适合细菌增殖和寄生虫卵的发育,因此在这季节,多发细菌性传染病和虫病。而夏季气温高,日照长,不利于病毒的存活。冬季气候寒冷不利于细菌的繁殖和虫卵发育,因此细菌性疾病和虫病少发;但病毒耐低温,大多在冬春季寒冷季节易发生和流行。其次,季节对虫害有极大影响,夏季气温炎热、潮湿,有利于菇蚊、菇蝇等大量增殖和活动,加速病害的传播,由于菇蚊的传播,所以在夏季和秋季多发。此外,冬季气候寒冷,为了菇舍的保暖而导致通风不良,食用菌常发生畸形菇等生理性病害等。如今菇棚中种植密度过大,通风不良、温度过高,使一些侵染性病害一年四季均可发生。我曾经写过【说一说食用菌与杂菌的消长规律】【气候条件与食用菌的关联】文章,有兴趣的同仁不妨看一下。
    4.食用菌生产中应釆取的病虫害防控措施。
    4.1规模化栽培场所环境卫生的处理和控制非常重要。环境卫生是有效防治食用菌病虫害的重要手段,也是其他防治技术的基础。做好菇场日常清洁卫生工作,将废弃物和污染物及时烧毁或深埋,及时清理周边环境中的杂草、积水及各种有机残体,避免病虫滋生,避免使用不清洁的污水,有条件的可撒些石灰保持菇房周围干燥,特别是上一年废料,一定要在种菇前2个月烧毁或深埋。对发病严重的老栽培菇房要进行熏蒸,消毒。方法是10g福尔马林倒入高锰酸钾5g/m3中进行熏蒸,装高锰酸钾的容器要深,容积比福尔马林大10倍以上;熏蒸时要密闭栽培室,2d后打开门窗通风换气24h再装菌袋送入。也可用硫磺熏,用量为35g/m3,密闭48h后,再过2d进料。
    4.2规模化栽培严把菌种生产关也是病虫害防止的关键。菌种首先要优良,无任何病虫害侵染,营养也要充足,菌丝健壮,适龄。
    熟料栽培要严格按照无菌操作程序进行接种。接种室要严格消毒,紫外灯与气雾消毒剂要配合使用,尽量杀灭接种空间的杂菌数目。接种人员进人接种室前要换工作服、戴工作帽、穿工作鞋。接种前做好菌种的预处理,手要用75%的酒精消毒,接种工具用火焰灭菌;接种时,菌种瓶用酒精灯火焰封口,动作要迅速,菌种量应适中;接种时要避免人员走动和交谈,瓶盖或袋的棉塞等杂物应放指定处;接种后应及时打扫卫生、保持室内清洁。杂菌感染袋不能随便丢弃,要重新灭菌后改变用途或掩埋。保证生产使用的菌种纯洁无污染
    4.3改进栽培管理措施。
    科学用水,及时通风,调节好温度、光照。忌用不干净的水,子实体形成阶段,忌往菇床上大量喷水。菇房要定期通风,防止C02浓度过高,引起生理性病害。适当降温培养,虽然食用菌生长速度较慢,但病虫害会明显减少。
    及时清除残菇。采菇后彻底清理料面,将菇根、水兰菇及被害菇蕾摘除捡出,集中深埋或烧掉,不可随意扔放,
    用于覆土栽培的品种,覆土材料要先暴晒,而后打碎过筛,要经过高温或药剂处理,将病虫害杀死,再用1%石灰水调湿备用。
    改善栽培设施,防止杂菌、病虫的入侵 菇房门窗安装60目防虫网、纱窗等,在菇房的进出口保持十几米黑暗,或设置缓冲门,注意随时关灯,出入菇房随手关门,防止成虫趋光飞入产卵。
    长期使用同一栽培场地的地栽食用菌,病虫害基数大,对于发生过严重性病害、虫害的出菇棚或栽培场所应采取换茬或轮作的方法,定期转换严格消毒,避免病虫害再次暴发。
    4.4利用物理方法控制病虫害
    诱杀法 利用害虫的趋光性这一特性,在菇房内装上一盏明亮的灯泡,下面放一盆水,在水中滴上数滴煤油。此法对菇蚊、菇蝇、黑腹果蝇及蝼蛄等害虫灭杀效果好。对螨诱杀,可在菇床上铺上若干块纱布将刚炒好的菜籽饼粉撒一层在纱布上,螨就都聚集于纱布上,然后把纱布在跟石灰水里一浸,螨便被杀死,连续几次杀螨效果可在90%以上。
    蚊蛾用黑光灯或节能灯诱杀,方法是在灯下的水盆中放入0.1%敌敌畏,害虫落入盆早即被杀死。
    高温杀死病虫害 高温是杀死病原菌、线虫、虫卵的最有效手段,推广熟料栽培技术可以显著减少病虫害的;采用发酵料栽培时,料堆温度要达到6570℃。双孢菇栽培要充分利用二次发酵技术杀灭病虫害。
    4.5 生物防治
    生物防治不污染环境、没有残毒、对人体无害。目前,食用菌生物防治以生物的代谢物和提取物杀虫杀菌最为常见,如用180210 mg/L链霉素防治革兰氏阳性细菌引起的病害,用280320 mg/L玫瑰链霉素防治红银耳病,用180220mg/L金霉素防治细菌性腐烂病,利用农抗120、井岗霉素、多抗霉素等防治绿霉、青霉和黄曲霉等真菌性病害,利用细菌制剂、苏芸金杆菌、阿维菌素来防治螨类、蝇类、蚊类、线虫都可取得很好的效果。
    4.6 控制化学药剂防治
    化学防治 选用符合NY/T3 93-2000《绿色食品农药使用准则》的农药药剂,并严格控制使用浓度和用药次数。在出菇期间,不得向菇体直接喷洒任何化学药剂。可以选择高效、低毒、易分解的化学农药,在没出菇或每批菇采收后用药,并注意应少量、局部使用,防止扩大污染。禁止在菇类生产过程中使用国家明文禁用的甲胺磷、甲基1605、甲基1059、久效磷、水胺硫磷、杀虫眯、杀螟威、氧化乐果、呋喃丹、毒杀酚等农药及其他高毒、高残留农药。
    5.规模化食用菌生产发生病虫害时应急措施。
     规模化食用菌生产一旦发现有侵染性病害的发生,首先要停止喷水,降低湿度,加大通风。为了迅速控制和扑灭侵染性病害的流行,应对受威胁的和尚未发病的菇群采取必要的隔离。用消毒剂每天对菇舍、墙壁、地面和用具等进行消毒。及时请有经验的行家会诊,并采取适当的药物防治。
    6.对规模化食用菌生产发生病虫害的治疗原则。
    对发生侵染性病害的治疗,首先要选好药,选对药。一般在发病初期用药要足够数量,效果好。对细菌性病害用抗生素治疗。可用青霉素、链霉素治疗。使用剂量和疗程应根据病害的种类和病菇具体情况决定,但开始剂量要大,以后改用治疗量,切忌停药过早而导致病害复发。另外,对病原菌一时分不清,或多种细菌感染时,选用广谱抗生素,如抗菌增效剂类药物。此外,要加強对菌丝的修复,使其增强其抗病性。
    7. 规模化食用菌生产消毒药的使用及注意事项。
    ①介绍一下消毒药的概念:杀死物体中或环境中的病原微生物的过程称为消毒。一般病原微生物包括病毒、细菌、霉菌和寄生虫(虫卵)。消毒剂是指作用强,能不可逆杀死病原微生物的化学药物,由于绝大部分消毒剂属原浆毒,对食用菌机体组织有强大的损害作用,因此其只适用于外用或周围环境消毒,不可直喷食用菌子实体上,其次,谈一谈消毒药的作用机理大致有三种,即破坏病原微生物细胞壁、细胞膜;使病原微生物蛋白变性;包围病原微生物表面,阻碍呼吸、阻碍其对营养的吸收。因此,要发挥消毒剂的功效,必须使消毒药与病原微生物(细菌、病毒)直接接触,才能达到消灭病原微生物之目的。
    ②消毒药的基本功能:利用化学消毒剂来消灭食用菌生产环境中的病原微生物,使侵染性病害不可能发生。而菌用消毒剂的功能主要有:首先用于预防消毒。即,平时对菇场的环境、菇舍、用水、用具等进行的定期消毒。其次,用于紧急消毒。即,在侵染病发生期间,对整个菇场的环境、菇舍、用具、废料袋进行及时的消毒,可防止侵染病的扩散和蔓延。此外,可用于终末消毒。即,在病情后期病害基本得到控制后,经过一周再无新的病害发生,在解除封锁之前进行全面彻底消灭病区内可能残留的病原体。
    ③消毒药物的选择,好的消毒剂应具备的条件是:广谱、高效和稳定性好。广谱,即对细菌、芽胞、霉菌、病毒和寄生虫卵均有杀灭效果。高效,即该消毒剂对病原微生物应具有强大的杀灭能力,穿透力强,作用迅速。理想的消毒剂应该对人和食用菌的毒性低、刺激性小。稳定性好,便于贮存和使用。
    ④影响消毒效果的因素:首先,温度的影响,消毒速度一般随温度的上升而加快,如将消毒液的温度由20℃提高到30℃,其杀菌力提高了一倍。其次,环境的酸碱度影响,酸碱度的过高或过低不仅可改变消毒剂溶解度而且也会影响微生物的生长。再次,湿度影响,湿度对许多气体消毒剂的作用有显著的影响。如用甲醛气体消毒,相对湿度大于60%为宜。
    8.目前市场上销售的消毒剂及其选用?
    目前市场上销售的消毒剂主要有以下三类:
            氯化物类消毒剂。此类消毒剂不仅价格便宜,而且对病毒、细菌、真菌和芽孢均有良好的杀灭作用。目前,市场上使用最多的这类消毒剂是次氯酸钠和二氯异氰尿酸钠,广泛应用于菇舍的环境杀菌消毒,但消毒环境,宜酸性为佳。
        醛类消毒剂。日常使用的有两种,甲醛和戊二醛。甲醛杀菌力极大,能杀死多种微生物(包括芽孢),但对人和食用菌具有毒性,目前也用于密闭菇舍的熏蒸消毒。戊二醛的消毒作用似甲醛,但成本较高,消毒环境在碱性条件下为佳。
    ③氧化型消毒剂。常用的有过氧乙酸和二氧化氯。二氧化氯是一种广谱高效消毒剂,特别适合用水、环境消毒,除杀灭微生物外,还能杀灭原虫,在酸性环境下更能发挥药效。
    9.消毒时操作的要点?
    在用消毒剂进行消毒过程中应注意以下几点:
    消毒剂的浓度要适当。浓度过低,达不到消毒效果;浓度过高,会造成浪费。使用时,应按说明配制成所需的浓度。
    要有足够量的消毒药液。菇棚消毒时,地面喷洒量与消毒效果直接相关。
    需要充分浸泡。要使消毒药液发挥效力需要一定的时间,药液浓度低,则消毒药的杀菌力越弱,所需时间就越长。
    各种消毒药最好交替使用。
    10.规模化食用菌生产容易发生的病害。
    1.褐腐病 
    又称水泡病、湿泡病等。主要危害蘑菇、草菇、平菇等。该病是由一种名叫疣孢霉的病菌引起的。主要特点为:疣孢霉的分生孢子和厚垣孢子只感染子实体,不感染菌丝体。子实体受到轻度感染时,菌柄肿大成泡状畸形,故叫湿泡病。但在子实体发育阶段不同,病症也不同。子实体未分化时被感染。则有一种如硬皮马勃状的不规则组织块,上面覆盖一层白色绒毛状的菌丝,并逐渐变成暗褐色,常从患病组织中渗出暗黑色汁滴。菌盖和菌柄分化后感染,菌柄变成褐色,感染在菌褶上则有二种白色的菌丝生长物。
    传播途径:疣孢霉是一种普通的土壤真菌,菇房周围的土壤和废弃物是它的病源。因此,疣孢霉病菌主要是通过覆土,空气、操作人员、工具及昆虫、老鼠等携带传染给菌床及菌块的。
    防治措施:如果覆土被疣孢污染,可采用巴斯德灭菌法(60)处理一小时,也可用4%的甲醛消毒覆土。还可在覆土中喷1:500的多菌灵药液或托布津药液灭菌。开始发病时,应该立即停止喷水,加大菇房通风量,往培养架上、墙壁上、地面上喷洒1%2%甲醛溶液或1:500多菌灵药液灭菌。发病严重时,需要除掉原有的覆土,更换新土;并且销毁病菇,把所有的工具在浓度为4%的甲醛溶液中消毒。
    2.枯萎病
    又称死枯病,是一种生理性病害。主要危害蘑菇、平菇、凤尾菇、灵菇、滑子蘑等。主要特点为:菇蕾形成后,大小不等的子实体都可以发生此病。发病后停止生长,变黄、逐渐萎缩、变软、变干,最后枯死或腐烂。
    病因:发生此病是生理上受阻的结果。主要原因是原基形成后培养料过干,而使菇蕾枯萎;或者是出菇过密;营养供应不上,使部分小菇死亡;或者是菇房温度过高,温度过大,通风情况又不好,缺少氧气,使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含量过多所造成的;还有采菇时不慎碰伤了小菇蕾、或者是出菇过量,产生药害而造成的。
    防治措施:子实体出现枯萎时,首先要弄清发病原因,采取相应措施。切忌在出菇后的菇房内喷药,否则容易产生药害。特别是平菇和风尾菇,在出菇期间绝对不可以喷洒敌敌畏。
    3.)畸形菇病
    也是生理性病害。食用菌在形成子实体期间,倘若遇到不良环境和条件,使子实体不能正常发育,便会产生各种各样的畸形。主要特点为:菌盖小而薄、柄细长、早开伞。这种现象平菇和风毛菇多发在头茬菇之后,而香菇则发生在头茬。其主要病因是高温、光线不足、营养缺乏等。
    长柄菇主要发生在侧耳属的子实体形成期间,子实体呈珊瑚状或菌盖极小,而菌柄根部粗大。其主要原因是光线不足、通气不佳、二氧化碳含量过高、氧气成分太少。子实体倒斜现象的发生,一般都是朝有光的一面倾斜,其原因是子实体在生长过程中的趋光性,主要是菇房中的光线不均匀造成的。在不同的生长过程中经常出现的菌丝萎缩,有时甚至死亡的现象,主要是菌种不健壮,接到新的培养料上不吃料;或者培养料含水量不适宜,过干或过湿;再有料内温度过高,造成烧菌,或者培养料内通气情况不好,还可能是培养料中的酸碱度不适宜。
    其防治措施只有一个,就是在生产过程当中,每一道程序、每一个工艺都必须科学地严格按要求进行,以避免造成这样或那样的不良后果,致使生产失败。
    4.)猝倒病
    又称枯萎病,属于真菌性病害。主要是由镰包霉和菜豆镰霉所引起。主要病症是子实体被侵染后,菌柄髓部萎缩变成褐色,菇体变得矮小不再生长。此病发生早期和健康菇在外形上不易察觉,只是菌盖变暗,菇体不再生长,最后变成僵菇。
    传染途径:因为镰包霉可在土壤中长期存活,所以通过土壤传染是主要传染途径,另外通过空气和一些使用器具也可以传染。
    防治方法:对覆土进行灭菌是防治此病的主要方法。一般用1:500的多菌灵或托布津药液喷洒,进行消毒。
    11.规模化食用菌生产最容易发生的杂菌-绿霉
    木霉俗称绿霉。属于真菌门,半知菌亚门。在自然界中分布极广,对各种食用菌的致病力强,不仅危害菌丝体生长阶段,也危害食用菌子实体,它是生产中发生最普遍、危害性最严重的杂菌之一,不论制种还是栽培,也不论生料、熟料、发酵料、发菌期间均可发生,甚至在出菇阶段也有发生,个别品种如草菇的菌种在完成发菌后亦可发生该种杂菌,并且发生的温度范围也越来越广,不少地区的银耳、香菇,近年的平菇、鸡腿菇等生产中曾发生毁灭性的污染,木霉就是主要杂菌之一。
    危害症状木霉的主要生物特征为其菌丝成熟期很短,往往在一周内即可达到生理成熟,然后即生出绿色霉层,即其孢子层。当基料被侵染后,菌丝阶段不易察觉,直到出现霉层时才能引起注意;起初只是点状或斑块状,当条件合适或食用菌菌丝不很健壮时,很快发展为片状,直至污染整个菌袋或料床,若不及时采取措施,菇棚内短时间即可成一片绿色,其孢子飞扬,周边棚墙上也将附着大量木霉孢子,给以后的生产留下严重隐患。
    发生规律  木霉主要生存在朽木、枯枝落叶、土壤、有机肥、植物残体上和空气中。许多栽培的老菇房,带菌的菇具和场所是主要的初侵染源,已发病所产生的分生孢子,可多次重复侵染更为频繁。木霉发病率的高低与环境条件的关系较大,木霉孢子在15-30`C下萌发率较高,菌丝体在4-42`C的温度下均能生长,在25-30`C生长最快。孢子在空气相对湿度95%的条件下,萌发最快,相对湿度低于85%较难萌发。因此,在高温、高湿、通气不良和培养料呈偏酸性时,很容易滋生木霉。木霉侵染寄主后,与寄主争夺养分和空间,同时还分泌毒素杀伤、杀死寄主,把寄主的菌丝缠绕、切断。
    防治措施:  
    1)制种或熟料栽培严格灭菌,以彻底杀死其孢子。
    2)科学调配基料组分,使营养全面、均衡,以保证食用菌菌丝的健康和抗性,可对霉菌形成拮抗或抑制。
    3)接种操作要严格、规范,不使霉菌孢子落于料中。
    12.规模化食用菌生产最讨厌的杂菌-链孢霉
    链孢霉(Neurospora)亦叫脉孢霉、粗糙脉孢霉(N.crassa)红面包霉,俗称红霉菌,常见的有粗糙脉孢菌和间型脉孢菌。
    链孢霉广泛分布于自然界土壤中和禾本料植物上,尤其在玉米芯、棉籽壳上极易发生。其分生孢子在空气中到处漂浮,主要以分生孢子传播危害,是高温季节发生的最重要的杂菌,7-9月是其盛发高峰期。该菌的孢子萌发、菌丝生长速度极快,特别是气生菌丝(也叫产孢菌丝)顽强有力,它能穿出菌种的封口材料,挤破菌种袋,形成数量极大的分生孢子团,有当日萌发、隔日产孢高速繁殖之特性。在20-30℃的温度范围内,在斜面培养基上,一昼夜可长满整个试管,在木屑及棉籽壳培养料上,蔓延迅速,传播力强,发菌室内要发现一部分菌袋感染上链孢霉,菌袋受其污染后,即在料面迅速形成橙红色或粉红色的霉层--分生孢子堆。霉层如在塑料袋内,可通过某些孔隙迅速布满袋外,在潮湿的棉塞上,霉层厚可达1厘米。3天后整个生产场地都布满了链孢霉红色的孢子,菌袋一经污染很难彻底清除,常引起整批菌种或菌袋报废造成毁灭性损失。该菌来势之猛、蔓延之快、为害之大,并不亚于木霉。一旦大发生,便是灭顶之灾。
    链孢霉菌的防治
    链孢霉一经大面积发生,很难控制。链孢霉菌的厚壁孢子能够在培养室、菇房和菇场的地面、墙壁、屋顶、土壤及菇架上能够存活多年,很难彻底根治。一个菇场链孢霉菌发生蔓延后,如果不彻底根治,往往会给第二年带来危害。根据链孢霉菌的发生流行规律,应该采取预防和综合的防治措施。如果链孢霉菌已经成片发生,再来防治就很困难了。所谓预防的措施,主要是指消灭或切断链孢霉菌的初侵染源。链孢霉菌的初侵染源主要在未经过彻底消毒的各种培养基质内和未及时处理的栽培下脚料中;其次,在有链孢霉菌发生史的菇场的病残体、土壤、地面、墙壁、房内屋顶、菇架上及空气中,也存在链孢霉菌。消灭或切断链孢霉菌的初侵染源,就是从这些方面入手;所谓综合的防治措施,主要是指应用物理的、化学的、生物的和农业的等各项综合措施来防治链孢霉菌,而不是使用单一的方法,以便创造有利于食用菌生长,而不利于杂菌生长的条件。
    具体预防措施:
    发菌培养期间,培养室(培养车间)和菇房温度不应过高,应控制在20℃~23℃;降低培养室温度,能显著抑制这类杂菌的繁殖生长。空气相对湿度不应过大,应保持在40%~70%;经常通风换气,保持空气流通,黑暗培养。菌丝培养期要经常检查菌袋(或倒袋),最少3~4次,及时淘汰链孢霉菌和其他杂菌污染的菌袋,把侵染源消灭在点的发展阶段,防止重复侵染。清理出来的污染袋用塑料袋装好,运到别处烧掉。
    出菇期的管理。在出菇期间,根据不同菇种生长的需要,用心管理,保持适宜的温度和空气相对湿度,温度不宜过高,空气相对湿度不宜过大,给予散射光和通风换气条件,创造有利于食用菌子实体生长的条件、而不利于竟争性杂菌发生的环境。每次采收后,及时清理菇根和碎菇,清除杂菌污染源,降低污染率,提高食用菌的产量和品质。出菇期结束后,将菇房打扫干净,以备再用。
    早发现、早处理,防止扩散。一旦发现链孢霉菌袋,由于链孢霉极易扩散,不要轻易触动污染物,立即用双层0.1%来苏儿或克霉灵浸湿的纱布包裹污染菌袋销毁。对瓶外、袋外已形成橘红色块状孢子团的,切勿用喷雾器直接对其喷药,以免孢子飞散而污染其它菌种瓶或菌袋。发生红色链孢霉污染的菌室,一定不要使用换气扇;可用500倍的甲醛、新型产品杀霉净进行灭菌处理。
    菌袋发菌初期受侵染,已出现橘红色斑块时,可向染菌部位用500倍甲醛稀释液注射,或在分生孢子团上滴上煤油、柴油等,即可控制蔓延。发菌后期受害,将受害菌袋埋入深30-40厘米透气差的土壤中,经10-20天缺氧处理后,可有效减轻危害,菌袋仍会出菇。
    生产者切记不要把已被链孢霉污染的菌袋放在菌场上暴晒或扔到河里。因为在高温高湿的条件下,链孢霉孢子会大量萌发并随风传播,致使空气中存在大量的链孢霉孢子,形成空气污染,给食用菌生产造成严重威胁,而应该将被感染的菌袋进行深埋或焚烧。
    培养室、出菇室每隔7-10天喷洒10%氢氧化钠溶液并与含碘类消毒剂交替使用可明显预防链孢霉的发生。
    链孢霉是我们食用菌生产中的大敌,一旦发生,损失是惨重的。食用菌整个生产过程中来不得半点马虎,只要我们熟练掌握好关键技术,贯彻预防为主、治疗为辅的原则,牢牢绷紧每一根弦,是可以远离链孢霉危害的。
    13.规模化食用菌生产食用菌虫害系统控制
    截断虫害源头
    在每年生产前,即8月份对菇场彻底清理,消灭害虫滋生场所,截断虫害源头,简称。清理范围包括菇房、庭园及其周围400米内环境。对上年出菇袋、草堆、垃圾、堆肥及一切有机废弃物进行集中烧毁、深埋或运走。铲除杂草和泥炭土。待下午用80%敌敌畏15毫升和18%虫螨克5毫升对水30公斤喷雾。间隔一星期后再补施1次。一周后,用漂白粉加石灰浆粉刷菇房。庭园普撒干石灰粉。
    严格分室操作
    对周年种植食用菌场、厂应严格执行接种、培养、出菇三室配套按各自功能,严格分室操作,简称。严禁一室多用。接种室和培养房应远离出菇房,以东西向最佳,充分利用太阳光进行杀菌。降低室内湿度,达到向阳、通风、干燥、干净、无菌。接种所用的钩、筐、箩等工具也应一律专用,严禁挪作它用。
    狠抓菇前预防
    菌袋经高温消毒接种移入培养房进行发菌培养。在培养过程中极易遭受虫害,造成种植失败,必须严防虫害侵入,简称。防治方法,首先培养房门窗一律装上双层纱窗,减少虫源侵入。菌袋在移入培养房前一周用3%莫比朗10毫升和1?8%虫螨克5毫升,对水20公斤喷雾。培养期间,每隔3天关闭门窗,用灭蚊药薰蒸,2天换气1次。对金针菇还应每半月用莫比朗和虫螨克防治1(方法同上)。喷雾时,应尽量避免喷在菌袋上,以免引起污染。若因预防不善,虫害侵入菌袋内,可采用放药球杀灭。方法是:用棉花制成蚕豆大小棉球,将棉球浸入氧化乐果乳油中,然后把遭受虫害的菌袋两端打口分别放一颗药球,随即复原菌袋口。
     严密监测挑治
    菌袋在出菇过程中,由于子实体散发的香味,易诱发虫害。因此,应在及时采摘的基础上,严密监测及早挑治,防止扩散,简称。在挑治上要特别慎重,严禁使用剧毒、高毒农药;严禁把药喷洒在菇体上;严禁使用食用菌敏感农药防止药害,要选用虫螨克、功夫菊脂、莫比朗等低毒无残留农药,常用配方18%虫螨克5毫升和3%莫比朗15毫升或25%功夫10毫升。施用方法:可采取喷雾或浸袋。喷雾对水30公斤;浸袋对水60公斤。喷雾时应将菇体摘尽,然后再喷施。浸袋是将发生虫的菌袋放入配制好的药液中,让菌袋吸足水后,捞起竖放,待多余水排出后放回出菇架上。这种方法最适合出菇后期管理。既补充了菌袋水分不足,又治了虫。
     
     
    [ 专栏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违规举报 ]  [ 关闭窗口 ]

     
    0相关评论

     
    推荐图文
    推荐专栏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本站  |  发展历程  |  顾问团队  |  会员入会  |  招聘信息  |  收款方式  |  联系我们  |  隐私政策  |  使用协议  |  信息规范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  违规举报  |  鄂ICP备20002293号-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