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菇网-食用菌产业门户网站
省级分站
分类网
  • 装袋机
  • 当前位置: 首页 » 消费 » 饮食资讯 » 正文

    广东省微生物研究所:区域科技创新的排头兵


    【发布日期】:2011-06-29  【来源】:《科学时报》  【作者】:李洁尉

     

      毒蘑菇研究,为抢救生命赢得时间。华南地区具有丰富的毒蘑菇资源,也是毒蘑菇中毒发生最频繁的地区,毒蘑菇中毒已成为该地区死亡率较高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之一。由于野生毒蘑菇中毒预防和治疗非常困难,因此开展毒蘑菇研究极其重要和必要。广东省微生物所李泰辉研究员带领的团队长期以来致力于对华南地区特别是广东地区大型真菌资源的调查、研究和开发利用。其中,毒蘑菇的调查研究、种类鉴别、毒性检测、以及毒蘑菇中毒预防宣传的工作,为政府部门的食品安全预警、抢救中毒者提供科学依据,为广东及华南地区的毒蘑菇识别、中毒预防和治疗提供科学依据和实现资源信息共享服务。每年无偿监测广东省毒蘑菇发生情况,及时发布相关的预警信息,参与每年广东省毒蘑菇中毒事件的救治咨询和毒菌鉴定工作,为救治患者及社会稳定作出了重要贡献。

      食用菌优质高效大规模生产关键技术“遍地开花”。广东省微生物所的前身中科院中南真菌研究室专门致力于真菌的研究、分类、开发工作。早在上世纪70年代,该所就全国首创人工段木栽培香菇技术;80年代初期,该所科研人员使得只能在自然环境下生长的短裙竹荪在室内人工栽培成功,使得季节性很强的山珍野味“走上”寻常百姓的餐桌。该技术获得1983年国家科技进步发明奖三等奖。

      针对食用菌资源利用不足、菌种管理混乱、产品附加值低、质量参差不齐等痼疾,以杨小兵研究员为首的食用菌研究团队在食用菌产业的资源开发、制种、深加工和质量监控等主要环节展开了系统研究,同时对野生大型真菌开展了系统的分类鉴定、采集分离、纯化保藏、良种选育和驯化栽培工作。创新研制了食用菌菌种中长期稳定保藏方法、主产品种遗传指纹快速鉴定方法、食用菌产品质量快速检测技术、新型食用菌深加工产品生产技术等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系列关键技术和产品,为食用菌产业从传统作坊式生产向现代农业的工厂化、产业化生产升级换代创造了条件。

      在国内率先建立松木糠快速发酵除脂技术,发酵原料5天可达自然堆制半年的除脂效果,栽培猴头菇和金针菇转化率达到阔叶树木糠同等水平;发明原料高效灭菌、连续接种设备和安全节能的种菇设施,提高工效5倍,创建了符合国情的食用菌工厂化生产技术,实现了优质安全食用菌产品的周年生产。创新建立起食品卫生微生物及有害物质残留快速检验技术和高效环保污染微生物消杀技术,在食用菌生产中应用,使检测时间从常规数天至数周缩短到几分钟至几小时,并提高消毒效率30-50%,在国内首次突破了食用菌产销在线质控技术难关。创新研制了食用菌快速制种机、原料定向发酵仓、隧道式灭菌装置、水槽式冷却装置、连续式接种装置、反季节栽培棚(房)、食用菌栽培专用筐及食用菌筐式集成栽培法等方法和设备,克服了引进国外生产线的高造价、高能耗的缺陷,建立了一整套符合国情的食用菌优质高效大规模生产技术。该技术利用食用菌生产的两段性特点,适用于工厂集中生产菇筒,农户分散出菇管理的集约化生产模式。

      以实验室的系列创新技术为核心,广东省微生物所采用科技与产业结合的方式,在广东省的广州、丰顺、东莞、开平、韶关等地实施,并作为中国食用菌协会推荐的优秀成果,在西藏拉萨、广西贵港、重庆丰都等西部地区推广应用,并成功输出加拿大温哥华,共建立了12个日产超30吨鲜菇的生产基地,技术辐射2000多家食用菌和食品生产企业,通过技术培训和产业扶持带动了3.38万户农户参与食用菌生产,户均增收3000~4500元。产品市场占有率在70%以上,累计新增产值81亿元,新增利税17.13亿元,出口创汇2300万美元,取得了显著的经济和社会效益。

      广东省微生物所正与加拿大、坦桑尼亚等国专家共同研究利用食(药)用菌的有效成分治疗恶性肿瘤、抗艾滋病等对人类威胁极大的疾病,已取得了可喜进展,已建成了国内首个非洲蘑菇资源库。

     
     
    [ 消费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违规举报 ]  [ 关闭窗口 ]

     
    0相关评论

     
    推荐图文
    推荐消费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本站  |  发展历程  |  顾问团队  |  会员入会  |  招聘信息  |  收款方式  |  联系我们  |  隐私政策  |  使用协议  |  信息规范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  违规举报  |  鄂ICP备20002293号-6